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家园共育,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关

莫玉敏
  
速读·上旬
2019年3期

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因为接下来的他们将要面临的人生中的第一次升学——幼儿园升小学。大班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这段时间就是他们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被称为幼小衔接。在这段时间里,大班幼儿将要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逐渐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

那么应该怎样使大班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幼小衔接依然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合作。为了让大班幼儿建立起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我们教师应主动为幼儿提供科学的、整合的、具有趣味性的幼小衔接活动,与幼儿园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此外还必须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这一过程,实现家园共育的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化的教育效果,让大班幼儿健康平稳的渡过幼小衔接关。

很多家长在幼小衔接这一块存在很多误区,比如片面性衔接、突击性衔接。片面性衔接是指大多数家长太过重视“智育”的衔接,反而忽视了能力与习惯的衔接,于是家长朋友会较多的给孩子报辅导班,学习数学、拼音、写字等课程,让孩子的周末时间变得忙碌不已。而突击性衔接是指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是在孩子入学前的一段时间才开始衔接,反而忽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规则意识、行为习惯、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孩子在后期因为突然增多的强化和训练课二产生了对小学的恐惧心理,不光如此,家长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也违背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得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基于以上误区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我们幼儿园以及教师应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小衔接对大班幼儿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引导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通力合作,共同为了幼儿的发展。为此要利用好家长会、幼儿园网站、家长联系栏等开展丰富有效的幼小衔接宣传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区别和不同要求。同时,还要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幼儿的日常生活,巩固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与幼儿园的教育形成一致,切实提高幼小衔接这一活动的有效性和切实性。

那么我们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首先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是必要的。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让幼儿对时间的意义理解以及时间长短的体验比较少,缺乏时间概念与规则意识。让孩子自觉地遵守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以后步入小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增强时间观念与规则意识,比如《我有一个小闹钟》《龟兔赛跑》等,从幼儿生活入手,将习惯培养深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去。家长则需要把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包办代替、不溺爱孩子、不纵容孩子,锻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会整理自己的物品:独立收拾玩具、穿衣、整理书包,独立睡觉等,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其次,对幼儿进行学习动机与习惯的培养。幼儿进入小学以后,学习是主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必须系统掌握知识技能,这与以前的游戏活动相比,有着更强的目的性和系统性,此外还有强制性。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化的活动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幼儿注意力的训练,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保持注意力的稳定和持久性,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发展其语言能力,这一点可以联合家长一起,通过讲故事之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与语言能力。家长应该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与孩子一同分享一些孩子崇拜的人是如何学习的,顺应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教育,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需求与动力。此外,家长要给孩子布置好单独的学习环境,就像在学校里一样,有一个固定学习的地方,帮助孩子形成以一种学习地点的定向,在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里,更容易激发幼儿自发学习的愿望,形成自觉地学习行动。

最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的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更是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为此我们要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的意识和能力。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应主动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我的好朋友》《小猴子找朋友》等一些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让幼儿愿意与同伴、老师和周围的人交往,做一名有礼貌、讲文明的孩子。家长应经常给孩子讲与人相处的故事,给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在针对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中,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缺一不可。幼儿园必须要适时了解和把握家长的需要,在不同阶段和时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为家长提供合适的经验和教育方法,满足家长需求,解决家长的问题,使得幼小衔接中的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中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影响,对幼儿产生积极的作用。总之,我们必须统一教育观念、方法,发挥家园共育的最大化价值,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关。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