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李峰
  
速读·中旬
2017年10期

摘 要: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围绕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展开。学校和企业组成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及实践教学条件的利用是评价重点关注的内容,校企教学督导机构、工作分析法和校企全员参与机制的引入可以帮助学院对教学质量作出客观评价。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

一、教学质量评价主体

高职院校和企业构成录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由于教学质量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且评价主体的立场不尽相同,均影响着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形式和标准。高职院校是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优劣,牵头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开展工作。

建立院系分级管理模式,院级管理机构应包括:成立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督导组,用来评价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以及招生、就业的社会匹配性等等是否合理;成立教研教改研究所,用以评价教改措施执行情况和对科研课题质量的把关;成立教学实践科,主要监控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和建设,把控实践教学的质量;教务处对日常教学管理评价,主要涉及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质量的行为诸如,教学资料完备性检查、教学事故发生频率、教学组织合理性等。系级管理机构主要是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组成的考核督导组,此督导组主要采取自查、自评等形式对系部教师进行监控并对教学质量作出评价。

企业方能敏锐把握行业技术发展新趋势,能明确毕业生急需的技能培训要求,其评价内容客观、前沿。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既对学生职业道德、技能熟练程度作出评价,又对带队教师对管理水平予以考核。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包括要就学院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与市场需求的适配性上提出建议。企业还应安排专家参与校本课程和实训室的建设,进而真正深入到实践教学中去。

二、教学质量评价内容

校企合作下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教学条件评价。

1.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学生这一“产品”质量如何是由企业最后来验证的。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来其培养的学生理论达标、实践更胜一筹才行。理论知识方面,专业基础理论的掌握是首要前提,某一工种的具体操作熟练程度在评价中占有更重的比例。实践技能方面,模拟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技能等评价是重点。个人素质方面,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等,思想道德素质中职业道德的评价应该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特别是高职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就业处境导致他们毕业后离职跳槽率偏高,这与其在校期间职业道德的领悟有紧密的关系。

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针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包括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等评价。理论教学方面,教师不能死板按照学科框架面面俱到的授课,要在教材章节上有的放矢,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去粗存精,在课堂组织上勇敢尝试。学院可以采取组织定期统一檢查备课情况、开展说课技能比赛、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等方式促进教师理论教学等提高。实践教学方面,教师开展教学等场所包括企业和校内。在企业等教学实践评价主体应有企业专家和校方骨干代表组成,要尤其重视企业专家的异类评价结果,校内教学实践评价的主体由督导专家、教研教改答辩委员、骨干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实践教学效果方面,校企合作下的教学过程较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有极大的扩展,这无疑增大了评价的难度。由于教育结果的滞后性,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一刀切。终结性教学质量评价比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学生在校期间学了什么课程,课堂教学过程是怎么样的,采取的什么顶岗实习方式都不是他们关心的,他们只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在岗工作的技能或者培养该生此项技能耗费的成本大小。

3.实践教学条件评价

基础实验室的评估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重点,教育部下发了教学实验室的有关评估办法和标准,大致涵盖了管理制度、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环境安全等方面。高职院校可根据教育部基础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制定自己的评价体系,进而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

1.设立校企教学督导机构

校企教学督导机构是在学校主导的基础设立起来的,通过随堂听课、观摩实践教学、组织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形式达到教、学、考三风建设上台阶的目的。校企教学督导机构将企业苛刻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到教学质量的评价中来,打破了传统的以学院为单一主体的教学督导模式,使得教学督导考核过程中的分工更加精细,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质量属于学院督导的范围,而教师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学生实训效果则属于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

2.开展工作分析会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概念,具体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是指,工作分析可以帮助学院就社会所需人才的技能、特质、知识储备作出剖析,从而重新审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的合理性,最终的目的是让校企合作的成果最优化,培养出走在科技时代前沿的实用性人才。

3.建立校企全员参与机制

目前,企业对校企合作对了解虽不断深入但双方合作的力度仍不充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需要政府的鼓励引导,需要不断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对照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不难发现,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职业教育领域的立法去鼓励企业参与进来。如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的途径唤醒企业主动为职业教育服务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陈玉琨.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级课题成果,课题名称: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6XJKTYB0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