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公共图书馆知识共享研究

刘丽莉
  
速读·中旬
2014年2期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是知识共享和这种共享与图书馆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探讨了图书馆知识共享的概念。根据对国内外图书馆的知识共享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图书馆知识共享障碍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知识共享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知识共享;隐性知识;知识创新;公共图书馆

20世纪末,从图书馆的发展看,图书馆面临两个重大的机遇和挑战:首先,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传统的生产及产业链,打破了图书馆欣欣向荣的局面,使图书馆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增加。二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社会文化、管理和图书馆的服务。传统的图书馆是一个从事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存储、传输、利用和社会服务的机构,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图书馆面临巨大的挑战,是代替从网络传输知识的组织,还是通过图书馆网络提供更高质量的知识给用户,这是图书馆必须做出的选择。知识经济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知识创新及其变迁也更多的取决于知识的使用。不管是促进社会还是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图书馆都应仔细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明确其位置和使命,引进全新的知识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知识共享系统,学习和使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实现知识的再创作、再学习和再利用,以求得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总之,在知识经济新时代,进行知识共享型图书馆是必然的选择。

一、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知识共享有着不同的理解,并有自己的优势,如高得佑认为:所谓知识共享,就是组织制造出来的知识流,越大越能促进知识的转移和创造,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他相信只要知识产生一次就可多次进行低成本复刻,所以在使用上,成本趋近于零,可见,知识共享行为是知识利用和增加知识价值的一个过程。

陈国权和闰芬认为: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是指个体的知识共享,并逐渐蔓延到组织层面上,与此同时,基于大规模定制的问题,提出两种知识共享,即,编码和人性化。

Senge认为,知识共享不是只有一方将信息发送给对方,也包含帮助对方理解和借鉴这个信息,然后进入对方的信息资料库,并发展成为单独的新动作。

徐苏于2002年在《新世纪图书馆思维的变化与创新》中指出,对于图书馆而言,知识共享与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实现知识共享的基础是资源共享,但知识共享又比资源共享具有更多的内容,包括两层意思:首先,知识交流在图书馆和用户之间进行,二是知识交流在图书馆员之间进行。

可见,作者认为,图书馆知识共享是指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以各种方式被他人和组织拥有并使用,然后通过这样一个创新过程得出的创新知识成果,就实现了知识的升值。可以说,知识共享是知识转移、学习、交流和转化的过程。图书馆知识共享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不仅意味着从图书馆及图书馆员那里获得知识,还要求用户将获得的知识与自身的知识相结合,产生知识创新,从而实现知识的增值。

二、国内外图书馆知识共享的现状

(1)国外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展开的研究比较多,而且已经处于技术实现阶段,研究成果相对成熟。但是对于图书馆的应用,技术不过是一个工具,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同层次的知识共享和知识的不同特点,需要采取诸如组织培养等方法的措施和手段。关于国外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实践有如下两例。①印度图书馆实现知识共享的方式有:建立国家科技信息系统(NISSAT,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建立全国情报中心(NIC,National Information Centres),开展文献的传递服务,实现图书馆联盟,增强图书馆间的合作。②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创立于1967年,是由美国俄亥俄州54个院校的图书馆自发组织起来的计算机联合编目中心,初期称俄亥俄州学院图书馆中心。由于扩大服务的范围,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其成员馆的服务范围也已遍及82个国家和地区的41000个不同类型的图书馆。

(2)国内图书馆知识共享研究是近年才开始的,虽然已经意识到图书馆知识共享的重要性,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在参考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是一个薄弱环节。经过收集、查找,国内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实践也并不是很多,以下是被众多用户所常用的几个数据库,它们较全面的收集了关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方面学术成果,为国内图书馆知识共享的更好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①国内第一个高校知识共享平台“卓越联盟”图书馆由西北工业大学等十所高校联合研发,于2012年正式开通。共享平台系统包含了十所工科高校的330万种图书书目和上千种学术期刊杂志,联盟高校的师生们通过手机、电脑等就可以随时查阅书籍,借阅图书。

②CNKI数据库是世界上最大的及时动态更新数据库,包含8200多种国内重要期刊,以学术、技术、科学、教育、政策引导为主,包括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科普、文学期刊和流行文化,文献中关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哲学、工程、农业等方面的约有2200多万篇。

