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关于做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阿孜古丽 买买提
  
速读·中旬
2018年3期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德育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个性的养成。目前,高中教育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心态、人际交往、人格发展方面存在问题,所以也就需要教师做好其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学校建立的初衷是通过各科专业知识的教学,培养能够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的人才,所以所谓“教书育人”,指的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对于人的培养上,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而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体制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我国的学校教育带入了一个偏执性的方向,我国是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制度,所以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中直接将考试作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的传输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知识学习以外的能力的培养,也就导致呈现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轨,道德素养和知识素养不成正比,甚至培养出“有才无德”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德育的一部分,旨在从学习态度、人际交往、人格发展等方面对于学生心理进行教育和疏导,从而让学生在人格塑造和个性成立方面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不仅面临知识学习方面的压力,更是要面临身心发育方面的转变,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教育,放任自流很容易导致学生心理上的偏激和人格上的部分扭曲,进而影响学生三观的建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本文中我将重点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学展开探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其良好个性和人格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也是衡量学生本身存在价值标准之一。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来自各科知识学习的压力是最主要的烦恼源泉,尤其是针对高中生来说,未来面临着高考的优胜劣汰,所以不论是来自外界还是自身的压力都会成倍的增加。

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刻意降低高考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转移学生对高考的过度关注心理。一方面,我们要联合各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避免一言不合就提及高考,并赤裸裸的将每次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的行为,降低学生因为竞争失败所带来的压力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课堂教学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心理疏导。

其次,在心理教育课上,教师要有针对性的给学生缓解学习方面带来的压力和负担。对于高中生来说,即使心理上想开了,繁重的课业压力还是会给学生带来身心方面的疲累感,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心理教育课上,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暂时脱离知识学习的状态,结合音乐给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减负,让学生得到一定的心理放松;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笑闹中尽情的释放负面情绪,从而将心理状态调整回来,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继续轻装上阵。

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虽然近两年开放了二胎政策,但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仍是独生子女,所以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习惯自己一个人,并且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成长环境也导致部分学生在性格方面娇气,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意识缺失等,这些不仅为学生的学校集体生活带来障碍,也会造成未来进入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上文中提到很多独生子女在家人的溺爱下成长,所以不论是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表现出自理能力不足,自我约束能力缺乏现象。反应在学习和集体生活中就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进而在知识学习和班级生活方面容易受挫,且心理承受能力弱,容易造成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偏激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例如只是学习方面的自主预习、复习习惯的养成,生活中学会列计划、并有条不紊的完成学习和生活任务等,一步步引导学生从独立中获得感受到自我价值,肯定自我发展意义。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自我圈子,学会沟通和交流。高中阶段随着学生身心的二次发育,学生性格方面的特殊性会被放大,能够明显感受到某些学生不合群,不喜欢集体活动,这就需要作为心理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班级活动,以及结合知识学习中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来给予学生融入集体的机会,主动引导学生实现合作和交流,从而一步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塑造健康的个性和人格

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塑造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难显现出成果的部分,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处于叛逆期,心思敏感,对于他人触探其内心的行为会有本能性的抵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和家长合作,和学生交朋友等方式降低学生的心理警惕性,从而顺利实现个性和人格发展上的引导。

首先,我们要尽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和学生心灵上的交流。一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主动了解每个学生,从其学习和日常生活方面观察并及时洞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给与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建立信任感,进而可以在交流过程中敞开心扉,主动暴露问题。

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和家长保持联系。对于学生来说最了解其个性和心理的就是父母,通过和父母的交流教师可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从而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对症下药;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进而协助教师进行学生心理疏导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希望对其他心理课教师开展心理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未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和各学科教学更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身心方面的健康发展。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