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从研读“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迈进“会教”计算课的第一步

陈倩宜
  
速读·中旬
2018年1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小学数学以计算占的部分最多,也是学习其它内容的基础,本文结合北师大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材研讨如何教学计算课,领悟计算的本质。

关键词:计算课;提问;追问;优化;错例

计算课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头戏。一直以来教师都很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但他们往往更关注运算正确与熟练的方法和技巧,为此,教师和学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训练,这实在无奈之举。我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论述怎样对计算课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会感到计算枯燥无味,而是觉得数学没难度,爱上挑战数学。

一、研读教材,明确教学与学习目标的定位

只有准确深入地研读教材,才能合理利用教材,定位教学目标,为实现高效而灵动的课堂提供可能。因此先要研究“教什么”,明确“为什么这么教”,再落实“怎么教”。另一方面,教材对学生来说是他们从事数学活动的“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状态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队列表演(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两课教材,创设了“队列表演”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首先是列出算式14×1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运用点子图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与方法。根据不同划分点子图的方法把不会计算的算式转化为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把不会的转化为会的。在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中,结合分解点子图与对应横式,学生更容易理解竖式中先后出现的14×2与14×1的意义,直观理解竖式笔算的算理。

通过研讨教材呈现的素材,分析编者意图,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在课堂上准确定位,进行有效教学。

二、研究教材,提炼思想与方法之间的联系

教师对计算课教学都抱有枯燥无聊的感觉,常常把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讲授给学生知道,然后用大量的计算训练让学生慢慢熟悉再理解算法,这样利用节省教学时间而增大练习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省略了学生的探究环节,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对算理一知半解,当时多练时准确率高,可是过后他们的准确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我认为教学计算课时,一定要建立在先理解算理再掌握算法的认知过程才能内化。仍以《队列表演》为例,教材设计了两个课时来学习14×12,原因是重视竖式的计算算理的形成。

教学竖式时,由于已懂得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再结合点子图的划分方法交流计算的理由,分解点子图所对应的横式就是计算乘法的初步算理,竖式就是把横式再次优化的结果,把例题中的素材——算式的算理——竖式的方法都要一一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生活问题而加强了学生理解能力,让学生学得更实在也更有意思。

正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真正达到理解算理促进算法,最终形成计算技能。

三、开放思维,分辨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不同个性和不同思维结果的展现,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提升,而算法“优化”是学生自己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的过程,是使学生计算技能提高的过程,必不可少!

《队列表演》这一课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的方法,目的都是把点子图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点子图,借助直观模型使末知转化为已知,以便分步计算,再累计结果。教材中呈现了划分点子图的三种方法,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探索计算的方法,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有更多的方法,应该鼓励学生超越课本。以下是学生的其他作品:

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即使教材编排了多种算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不再出示,没有必要呈现所有的方法。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归纳、比较,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至于到底哪种方法好,不是我们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不断交流中比较、鉴别而得的。最优的算法不一定是统一的,我们不追求全班算法的高度统一,只要学生认为合适,我们就应当加以肯定鼓励,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这一课最优的方法应该是把14或12拆分为十位数和个位数,这样便与下一课的竖式计算打下埋伏。

四、展示错例,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教案的预设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对于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往往被教师忽略以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这种做法只会忽视了一般水平学生的认知起点,没有找到其他学生出现错误的真正原因,便不能“对症下药”,更不能读懂学生。所以我们要充分展示学生生成的原生态资源,包括各种错误资源,让学生发表想法,再一一修正产生错误的源头,计算准确率便会提高。

如初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时,普遍出现这些错例,通过展示与点评这些错例更能加深学生对算法的掌握。

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扎实计算基础,培养了“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让他们不再害怕计算,对计算准确率充满信心。而教师也能通过这四大环节提升教学效果,逐渐学会教学计算课的技巧,不再因学生的准确率而苦于练习。

参考文献:

[1]邓国强.《计算课的研读与教学实践》讲座.

[2]梁纯菊.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对策.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