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对话教学

——一场与独白教学的革命

顾辰珠
  
速读·下旬
2019年3期

摘 要:对话教学是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通过语言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而语文对话教学则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等语文教学实践中,以感悟、体验、倾听、沟通、合作为主要特征,在复杂丰富而且生动活泼的对话场中,通过与文本、作者、生活、自然、社会、人生等多元对话,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

关键词:对话;情境;平等

现代课堂观认为,课堂既是知识授受的地方,又是知识生成的“绿地”;既是文化传承的环境,又是文化创造的天地;既是生理生命和感性生命的家园,又是人的精神生命和人格生命养成的天堂;既是个人满足和社会适应的过程,又是实现自我和超越社会的过程。实践证明,现代课堂观念只能在平等、民主、自由与开放的对话教学中成长。而不能在专制、等级、禁锢与自闭的独白教学中实现。

由是观之,对话教学是对独白教学的一场革命。

一、营造情境

直抵心灵的对话教学,注重营造鱼水亲和的对话情境。情由心生,境由心造,教师把学生看作心灵上的朋友,学生把老师当做灵魂中的亲人。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波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

二、人格平等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当一元的、凝固的、排他的独白教学极力标榜自己最正确、最权威,不同别人对话,不承认第二种声音、不容纳第二种意见的时候,师生处于认知与被认知、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在平等的对话中,话语如涓涓细流,潺潺而流;心门似春之柴扉,轻轻洞开。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倾听,彼此敞开心扉,真诚肯定对方、赏识对方、悦纳对方。彼此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丰富多彩的生活意义与曼妙丰盈的人生价值。几十颗心,心心相印,沉浸在思想交锋、情感交融、心灵交汇的大场里,吮吸、消融、同化、排解,思维之神得以多方面的顿悟和升华,心灵之殿得以广角的净化和超拔。

三、无言之美

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要善于“无言”。这时,设若教师之口开,则学生灵魂之门闭;教师之口闭,则学生灵魂之门开。

但凡听课,老师们会更偏爱热闹的课。然而,思考是需要时间,有时间的思考才是有深度的思考;教师一问,孩子马上就能回答,这样的问题意义何在?薛发根老师曾说过“孩子学不会的不教,孩子已经会的不教,只教孩子能学会的。”我们教师应精选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静默出真知。

四、对话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对话教学就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1.师生对话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双方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互相倾听和言说,在对话中创获精神的交流与意义的分享,彼此在对话中成长,化为生命成长的共同体。

2.生生对话

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共享。

3.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际上就是在积极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体验、感悟、理解文本,并再造文本和创造文本的过程,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构架和文本知识的耦合、磨合与对接。

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事以论其是也。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作者,旨在通过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作品风格、社会影响等,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苏教版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然编者对其进行了增删。与原著“对话”时,我们要努力做到:通读原著,了解其原始风貌;比读原著,体味其原生态;批读原著,“个性化”地审视增删的内容。

4.自我对话

“与自己谈话的确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罕见的能力。”语文教学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自我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

学生在创作中不断同自己的作品对话,在加强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潜能的激发,生命的呼唤与人格塑造。教师要给予学生讲真话的环境与土壤,给予小作者足够的安全感与成就感,切忌用权威的、统一的、规范的尺子绳规孩子的童真、童心。

心灵开放,无所顾忌,话逢知己,滔滔不绝,缔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给每一个学习者提供“机会的平等”。这才是对话教学倡扬的“平等”。

作者简介

顾辰珠(1989—),女,汉族,江苏苏州人,二级教师,本科,小学语文教育,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1500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