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一节不完美的历史课诠释的生命教育

杨河云
  
速读·上旬
2022年1期
湖北省宣恩县晓关初级中学 湖北 恩施 445508

◆摘  要:学习是一个非常具有享受的过程,生命教育让人们感受到对生命的敬畏,还在一定程度上教导学生享受生命、珍爱生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自我生命价值。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谈到生命教育,不得不提孔子的思想核心——“仁”,教师从“仁”出发从多个方面去讲解其深意,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关键词:历史课;生命教育;“仁”

不久前,我上了一节题为《活跃的学术思想》的历史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北京奥运会开幕的画面,边播放视频边用激情昂扬的导语引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孔子,完成孔子的个人档案(名,字、时代、国别)。之后我引导学生走进孔子的精神世界。学生看书后指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提出“仁”的学说。

师:“仁”字由什么组成?

生:“二人”,“一个单人加个二”。

师:两个人,也就是说,“仁”体现了人与人这间的关系。

师:人与人这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你能用孔子的话说说他所包含的意思吗?

话音刚落,一位顽皮的学生冒出一句:“当仁不让,吃饭,打游戏。”同学们的眼光不约而同的转向这位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面对这一“插曲”我对同学们心平气和的说:”民以食为天,当然要‘当仁不让'。张鑫同学思维敏捷,首先就想到了与孔子相关的一个成语‘当仁不让',同学们知道‘当仁不让'这词的渊源和含义吗?”。

同学们没有遭到呵斥,反而受到老师的赞扬,教室的空气马上活跃起来。

A说:“好的东西坚决不让。”

B 说:“自己该做的事自己去做”。

C说:”遇到应该做的事情就勇于承当不谦让”。

听了学生的表述,其意思是有差异的。我把几种表述板书在黑板上,说:“你们赞成哪种观点呢?我们开展一次小小的辩论会吧!”

于是一场激烈的辩论会拉开了序幕……

在辩论之后,同学们较为清晰的理解了“当仁不让”的意义,但是我还是觉得意犹未尽。一个人找到生命意义的时候,一定是在心潮澎湃,思绪繁杂的时候。我应该让同学们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仁”,从“知”到“行”,再到“思”。于是我再让学生结合所学诗句进一步理解何为“仁”。

学生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能强加给别人,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

学生B:仁者,爱人也(关爱自己、关爱家人、关爱他人,有大爱)

我激动,我思索:何为生命教育?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人与人之间平等、公正的关心,尊重、理解、爱护;爱人,自爱……

生命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达生命的信息”。以育人为根本大任的教育应担当生命情感的教育,即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珍爱,对生命意义的自学、欣悦、渲染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学生激情的诵咏结束,我的思绪一泻千里。打破即定教学步骤,因势利导,安排第三个环节。

师:“孔子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关爱他人,体谅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们,理解他们。“仁者爱人也。”“仁”的思想在后世不断的传承,深深地植入中华民族的骨髓中,不息地流淌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中华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生活中,你看到听到了哪些事例体现了“仁”的思想或美德?”

学生纷纷发言:在班集体,见某某帮同学提水;自己学习遇到困难某某主动帮自己……从电视网络上知道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的事迹。

听了滔滔不绝的叙述,不禁感叹,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感知的生命之美,仁爱之美太深刻了。怎么能说今天的孩子们不知“为何而生”、漠然、轻视他人,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呢?

课堂上诠释的 “仁”、“爱”又是否能在实际生活、自我言行中真正体现?于是我安排了第四个环节:设计以“我为身边的人做一件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秘密进行并写一篇与之相关的感受。部分学生写得很生动。

本次课未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百家争鸣的含义、背景、学派、各学派思想主张没讲到,下课铃响了。课堂上节奏把握不到位。但细细回味这节课,感触却很深。

一、为了在教学上取得理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不能把学生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教育应植根于爱,植根于对学生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礼仪 教育、理想教育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感悟生命,享受生命。

二、历史学科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例如蕴含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人”的草原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雄伟之美,分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境界。

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之书画、雕刻,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含生命教育之元素。例如:“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苟利国家生死矣,凯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这些正面的、先进的历史人物形象无不透射生命之美。让学生从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迹中激发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心理,培养高尚情操,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个热爱生命,享受生命的教师,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美好的教师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美的吸引力,爱的感染力,无言的教育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生命,体验美好

三、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即要注重课内,又要结合课外,挖掘乡土化生命教育资源,让生命教育无痕,拓展社会、家庭、学校多元化的生命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现实与现实教育警示我们:生命教育,时刻关注!生命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徐锋.向往美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

[2]王北生,郭颖,我国中小学应加强“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

[3]赵坤.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吉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