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对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韩紫威
  
速读·中旬
2018年3期

摘 要:实践环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是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本文认为当前提升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效果应考虑在大班模式下建构一种有效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开展现地教学,依托校园网络探索虚拟实践是实践教学发展的未来方向。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效果;提升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为了配合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设置的以实践为手段的教学环节。为了搞好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其实效性,作者在课堂的参与中认为提升中学政治课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应抓好几个重要环节。

一、“项目主导,课题牵引”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模式

“项目主导,课题牵引”模式的核心环节是任课老师要精心设计相关选题,在学期伊始就以菜单形式推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项目招标,每个课题为一个科研项目,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课题小组参与投标。所有学生必须参与一个课题小组,确保实践教学的“全覆盖”,通过成立课题小组,化解了大班化的矛盾,保证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学生们参与竞标成功后就等于承担了某一课题,课题组成员将做出明确分工,确保人人有责,避免了搭便车现象。这一模式中,老师指导是前提,学生自主参与是核心,相关考核制度是保障,能很好地将教、学、研三个环节融为一体。在实施和管理中,主要有四大支撑:讲、读、写、看。

一是讲。这里的讲可以分为“别人讲”和“自己讲”。所谓“别人讲”,也就是“请进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走进课堂,与主讲老师联袂授课;所谓“自己讲”主要是让学生讲。包括授课、辩论、讨论等形式。

二是读。也就是读书。阅读文献并开展文献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未来大学阶段学习的一个基础。当然在操作中老师可根据课程性质,不拘泥于经典作家原著,应根据本课程特点,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目,供他们选择。在开展课题招标时,也应对每个课题需阅读的相关书籍作出明确。

三是看。看主要是视频教学。视频教学绝不等同于“看录像”。视频的选取是需要花很大功夫的,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作为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资源。总的来看,有三类内容适合作为视频教学的素材,一是关于理论背景介绍的内容;二是关于人物介绍的内容;三是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

四是写。这一活动是对讲、读、看的整合和提升。写的内容包括讲课的讲稿、辩论、讨论的提纲,读书的文献综述、心得体会,观看视频的点评感想,直至最后成文的课题研究报告。

二、校外实践基地是提升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有力抓手

尽管面临大班化教学的尴尬现状,不可否认的是,利用实践基地开展现地教学仍是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最佳样式。因为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参与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可以突出其体验性、参与性、实践性,具有真情实感,对心灵有震撼力。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学中以革命旧址为基地,身临其境地聆听相关讲解,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理解认同;以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为教材,亲眼目睹身边的巨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感悟思考。

为了提升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实践基地建设应注意两点:一是盘活现有资源,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坚持合作共赢,完善各类基地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二是开辟更多新资源,应充分体现区域特色,挖掘实践资源。从实际出发,利用本地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结合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背景,围绕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笔者所在的河南省是一个位于中部地区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经济大省,同时又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优良的革命传统,可以按照红色资源、改革开放、中原文化等几个模块来统一设置实践基地,做到资源优化利用。

三、虚拟实践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全新领域

所谓虚拟实践教学,是一种以网络为依托、以虚拟空间为平台而完成的教学活动,核心目的就是把互联网、新媒体等虚拟技术变成学生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载体、新手段。该教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实施上简便易行。由于其是虚拟的,主要利用校内教学网络资源,不需要大量经费、车辆、饮食等保障,受时空因素制约小;二是针对性强。围绕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现实进行设计,教学目的性很强,使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实现;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给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虚拟实践解决了学生人数、教学时间、教学经费、教学基地以及组织管理等诸多因素带来的制约,以其自身优势弥补了社会实践教学的不足,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

开展思想政治课虚拟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一是虚拟体验,要求学生带着实践任务,在指定的虚拟目标空间如网上博物馆、网上纪念馆等进行参观、体验,其成果可以用图文并茂的电子报或PPT课件进行展示。二是网上调研,要求学生自拟问卷,或是借助自媒体,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网上调查研究,掌握动态,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评价,并进行成果展示。三是虚拟创作,要求学生运用电脑知识和技术,围绕所学理论问题、热点问题或自己领受的课题制作专题网站、网页或电子书,电子杂志。

参考文献

[1]刘会强.虚拟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的深度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1(05).

[2]张太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虚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9(03).

作者简介

韩紫威(2000.07—),女,籍贯:郑州市金水区;郑州外国语学校学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