•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孔子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及启示

陈秋莉
  
速读·中旬
2019年3期

摘 要: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的古哲先贤,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他创立的儒家文化成为古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一,他的教育思想为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孕育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也有卓越的理论贡献,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以“仁”“礼”两种思想为出发点,引出孔子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即“孝悌之道”和“长幼有序”,进而探讨这两种思想内容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方法;主要内容;启示

一、孔子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孔子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我们今天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就是对家庭教育最好的诠释。“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一张白纸,父母将会在这张纸上描绘,就像白绢之于染缸,遇赤则红,遇墨则黑,有什么样的教育环境,也就决定了孩子什么样的品性。

(一)孝悌之道

孔子十分强调把孝道作为家庭教育的根本内容。在家庭教育中,孔子也保持着这种思想,将其传递下去。在孔子看来,“孝”是“仁”的根本,也是“礼”的根本。如果一个人知道孝悌之道,就会考虑到父母兄弟以及家人的切身利益,把个人置身于个体小家庭这个生活共同体之中,不会因为个人的“犯上作乱”而造成他们的不幸;一个人有孝悌德行的素养,会把这种处理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转化为服从上司,乃至忠诚于国君。孔子认为家庭的孝悌教育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和巩固,最重要的是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安定。

(二)长幼有序

“长幼有序”是一个联系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于一体的行为处世要求,其中心思想是一个“礼”字。认为对待年长自己一倍的人,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对待年长自己十岁的,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年龄高过自己五岁左右的人,虽可并肩而行,但也要稍稍靠后一些。五个人同处年龄最大者则还要单独就坐。这在社会上也同样适用,在社会上的任何团体也都有主从之道和先来后到之序。每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的位置、顺序、职责、义务和态度,这样才能理顺各种人际关系。

二、孔子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法

家庭教育要根据子弟个性施教,孔子十分重视这种方法。《论语》中记载了一个孔子和子路讨论“闻斯行诸”的故事,是孔子充分遵循学生不同个性基础上施教的最好说明,原文如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对人在了解道理后是否应该去实践的问题上主张因人而异,他对子路和子冉报有不同的回答,就是因为两人个性不同、行为方式有别,冉有平时行动缓慢,所以鼓励他积极一些,而子路平时做事不稳重,所以让他多听别人的意见。孔子不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他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之后进行教育。

(二)内省自觉法

这种教育也叫自我教育法,孔子在施教过程中并没有忽视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的自我能动性。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强调为人处世要多反省自身,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贵在有自省意识,贵在自我革新。“内省自觉”强调发挥受教者的主动性,是通过调动受教者的自我意识,实现自我教育,强调内因的作用。孔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认为自己很少能看到有人犯了错还能自我检讨改正的,这里投射出的是孔子对于“人格修养的内省意识”的重视。

三、孔子家庭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第一是“仁爱之心”的缺乏。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向着繁华和富有憧憬。很少有人把幼儿的教育重心放在仁爱之心上面。导致有些孩子缺失了仁爱之心,甚至有的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在乎。如果一个人都不去孝顺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亲生父母,怎么能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所以,加强爱心教育、孝悌教育,是家庭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家长也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子女,教育他们从爱父母、爱身边的人做起,进而升华到爱集体、爱国家、爱人民。

第二是“礼”正受着极大的挑战。“礼”是解决师生关系的一大法宝,现在的尊师重道,只是一句口号而已,真正尊师重道的是小学生,经常有小孩子会在家长面前开口是老师怎么说的,闭口是老师怎么说的,但现在也有淡化的趋势。到了初中就淡了,高中就似乎没有这个概念了。到了大学,除了上课,学生看老师是不相干的陌生人。一般在路上都彼此不认识,就这么迎面过去,学识越高,越没有尊师重道的精神。这是对当今教育的一个极大的讽刺。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所要做的基础教育就是修身,然后齐家。个人组成了家庭,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如果每个人的品德修养都提高了,每个家庭都能够治理好,那整个社会的秩序和风气自然会好。人是最重要的社会生产力,人的品德的培养,个人素质的教育,很多是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的,作为一个人,首先要做一个好人,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

参考文献

[1][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吕友仁整理.礼记正义·曲礼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40.

[2]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3]杨伯峻撰.论语译注﹒工冶长[M].北京:中华书局,2015:74.

[4]林存光.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M].济南:齐鲁书社,2004:51.

作者简介

陈秋莉(1994—),女,汉族,黑龙江省伊春市,学历: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读。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