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研究

杨大苍
  
速读·下旬
2019年3期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进门贴近生活的自然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小学科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样也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生学习习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越来越受到更多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迈进科学的殿堂,走向知识的高峰。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科学史上的科学家都是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的细致观察引发思考,发现自然界中的各种规律。观察事物时不仅要看其表面,更要观察其内在发现内在属性,引发思考。例如,牛顿就是在不断地观察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这种观察能力是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锻炼的。

(一)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在没有明确的感知任务时,对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明确了目的任务去观察某一事物,观察的对象就比较完整清晰。因此,必须养成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观察的习惯。为了提高观察的精确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就应该有目的地观察,并分清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有目的地进行重复和长期的观察。因为很多事物的发展特别突然、迅速,由于观察速度跟不上,还没观察清楚,现象就消失了。比如,植物的茎是各种各样的,不仅形态、颜色、粗细、质地不同,而且生长的形态各异。茎是识别植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使之初步了解柳树枝、柳树杆、高粱秆、葡萄藤、甘薯秧都叫茎。茎是植物身体的一部分,在根的上部。但植物的茎又各不相同,竹子的茎是直立向上生长的;甘薯的茎是在地上爬着生长的;牵牛花的茎是缠着别的物体生长的。我告诉学生葡萄的茎是靠卷须攀着别的物体向上生长的,强调了“卷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起来就容易,然后再让学生做辨别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指导学生全面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

要全面清楚地感知新的事物或现象必须综合运用感官,作为获得新知的基础,然后才能促进思考。如对水的观察,先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认识它,然后我再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眼、耳、鼻、舌、手进行感知,与白酒、盐水一起闻一闻,与果汁一起尝一尝,与牛奶一起装瓶摇一摇,这样观察才有了新的、更广泛的内容,小学生的各种体验也会跟着丰富起来,才能体味到综合运用感官是了解事物各种属性的需要。小学生也只有通过这些体验,才会使探究活动得以一步步深入地展开,才能引发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

二、培养良好学习兴趣的习惯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容易接受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时,我给学生确定了研究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课外实验,并在一周后观察两个花盆里的绿豆芽生长情况,做好记录,进行研究。在活动中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明白了植物生长是需要阳光的。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要锻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的习惯,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我们的实验去证明课本知识的正确性。通过我们自己的动手去判断一些课本知识的准确性。这样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提出一个问题,是学生思考的开始。提出问题,是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好奇、质疑正好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我力求抓住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教师要设计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应从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出发,通过创设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游戏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如学习《轮轴》时,上课伊始,教师从班上选出一名最高大强壮的男生和一名最矮小瘦弱的女生,并拿出一个大可乐瓶,让女生握住瓶子较粗的一端(靠近瓶底这端),让男生握住细的一端(即瓶颈),然后教师问:“如果让他们俩往不同的方向拧,你们认为谁会赢?”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异口同声回答:“男生赢!”结果却是女生赢了。这时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实验结果发生了矛盾冲突,产生了“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在这一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知识的探索需求。

(二)指导学生提高提问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的基础上,再指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整理、分类,然后引导他们讨论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进行研究所需要的条件,选出典型的、利用现有条件可进行探究的问题。这样做既解决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使他们兴趣盎然、探究愿望强烈。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不引领学生分析所提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方向,很容易导致放任自流或作秀作戏的形式主义。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再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以推动学生打破时空界限,开展课后的后续性研究活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必须寻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钱国珍.从实验切入,彰显课堂魅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12.

[2]刘树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11.

[3]于丽清.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J].新课程(小学),2017,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