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语文学习情境的理解与创设

岳明珠
  
速读·上旬
2022年1期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本文从语文学习情境的定义、特点、价值和有效创设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强调语文学习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语文;学习情境;创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杜威认为,“情境是有机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而出现的,它们是不平衡、不稳定、不均衡、不统一和干扰、失常、故障等等之类的情况或经历。”有效的学习情境是主客观产生关联的,能引起学习者主动参与、自我监控、及时反思、不断修正发展、主客观统一的情境。

一、学习情境与语文学习情境

王宁教授指出:“所谓‘情境’,就是课堂内容所关涉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学习中能够遇到的。真实情境就是: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真实情境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了解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及时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架,使学生想要“踮起脚摘桃子”和“踮起脚能摘到桃子”而不是远离学生的虚设的情境。

学习情境是课堂场景,教师与学生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内,凭借教育中介系统,实现教学相长。学习情境是生活情境,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人,生活情境融合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能触发学生思考问题,运用知识,反思质疑。有效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社会、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学习情境是生命情境,学生是“未完成的发展中的个体”通过人—知互动积极地认识与构建外部世界,将外部公共知识逐步内化为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郭华教授认为,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创设有效语文学习情境是语文深度学习的基础,教师在具体有效的学习情境中组织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语文学习情境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在学习情境中开展语言文字活动,梳理与探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

二、语文学习情境的特点

语文学习情境应具备真实性、理解性、语用性、文化性、趣味性、综合性、发展性特点。

真实性,语文学习情境的真实性,一是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学习资源。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人,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积极建立课堂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是语文学习情境要立足文本,立足“作品情境”,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虚拟语境”,学习者对文本的学习需要披文入情,真正进入作品的情境,体验感悟,领会和理解作品的情、意、理。语文学习不是教师生搬硬套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是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内容为人—知互动提供平台。

理解性,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发生的。理解是教学的根本基础。语文学习不是机械的识记,不是孤立的符号解释,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知识的内在转化,将新知识融入原有知识结构,生长出新的认识,使得学生形成网状的立体知识结构。例如,诗歌鉴赏中对月亮意象的解读,《静夜思》让学生知道明月是诗人思乡的寄托。那么,残月、中秋之月等又可以如何解读呢?语文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串联知识,由点到面,后形成立体。培养学生形成知识结构意识。

语用性,邵克金在《“语境”和“情境”》一文中提及“真实、复杂、语用”是对语文教学情境特征的限定,即语文教学里所讲的情境是真实复杂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语用性是语文学习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汉语作为母语的运用能力。语言性指向语文学习中的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语文学习情境中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有目的的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话语体系,例如话题演讲、主题讨论会等,丰富学生语言实践的形式。积极发挥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关系,让学生学进去、读进去,也要说出来、说出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文化性,任何知识都是在文化实践情境中产生的,学生必须通过具体的情境才能获得某种知识。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境必具有文化性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要求学生加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个体需要通过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精神的成长。徐林祥教授认为形成“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能力并不是重点,而是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进行文化创新。《拿来主义》中批判继承的观点对当今文化传承与创新有积极借鉴意义。

趣味性,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组织学习活动,学习情境有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赫尔巴特尤其重视兴趣,兴趣是其理论基础统觉团的前提。教师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时应重视情境的趣味性。

综合性,语文学习四大领域听说读写,语文学习情境要综合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不是单一片面发展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综合还体现在,我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现在语文学习内容丰富涉及不同体裁跨越古今中外的作品,现在有跨学科的语文知识和综合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学习情境的综合性还体现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综合发展。掌握理解系统知识,将外部公共知识转化为内部个性知识需要人—知的共情,将个性化的知识拓展、迁移到适当情境或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是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发展的过程。

发展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语文学科内容随着时代发展有更新,语文学习情境是学生与语文学习内容互动的媒介,是人—知互动的平台。学习情境是学生更好与知识相遇的桥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儿童在成年人指导和帮助下演算的习题的水平与他在独立活动中便能演算的习题水平,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语文学习情境应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学习情境中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要对学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应该走在学生现有水平之前,语文学习情境的发展性不仅是学习资源具有促进发展的特征,学生作为语文学习情境中的学习主体也有其发展性。语文学习情境对置于其中的学生不仅是即时的影响,还对学生的过去、现在、未来生活的整体关照。发展性体现了教育对人发展的终极关怀。

三、语文学习情境的价值

杜威批判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真正启迪学生智慧。提出反省思维五步法,第一步是创设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设置情境可以让个体带着自己的经验,走进生活世界,去观察、感受、体验,发展想象力,在

情境中深刻领会知识的意境、探寻知识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有机联系,对学生建构知识、接受人文知识的熏陶、启迪智慧、树立理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语文学习情境的价值:激发兴趣、启迪智慧、促进价值观形成。

语文学习情境有助于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亲近感”,学习情境中丰富的学习材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例如学习活动中提供的学习资源是与学生的兴趣点吻合或相近可吸引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沉浸学习。

情境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与体验中开展智力活动。以问题为到导向的学习情境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假设解决问题的方式,验证各种假设,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式,做到知行合一,启迪智慧。

有效的语文学习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价值观形成,语文学习中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境是教师依据丰富的学习资源而创设,这样的情境必定包含教师的价值追求和对学生的期许。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具有“弥散”功能,通过情境的熏陶,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能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

四、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

泰勒提出创设目标隐含行为情境的方法有提问、观察真实活动和化繁为简等。泰勒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刺激学生表达观点,当然,可以在提问情境里唤起学生作为处理言语材料的知识和能力的反应。以问题为导向,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创设问题情境需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依据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的提问语言要清晰明了,无歧义。例如,语文学习中,赏析语句时,教师会提问,“同学们喜欢某句子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看法。”同学答题时,首先要明确是否喜欢,再说明理由,理由的说明可以从语句本身,语句在语段中的作用,甚至语句在全文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学生会选择不同的维度进行阐释,从学生的回答可以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等多方面的综合语文能力。

基于实践活动,考察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如果需要了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状况就需要到学生中去,构建学习共同体,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活动,当他们有机会表现所期望行为时及时观察记录。例如,需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能力,教师可以依据清晰的行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活动清单(改编经典红色话剧、传统文化宣讲团进社区、关于传统文化的演讲、参观传统文化展览馆等)让学生自由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情境中学生能够自由表现兴趣,教师可以在活动情境中通过视频、纸笔记录等方式获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能力的证据。

化繁为简,将繁琐的难把握的情境转化为有高相关度的简单情境,教师易把握,学生易理解。如果有些情境难以把握,那么评价专家的任务之一,是要试图寻找其他比较简单的情境。例如戏剧《雷雨》,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学生对该戏剧表现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顽固和情感纠葛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演出这部戏剧,在角色扮演、戏剧台词揣摩、人物对话交流中帮助学生去理解戏剧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间情感纠葛等。通过转变学习形式,帮助学生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演话剧这样的情境与学生相关联、与文本关联,以学生为主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语文学习情境是立足学生内在发展需要、文本内容、着眼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蕴含知识价值的真实情境。语文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基于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岳明珠(1996.07—),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J].语文建设,2019(01):4-7.

[2]杨钦芬,苗霞.教学情境的理解与有效创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13(03):1-4.

[3]戴晓娥.情境  任务  活动——指向语文素养的大单元教学探索[J].基础教育课程,2019(10):7-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