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陈统芬
  
速读·中旬
2017年10期

摘 要:21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创新。创造思维就其属性来讲,具有先天的自发盲目性。开放它、培养它,就是把这种自发盲目性通过教育者的挖掘,使之结构最合理、组合最和谐,从而发挥其最优的系统功能,使创造性思维机能的作用力得以充分发挥。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总是把传授知识放在首位,十分重视和强调教学的逻辑性,把知识讲得系统、严密、透彻、条理清楚就视为一节好课。可是从近代、现代来看,我们的人才和科技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我们总是沿着确定的方向,单一的逻辑求得一致的认同。这种中国特色的思维方法,造成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总是跟在前人和他人的后面走,不敢突破和超越,致使学生头脑封闭不善存疑,不会分析,难于创新和突破。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从而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目前的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教材特点的教学方式,向课堂要质量,从而让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要转变学生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應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如语文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让他们在预习中养成遇到困难主动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应“导到为止”,切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40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此外,让学生自主学习,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我们要求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据调查表明,很多学生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这说明我们平时极少给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为此,我们要求教师不能长期硬性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不能压抑学生的自主意识,造成学生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吩咐”去机械操作,形成学习效率的极度低下。

二、把新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让学生转变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主体,还要开发主体,发展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使新的学习方式真的走进课堂。

1.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的教学环节。对每位学生来说,全动是全程的全动,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评析,完成板书,总结概括”的学习全过程。在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主动参、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是师生全方位交往的生命碰撞过程,既有师生间的互动,更有学生间的互动。这里的学生互动,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生生互动活动,要培养他们之间健康的互动情感:对学习成功的赞许,对学习困难者的帮助,对学习暂时失败着的友善,使他们在合动中竞争,在合动中发展。生生互动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使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3.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学生主动发展的火把,需要教师点燃。课上要激发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主动的核心是创造,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创造情境,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发表异见,独见,创见,品尝创造的乐趣。

三、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这种新理念在转化成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异化,为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弱化甚至漠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把自主演变成了一种放任。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资源的开发,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自我潜能的发现,都需要教师真诚的引导。学生学习遇到困惑时,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以化解困惑,学生学习浮于表面时,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提升认识,这样的引导是一种有益的启迪。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寻找到“导”与“放”的切入点和平衡点,使“导”与“放”相融合,做到“导”“放”有度,让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合二为一,相互促进,才真正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

[3]陆志平,顾晓白编著.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初中语文[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