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王永强
  
速读·中旬
2018年4期

摘 要:本文从新课改理念和新教材特点出发,阐述了在构建有效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线”为载体来呈现教学内容,串联教学环节的意义和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问题意识;新课改;有效教学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教学要求促进高中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新课程实施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活动,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笔者的实践出发,结合教学案例,对物理课堂教学作了一些浅显的思考和尝试,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更具有效性。

1对课堂有效提问理论的思考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指出:“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的知识内容的过程。”这一理论强调教学过程要有意识地让儿童从问题出发,自己找答案,从而学会如何学习,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质疑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编写本身就是一个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范例。教材编写是以问题为主线来呈现教学内容,展示教学过程的,每一册教材在全书的内容安排上,以问题的大小来构建相应的章节,每章是一个大问题,每节就是一系列小问题。每节内容呈现的顺序,首先是通过情景的创设来提出问题,其次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使问题得到解决,最后是对问题的解决进一步讨论和拓展。

2有效提问教学的实施策略

2.1课堂应以问题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碰到的一些矛盾、疑问或困惑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激励其进入积极的思考探索知识的学习状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课堂伊始便抛出问题,能快速地调动学生进入有效的思维活动中。

案例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师:按如图电路作演示,图中E1为两节新电池,E2四节旧电池,L为2.5V,3.8W的小电珠。用电压表测出二个不同电源两端的电压分别约为3V和5.6V;开关打到E1位置,观察现象(正常发光)。

师:(讨论猜想)如果把开关打到E2位置,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异口同声)电珠烧掉!

师:实验验证。(小电珠非但没有烧掉,其亮度反而比接El时还要暗。)

生:惊讶。(与思维定势形成矛盾冲突。)

师:为什么电压高了,灯反而变暗呢?(产生情感震憾,唤起动机。)

师引入课题。

案例2:互感和自感。

师: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发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

生回答。

师:当通电线圈中自身电流变化时引起的磁通量变化能否引起电磁感应?

生沉默,不知如何回答。

师:按图实验。让一组学生手拉手接入电路,线圈为日光灯镇流器,电源用一节干电池。接通开关后断开。

生触电跳起。兴奋,惊奇。强烈的好奇心。

师解释,呼应问题,引入课题。

2.2课堂应以问题为导向,串联教学片断

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故问题不仅是教学的开端,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以以问题主线,基于问题载体来呈现教学内容,使问题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教学时时处处都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案例3:《电能的输送》一节可设置如下“问题线”。

“问题线”:①为什么要远距离输电?②在输电过程中主要考虑什么?③输电过程中,为什么会有电能损失?④从理论上分析应怎样减少电能损失?⑤怎样才能减少电阻?⑥这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才适用?⑦减少电流应怎样做?⑧应怎样升高电压?⑨用户需要较低电压,应怎么办?⑩你能画出远距离输电的原理简图吗?⑪你能计算损失的电压和电功率吗?

2.3课堂应以问题结尾,引导学生课后探索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活动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教学的最终结果决不应当是用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消灭问题,而应当是在初步解决已有的问题基础上引发更多、更新和更进一步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教学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把有效的、持续的思维活动引申到课堂之外,并且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生引向创新之路。

在物理课堂上以问题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围绕问题实现师生的互动,它对于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对如何增强问题意识,如何富有技巧性地提出问题呈现问题,如何培养学生针对物理现象和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等方面作深入的研究,并贯彻于教学各环节之中,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