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地理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纪慧敏
  
速读·下旬
2021年11期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7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是党中央在经过多次会议和思考中得出来的方针,我们不仅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追寻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同时也要牢记使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肩负承担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的使命,意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高中生从思想意识来看,已经比初中生更具有理智的思维和更强的行动力,我们通过课堂的教学,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觉悟,致力于建设祖国。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

在上个世纪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类生态环保意识开始觉醒,我们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从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到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直到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为标志,人类开始关注生态文明,同时期也对生态文明的观念进行拓展和深化理念。在当今这个时代,全球范围内都在号召可持续发展,把坚持可持续发展作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这个资源与环境都受到破坏的时代,更需我们牢记使命。

在上述所举办的大会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清晰地把握住这一发展趋向,以党中央为代表的领导人开始对我国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认真对转变传统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刻总结,多方位吸纳中华文明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提出我国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新构想,要求我们要从思想觉悟的高度去拔高我们的领悟力。那么,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对当前发展进行综合统筹,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的需要,对百姓的生活生产活动产生影响。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体现

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进行基础的了解之后,我们需要更好的将它和地理教学结合起来。于是,我们必然离不开与高中地理课标中的内容要求进行结合。根据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所显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中,突出的直观表现为人地协调观,基于此,笔者对2017年版本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研读,关注高中教材中可以插入生态文明建设这部分内容的章节,并以表格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更直观地呈现出来。

通过对课标的解读,我们将生态文明建设穿插入课标要求中,辅以生活化案例,则可以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体现出来,下文将分别以地理2作为例子,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渗透的分析。

通过对地理2的分析,我们解读到这部分知识主要涉及人文地理的范围,而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正是正面培养其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思想的最佳时期,因此,在课堂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知识进行渗透,其中,教学方法可采用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培养高中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意志有着极大的作用。高中地理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重要场合,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把培育高中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作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对生态文明相关知识的教育,比如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防灾减灾》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在高中地理课教学中,通过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师学互动的形式,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这也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的高低,将对建成美丽中国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冬.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主体问题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5.

[3]钟兴菊,罗世兴. 接力式建构: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与逻辑——基于环境社会组织生态位视角分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1,21(1):70-86.

作者简介

纪慧敏(1995.08-),女,汉族,广东普宁,福建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2020级在读研究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