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之思

简益洪
  
速读·中旬
2017年10期

摘 要:语文课程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既不偏向于知识灌输,也不忽略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新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文教学;问题;思考

当前,全国各地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教育或教学工作者从各个方面和不同层次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教育改革的成果十分明显,并有效地指导了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在改革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惑,有待于我们从多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方面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阐述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语文教学过程构成中的问题与思考

语文教学是作为过程存在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通过过程来实现,语文教学原则必须在过程中建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整体及其他部分,是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具体考虑的内容。

(一)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在备课时,过多的倾向于课本内容,忽略了学生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造成了“只见树木,却不见森林”的怪现象。也间接的影响了整节课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认为:在备课时,教师要备教材(对教材做总体的分析,把握教材内容,对学期教学工作提出总体构思。);备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和爱好要做认真分析,为教学决策、因材施教做好准备。);备教学重点难点,提出质量标准或奋斗目标,拟定教学措施。教师课前准备越充分,课堂上就越底气十足,离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越近。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更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念。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首先,学生是人。曾几何时,“人”退出了国人的教育领域,人所必然具备的属性都通通被忽视或被强制抛弃。在这种氛围的熏染下,受教育者都自然而然地被洗脑,“心甘情愿”地扮演着被被异化的“人”的角色。在新的时代到来之后,我们需要重新洗脑,接受新的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其次,学生处于发展中。所有的人都处于发展之中,但因为处在特别的年龄阶段,学生这一群体具有不平凡的可塑性,教师应该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可持续地发展。

2.語文的实践性

语言是用会的而不是学会或教会的。与此相应,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时间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观念,在“教学建议”中要求:“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传统的语文教学忽略了语文的实践性,采取一味的知识“灌输”,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感性为主,多接触感性材料,多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十分有益。不过,也有克服一些片面的认识。尽管语文学习需要拓宽空间,需要在校外环境中的运用,但是,离开了理性的“教”与“学”,“用”就会失去其科学性,用得再多,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对于提高语文素养没有多少好处。

3.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作为一门语言,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凭借语文思想,凭借语文想象,凭借语文学习、工作。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是思维的最主要形式和最基本的形态。思维活动不借助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就难以进行。语文是从事学习的基础工具。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和、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有保存文化、传播文化和继承文化的功能。

语文工具不是一般的工具,是融合了人文性的工具;语文的人文性不是一般的人文性,人文性负载在语文工具上。事实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对立统一,正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统一。工具性是科学主义的,它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在目的,其核心目的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精神。因此,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质上实现了人的完整性。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二)语文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放光的殿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成长的快乐,快乐学习。教师的引导要恰到好处,循序渐进而及时。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当然,教师的教学反思也是教学过程实施中必不可少的。

1.语文学习方式转变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教学过程”改革的两项要求。其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以看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2.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学过程”改革提出的第二项要求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毋庸置疑,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十分深远的。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使教育教学中的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静态事物动态化。同时,加快了教育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大了教育信息的密度,拓展了教育的時间和空间,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它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能够熟练地操作信息技术,并能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指导教学、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更新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

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养之有素的专业教师作为保障,教师必须做好准备,以适应学生在能力、经验、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不同需要,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语文教师要加强新课程理念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一个好的学习者,必须维持创造思维与批判思维之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之间、或变异与选择之间的动态平衡与循环反馈。语文教师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各科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

语文教师应当有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发展教育的观念和动态执教的观念。有广阔的教育视野、高远的教育境界和优良的教育心理。具有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民主、和谐和平等的师生关系,精心培育每一个学生。切实保护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自觉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成长。

(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要适应于学校管理,与时俱进。学校应当致力于改变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尽快建立包括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推进课改机制的建立,尤其要重视对薄弱地区课改学校的支持。

(三)改变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积极倡导发展性、建设性评价。要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评价要富有鼓励性和建设性,要围绕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成长。切勿过分批评或指责,甚至侮辱学生。

三、结束语

语文教师应该学习课标,领会纲领。熟悉教材,统观全局,了解学生,掌握和把握住实时课堂教学情况。语文教师应当经常思考,它关乎到一个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能力素养,我们倡议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让大脑动起来,这样,自身教学能力就会日臻完善,课堂教学就能达到最优化。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