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讨汽车检测设备的机电一体化设计

汪鹏
  
速读·中旬
2017年10期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汽车检测设备广泛采用机电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此技术包含了机械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现阶段的工业生产管理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机电一体化理念在整个汽车行业中广泛应用,促进了汽车行业的良好发展。本文针对汽车检测设备的机电一体化设计进行分析与探究,并对其设计问题以及注意的事项进行具体阐述。希望为今后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设计提供帮助。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设备;设计

汽车检测设备可谓是检验汽车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动力性的关键标准,经过对汽车的这些方面进行检测,明确了汽车的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状况等。以往的汽车检测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汽车的正常行驶需求,伴随科技的创新与发展,许多新型技术不断涌出,使汽车检测设备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的设计理念,进而有效检测出汽车故障,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简述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系统的组成

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系统主要包括两大系统,分别是物理系统和控制系统,其中物理系统包括执行机构、驱动装置以及传感器等,而控制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对机械设备系统的设置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设计顺利开展。

二、分析汽车检测设备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意义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主要进行的检测设备有故障检测、发动机性能检测等,在以往的汽车检测设备中,一般的检测设备只能够对汽车的行驶速度进行检测,检测出低速状态下的各项参数,比如,通常情况下采用指针式侧滑试验台和机械式侧滑试验台对汽车的性能要求进行检测,这时就必须保证汽车的行驶速度在每小时4千米的范围内,然后让汽车慢速进行检测台进行检测。机械设备的转动使其指针出现摆动现象,通常为侧滑量的检测结果,还有一类检测装置,称其为汽车制动试验台,应用此检测装置对汽车的车轮动力检测时,因为测力弹簧的制约,必须保证检测车辆的的行驶速度在每小时0.15千米的范围内,有时比每小时0.15千米还要低,此时的车辆检测结果通过检测装置的指针摆动体现出来。

三、分析汽车检测设备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有关问题

(一)有关的汽车检测设备机电一体化设计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为了降低机械转动情况,应该加强汽车检测设备的设计方式,选用反应速度较快的、高精度的传感器,应用机械装置与电子计算机有机结合的设计方式,只有这样的汽车检测设备才能保证其行驶的安全性,与此同时为工况的发展提供前提。

1.汽车制动检测设计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进行

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制动装置是常用的装置,汽车的车轮动力变化都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在汽车制动检测设计时,应用电子计算机检测传感器信号,而不是应用传统的测力弹簧和传力杠杆等[3]。计算机控制传感器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2.汽车侧滑检测设计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进行

汽车在正常行驶时,汽车最重要的系统为汽车转向系统,它在整个汽車的行驶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与低速行驶的汽车进行对比,发现高速行驶汽车的车轮侧滑量比较大,而且车轴的侧滑量也比较大。因此,在对高速行驶的汽车进行侧滑检测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将以往检测设备中的连杆转动以及齿轮齿条传动取消,这样能够提升检测设备的检测速度。除此之外,以往的汽车侧滑检测设备的自整角发动电机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汽车正常行驶的需求了,这时选用高精度、反应速度较快的传感器至关重要,应用计算机检测传感器的信号,确保了传感器的信号稳定。计算机控制传感器的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二)注意汽车检测设备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的细节问题

1.对检测信号的截取问题进行分析

在设计汽车制动设备以及侧滑检测设备时,不仅能够截取平台机架和侧滑检测板之间的位移信号,同时还能对汽车制动反转矩的力信号进行截取,进而避免检测过程中的误差现象。

2.分析零点值的误差情况

当汽车检测设备输入检测指令时,其信号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使其零点值出现一定的误差,影响零点数值的主要因素有设备的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波动允差、制造公差以及装配精度误差等方面。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此技术包含了很多的信息技术,与此同时应用于更多的领域,而且此技术本身就是一种集成化的产品,其中计算机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工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特别是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说是它的核心部分。在汽车检测设备中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设计理念,既能够体现汽车的具体质量,又能提升汽车驾驶的舒适程度,进而推动了汽车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强.汽车检测设备的机电一体化设计[J].商品与质量,2017(17).

[2]耿来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前景[J].企业技术开发,2015,26:64-65.

[3]李冲.空间机械臂机电一体化关节的设计与控制分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20).

[4]吕晓军.空间机械臂机电一体化关节的设计及控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11):29-29.

[5]练福军,黄玉音.探究空间机械臂机电一体化关节的设计与控制[J].中国机械,2015(21):103-104.

作者简介:

汪鹏(1989.08.24—),男,汉族,四川资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机电控制方向。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