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议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的策略

吴贻
  
速读·中旬
2017年10期

今年秋季开学,中小学语文教材将逐步采用统一国标教材,与之适应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现实性挑战。要顺应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学科素养的启蒙和培育,突出学科知识呈现特点,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创新性、多元性、时代性和实效性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益。

一、立足学科特点,转变教学组织方式

语文必须姓语,脱离了语言实践这个本,语文教学有可能变成思品课、历史课、地理课、环境课等等“四不像”。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基础。现在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取材开放,生活气息浓厚,满足不同的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它的特点是: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科素养,注重汉语言思维能力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体现语文作为母语的文化价值;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基于教学内容和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应切实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题留给学生,把过程交给学生,尽可能实现“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师长变学长”,把学生当成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教师不必大包大揽,不要把现成结论直接展现给学生,要让学生有思考并能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师生、生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多边互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汉语言文字的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多措并举,辅以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注重语文内涵的培育,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小学语文课应转变为动态、开放、多元,给学生广阔的学习时空。听说读写,兼收并蓄。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情境、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值得称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家庭、社会、历史寻找鲜活的语文知识,开放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灵活自主地安排课前自学、尝试练习、提出疑问、小组合作等。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情学情适度对教材加以“增、删、换”,整合相关的语文教学资源,萃取鲜活的媒体资料、影视作品精华部分,有机地服务于教学,时刻关注并捕捉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三、与时俱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融入,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介入,其显著的特点是直观性強、容量大、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必须在黑板呈现的内容,如文章写作背景、作家介绍、课堂拓展内容、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微课等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推广,教师可以借鉴或自制多媒体课件,借助电脑演示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平面呆板的课堂可以变得活泼灵动,静态的知识动感化、动漫化,许多成功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学实践证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将产生重大影响。

四、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熔融性的特征。课堂教学任务不仅是知识和解题方法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科思维素质的培养。语文知识相对于理科知识缺乏严密的系统性,与生活密切联系纵横交错,学习内容灵活多变。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精选训练内容,从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结论的精准,重视学生思维参与的质量(广度、深度),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发散思维,突出问题意识的培养。要善于将问题进行多角度变形、引申,通过联想、猜想,试图对问题加以改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及深广度。例如,教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后,就“概括文章大意”而言,可以启发学生分别用一个词语、一句话、一段话来思考完成;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更换题目、更换开头结尾;无论哪一种形式的练习实践,都应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把小文读大,把大文读小。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语文读写能力更胜一筹,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有效学习的良好习惯。

五、从语文素养可持续性发展看,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不可或缺

有一位学者说过:“成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纵观目下学生语文素养令人堪忧。就拿书写来说,相当多的学生(包括大学生)写字潦草、无法辨认、误写误读的现象比比皆是。难怪有人诟病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少慢差费”,戏言语文课上不上一个样,语文教学效益的现状不容乐观。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一味地热衷于应试模式,搞题海,做各种练习题成了语文教学的常态,至于练字、普通话、查工具书索引、有效阅读等语文“规矩”行为被严重弱化。在新一轮语文教材大变脸之际,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须从娃娃做起,语文教师要果断地抽身题海,把课堂变成小学生快乐的语文之旅,听说读写,稳扎稳打,充分感受母语的无穷魅力!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见语文和生活的关系须臾不可分离。在媒体空前发达信息海量喷涌的当下,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搭建大语文的学习平台,最大程度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