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7至9年级历史科教学中的历史素养教育

张宗昆
  
速读·中旬
2017年10期

摘 要:人的历史素养教育很重要。但造就有高素质的历史素养人却极端艰难。这篇历史专业论文提出了造就高素质历史素养人的独到系列方法:高度重视历史科的思想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比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和开拓思维能力。这应该是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历史素养;创新培养法

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受教育者能主动、自觉、有规律地学习各科基础知识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正确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教育。这种教育有利于培养出大批既具有渊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充满创造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此教育思维及其手段应当贯穿于各科教学的具体活动之中。就7至9年级历史科的历史素养教育而言,应当通过下列教育教学手段来逐步予以实现:

(1)高度重视历史科的思想教育。历史科教师要理直气壮地坚持不懈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奉献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先进的人类思想,以先进的思想塑造人。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2)培养受教育者的阅读能力。现代社会信息资料十分丰富,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要使受教育者将来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历史科责无旁贷。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七—九年级历史科教师,应给受教育者较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预读、朗读、视读义务教育历史课本,并养成自觉阅读义务教育历史课本的习惯。由此会使受教育者阅读义务教育历史课本的能力逐步提高。

(3)培养受教育者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师应当引导受教育者自己提出疑问,并带着这些疑问去反复阅读历史课本,力争找出其正确结论。如:在学习九年级世界历史第一册第13课:英国的新生(四川教育出版社,2015年6月第4版)时,教师应当引导受教育者找出这些疑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客观必然性或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开始、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如何评价《权利法案》、克伦威尔等问题,并要求受教育者反复阅读历史课本,同时归纳出自己认为的结论,并由各个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出正确内容。切忌教师包办作结论并予以灌输。长此以往,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主人翁精神便能充分发挥效益,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得以培养且日益提高。

(4)培养受教育者的对比分析理解能力。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同样,没有对比,在很多时候要理解某些历史问题还相当困难,甚至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使受教育者能理解、认识并记忆某些历史结论和概念,培养受教育者的对比分析理解能力,运用对比分析理解的方法,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如:在讲解和复习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理由时,历史教师就应当引导受教育者通过对鸦片战争以前、以后中国社会各自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的目的、革命的对象、革命的前途、革命的性质这些内容是什么的详尽对比分析,进而引导受教育者真正理解此问题的全部含义。由此,受教育者便能轻松愉快地记住此问题的全部内容。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所揭示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把握它”的奥妙之所在。历史教师如能持之以恒,则受教育者的对比分析理解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5)培养受教育者的分析归纳能力。分析归纳法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温习中常常用到它。如:在复习九年级世界历史时,历史教师就应当引导受教育者通过分析并归纳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开始、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世界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各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轉折、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等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受教育者的分析归纳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6)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学习历史知识也永远需要创造。受教育者需记忆的历史基础知识可谓内容丰富。而诸多受教育者只知死记硬背。这虽说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常常是费事效率低。为提高受教育者记忆历史知识的效率,历史教师必须引导受教育者在学习、巩固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勤于、善于创造出适合其自己的整套记忆方法,如:以时间为中心的归纳记忆法。例如:在学习和复习中外历史知识之过程中,发现发生在不同年的10月的、必须掌握的重大历史事件较多。为巩固和提高学习、复习效果,可采取以10月为中心、将不同年的重大事件集中在一块学习和复习。如:1831年10月,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宣布:自己已经成功证明了“磁能产生电流,磁力能转化为电力”的电磁感应原理;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79年10月,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试制成功了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白炽灯;1879年10月,德国与奥匈帝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迈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三国同盟”这一反动军事集团罪恶帮形成的第一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或辛亥革命爆发;1922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率领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发动政变,接管了国家政权。它标志着意大利法西斯统治建立(或上台);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在湘赣边界建立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1929年10月,美国最大的证券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暴跌,开始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爆发;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8万多人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同刘志丹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胜利会师,空前撼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1938年10月,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1年10月,二战中苏联军民捍卫首都莫斯科的莫斯科保卫战开始;1941年10月,主张对英美作战的日本东条英机上台,他同美国假和谈、真备战;1945年10月,中国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对美等联合国军作战、新中国国内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1964年10月,新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10月,新中国第一课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8年10月,刘少奇被开除出党,造成了“文化大革命”中最大一桩冤案发生;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1987年10月,中共13大胜利召开,会议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中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9年10月,东欧剧变中的匈牙利人民共和国蜕改为匈牙利共和国;1990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蜕变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92年10月,中共14大胜利召开,大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中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就业”的再就业战略方针;2003年10月,新中国首位出征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此外,还可以创造出以人物或国家或地点为中心的记忆法,浓缩记忆法,看图归纳记忆法等,以巩固和提高学习、复习效果。

(7)培养受教育者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和开拓思维能力。精通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再先进的理论若被束之高阁都等于一纸空文。受教育者学习历史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运用这些知识于现实和未来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去,正确地观察、分析、研究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使受教育者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成为作风正派、业务精良、品行高尚,对社会起积极作用的“四有”新人,并深刻懂得治国安邦、处理人际关系之正道。为此,历史教师必须让受教育者运用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现实社会中的人物、事件,使受教育者真正能学以致用。如:在讲秦代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就要联系到今天党和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讲到隋唐建立的科举考试应试教育制度时,就要联系到今天我国教育改革,切实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性;讲到清朝军机出的设置,致使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及其危害时,就必须联系到党和国家今天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绝对不能只谈古人而不论今人,逃避现实。

总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7至9年级历史科教学中,教师必须切实实施素养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历史文化素养。这是中华民族赋予每位历史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国外发达国家历史科教育的惯例和成功之举,因此,不容贱视之。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