③万方数据库是一个大型的网络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包括期刊、学术成就、会议纪要、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它与中国知网是中国著名的专业学术数据库。

三、图书馆知识共享的障碍

图书馆知识共享的障碍,李荣素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实现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难关是知识垄断;图书馆与个人知识价值观存在很大的不同;图书馆对馆员的认可和奖励机制不完善;知识共享需要投入的大量资金和劳动力不能顺利实现;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知识传播,使其严重滞后;图书馆各部门和机构的设置对知识共享有很大的影响。杜海云还指出,图书馆知识共享的障碍主要是知识本身的形态所导致的;图书馆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缺失;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传统组织结构的影响。王真也指出,隐性知识的障碍是心理障碍、缺乏领导和制度的保障以及知识转移的障碍。

因此,图书馆知识共享的障碍来自于组织结构、人事、价值观和知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四、图书馆进行知识共享的策略

(1)隐性知识的聚集和积累: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基础是知识的聚集和积累。从载体上来说,知识通常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知识,但图书馆基本上是以显性知识为主,而忽略了隐性知识的累积。图书馆隐性知识又分为个人和组织这两种隐性知识。个人隐性知识主要体现在关于馆员自己无形的信息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态度等。组织隐性知识的基础构成是个人隐性知识,概括的说,图书馆在其独特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组织文化和业务流程中包含了丰富的有价值的隐性知识。

(2)建立知识共享网络平台: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发展,为知识共享创造了一个更方便的方式,扩大了知识共享的范围,大大降低了成本分担。信息技术使信息存取更加容易,促进了更为有效的人际知识交流,介入知识发展的领域,使用特殊的解决方案,支持读者和图书馆的知识创新。

(3)大力开展各种类型的知识讲座活动:在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服务社会已经远远超出文献信息的范围,通过各种报告和讲座,建立起了图书馆和读者沟通的桥梁,帮助读者更加方便、直接的获得必要的知识和信息,它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知识共享型图书馆的重要环节。

(4)扩大公共图书馆的联盟机构:图书馆联盟是一种新的图书馆组合模式,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组织。图书馆联盟的扩大,大大降低了文献购置的成本;联合编目,实行书目数据一馆录入多馆利用的高效率模式;联合参考咨询,发挥了本身所具有的人才和资源优势;改进的馆际互借方式,可以改变的现状是文献信息资源短缺和反复建设。因此,扩大图书馆联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建立激励机制:为了保证和激励隐性知识在图书馆员间的的交流和共享,图书馆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例如,图书馆可以采取对私人投资补贴的方式,鼓励馆员参加培训班,然后对馆员创造出的智力成果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补偿和奖励,当其他馆员对这种知识成果有需求时,获得补贴的馆员有义务将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这样做,不仅避免了知识的垄断,也确保了知识的共享。

(6)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固定模式被打破,其内涵和外延被赋予了新的内容。馆员和读者即是知识的提供者也是知识的需求者,实现知识的流动和互动,即读者知识和图书馆知识的创新和增值,达到双赢目的的过程。在这一点上,读者的图书馆价值创造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首先,馆员采取对读者的观察、体验、模仿等感性经验交流的方式,掌握读者潜在的知识需求。其次,图书馆咨询人员可以在调研报告中描述读者的信息需求,或是将读者的需求以一种图书馆易于理解的形式展现出来。再次,读者通过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和馆员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结合自己本身拥有的隐性知识进行知识创新。最后,建立读者知识库,使其变得更为适用,以利于图书馆员共享和学习读者的创新知识,丰富了隐性知识库。通过不断的学习,读者的知识创新和积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最终实现了图书馆和读者的高效率交流。

从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来看,社会需求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才是图书馆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知识的力量基于知识的共享,知识的力量越大就意味着共享的程度越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知识的社会注入了活力,使图书馆事业发展生气勃勃,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遇,运用自身所长,将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即社会化的知识共享。

参考文献:

[1] 陈雅著.知识图书馆:理论与模式[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8

[2] 苏莉.构建图书馆社会知识共享机制的研究[D]

[3] 杜海云.图书馆如何实现知识共享.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4):46-48

[4] 李荣素等.图书馆知识共享问题研究,现代情报,2004(06):166-169

[5] 周九常等.图书馆知识转移与共享[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270-310

[6] 杨敏.公共图书馆知识转化研究[D]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