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探究

石邦金
  
速读·中旬
2017年10期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以及规划都发生了改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培养学生创新素养这一现代教育观念的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认识过程,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出发,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在主动探索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作用,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高效进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作用;创新能力;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学中一定要端正思想,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从小学生出发,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小学生为主,以小学生的学习为主。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一种充满不确实性的认知活动,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范,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协调小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想器官的活动,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已知,探求新知,增长智慧,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一、适当安排直观实验,促进小学生的智力活动,获取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直观性较强,小学生也天生好动,喜欢表现自我,教学中,要经常借助直观实验,要求小学生用眼睛看,亲自动手做,促进小学生的智力活动有序开展,并帮助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教学时,我首先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纸板,要求小学生认真觀察图形,抓住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然后要求每个小学生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一位学生上黑板画,其余小学生自己在演草纸上画。同时,我一边观察,一边提醒小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主要是抓住它的四条边和四个角,既要平行,又要四边,也要四角。几分钟后,小学生用直尺、三角板和笔终于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平行四边形,并纷纷汇报自己的动手操作结果。大至有以下三种情况:

A.对边平行。

B.对边相等。

C.对边相等且平行。

上述表述是从某一方面进行的,我先将其展示出来,再引导小学生进行加工和改造,便宜于小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学习提升。我要求小学生再一次观察图形,推敲上述每一种说法,逐字体会,得出结论:说法B和长方形相同,要补充“四个角都不一定是直角”;说法A适宜用后者,它较前者明确,可浓缩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说法C只要明确一组对边具有这一特点就行。

在对结论进行分析后,我要求小学生在上述三种说法中选择出一种,作为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小学生选了A,把“种差”加在“种属性”上,从而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最后,我画出各种位置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小学生判断,引导小学生揭示概念的外延,以便加深小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通过这样的直观教学,我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入手,获取感性认识,并通过一定的抽象思维引导,帮助小学生提升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事物比较科学的概念,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在其中,通过小学生的看和做,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加深了对于新知识的印象。

二、让学生独立计算解题,大胆实践,拓展知识

目前的小学生数学教学有一个基本固定的模式,那就是从已知出发,推导出未知。而其中的“到”应该是让小学生根据已经条件,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出未知来。所以,在教学中,凡是小学生能够根据已知得出未知的,就放手让小学生自己去做,认真思考,拓展知识,教师只扮演旁观者或者引导者的角色。

例如,整数四则计算、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归纳出笔算的计算方法,到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都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类推,因此,在开始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出现四位数的加法、减法例题,加法隔位数进位,减法隔位数退位,先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讨论竖式计算的道理,再让小学生把原来掌握的加法、减法的笔算的方法进行充实和拓展,在以后的练习中,出现加法不进位和连续进位,减法不退位和连续退位等情况。同样,在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法中,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结果的定位,尤其是第二个部分积的位置,除法的试商;经过反复练习,小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在教授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时,就可以放手让小学生自己完成,再说理,这样,进行知识拓展就比较方便了。

许多教学实践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有些数学内容,看起来是新知识,其实不过是旧知识的翻新,或者扩展,或者变式,真正独具创意的题目不是太多,只要小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辅以相应的练习,教师胆子放大一点,给学生自我觉悟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走路”,发挥小学生的聪明才智,自主获取知识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小学数学的创新。

三、恰当使用数学课本,使小学生学会看书自学

课本是教学最重要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指导小学生读课本,开始的时候,小学生不知道怎样读,我就带领学生读文字,数字,指导小学生看图,结合教学过程,一边读,一边讲解,在“导读”中,小学生就逐步领悟到了课本的意思。渐渐地,在小学生明白了其中的步骤以后,我就要求小学生自己预习课文,同时,提示学生在预习中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结论是怎样得出的。经过耐心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得到了慢慢提高,同时,还帮助小学生养成了自学和思考相结合的习惯。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既要扮演好教师的主导角色,更要一步一步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教为导,在导中学,在导中练,在练中成长,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走出一条既学习知识,更注重能力和实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刘树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J].东方教育,2014(5).

[2]徐素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J].成功,2011(4).

[3]蔡广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