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让阅读为写作铺路

肖泽芬
  
速读·中旬
2017年10期

摘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在选材上下功夫,扩充材料的积累。为此,就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多读”,还要指导学生“会读”,即科学阅读。阅读搞好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写作文也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作文;阅读;素材

写作文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写作时往往是左思右想,无处下笔;或者写出的文章材料陈旧,千人一面,读其开头便知结尾,文章毫无新意可言。仅就选材来看,记叙文无外乎对亲情、友情的讴歌,如母亲冒雨送伞、好友转学分离的题材屡见不鲜;议论文所选事例集中,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频频出现,提到名人便是霍金、牛顿、爱迪生、李白、杜甫等。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在选材上下功夫,因为选材是作文的基础。一个毫无新意的选材即便是再华美的语言也无法使之发出耀眼的光芒。而要扩充材料的积累,除了观察生活,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阅读。正如刘向所说的那样:“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不低,但往往涉猎面较窄,仅将兴趣放在奇闻轶事上,对于政治、经济等读物极少涉足,或仅仅读完了事,并不留意积累阅读中鲜活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在这一方面加以指导,使学生不仅要“多读”,还要“会读”,即科学阅读。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概括提要。有的学生读了不少书,但未能很好地将其转化为写作材料,甚至最后写作文时还是用过去曾经用过的陈旧事例来做论据,这反映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文字转化能力弱的问题。在写作时,学生用来作为论据的事例必须是概述性的文字,而他们往往不容易把看过的一篇小说或一个人物故事精炼地概括出来,因此在作文时,这些材料还是呈现为“散化”的状态,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素材正好是概括的,还有精要的点评,因此学生首先会选择这样现成的事例来用。所以,在平时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将读过的书加以概括利用,是个有益的做法。

二是边读边思。阅读不仅要及时作记录,还要对所读到的材料勤于思考。概括素材、进行提要还只是对材料简单的积累阶段,而勤于思考则是对材料的所感、所思、所悟的阶段,这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多写随笔,除了摘抄美文佳句,还要将自己所读到的材料随时记录并加以评论,特别是关注一些能够反映生活、反映社会问题的新颖素材,让学生的写作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走向社会,让阅读架起一条作文与社会、时代沟通的桥梁,并将这些素材和思考及时形成文字保留在随笔中,使积累的材料焕发出自己的思想光芒。

三是拓展阅读。为拓展学生阅读积累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可以尝试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做法。例如,我们在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之后,又布置学生复习并查阅陶渊明的其它诗歌,了解陶渊明的人生轨迹和人生理想,最后写一篇随笔,如《我心中的陶渊明》《归园田之后》。这样做的好处是促进学生去进行阅读积累,边读边摘抄,边抄边思考,边思考边感悟,并且这样积累的东西,学生印象比较深刻,如果教师再辅之以一定的应用方法指导,就能使之前的积累成效更明显了。

四是观点吸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学生来说,对于阅读材料的吸收,不仅仅是材料本身的积累,也可以吸收有益的思想见解,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内化和发展,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使自己对文章的立意或对问题的见解更有深度。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化文本阅读,充分挖掘材料本身,并对材料本身的观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多途径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活,并变得日益丰富、成熟。

学生的年龄和社会阅历,决定了学生不可能有很多直接经验。吸收大量的间接经验是完全必要的,而阅读就是积累,是储蓄,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华。通过科学阅读,可以把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营养。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相信,课外阅读搞好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寫作文也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