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职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李继红
  
速读·上旬
2019年3期

摘 要:中职类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多处于青春期,因而心理上较为敏感,情绪方面的波动也比较大,老师在对学生实施综合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等充分观察,然后在积极分析中,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最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相关心理问题,使其保证乐观心态健康成长。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中职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以及具体培养方法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中职;班级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随着我国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中职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将不断面临新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形成心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组织好和安排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在良好的互动机制下,结合德育教育的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心理教育内容和内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关于中职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均需要结合课程实际展开研究与分析。

一、中职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存在多种心理和情绪上的问题,学生的实际年龄较小,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面临着学业以及就业方面的压力,学生心理调解不当,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逐渐发育成熟,但是心理上仍旧未发育成熟,这种落差的形成就会使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敏感、嫉妒、脆弱、焦虑、孤独和易怒等,这种属于青春期的焦虑症状,是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学生在学习竞争中没有取得预期目标,情绪低落,甚至对他人产生嫉妒和敌对的情绪,长久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且中职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在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导下,缺乏自制力,容易沉迷网络、游戏,甚至参与打架、斗殴和早恋等,父母、师长和亲友劝解无果的情况下,学生更加自暴自弃、变本加厉。这些都迫切需要学校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二、中职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一)鼓励学生“走出去”

中职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后,更加容易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流,也不愿意听从他人的建议,对此,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可以不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班级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使学生相互之间能够增加交流,并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对自我的认同感。在班级开放的环境下,学生更加放松,老师对其进行行为观察,渗透德育以及心理辅导的内容,并耐心听取和了解学生的心里想法,使学生原因打开心扉。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走出去”,还可以组织各种班级活动,以知识讲座、心理情景剧、拓展训练以及活动周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二)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职学生的心理方面较为脆弱和敏感,即便是学生自己认识到自身可能存在心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是学生也不愿意主动咨询心理老师,或者是请老师开导,这种学生的青春期固有心理。中职学校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程实践中,学习和了解健康的心理学知识。根据不同年级情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老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能够加强自我认知,全面的了解、认识和反思自己,同时老师还要在班级课堂上以案例分析或情境介绍的形式,介绍不同的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方法,最后以匿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自我测评,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

(三)信息化的教育传播

中职类院校在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中,也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对学生集中做好心理辅导的工作,使学生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塑造自身的良好品质,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学习发展。中职学生是需要被社会关注的学生群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职业人才的培养,学校通过班级管理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可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学校还可以积极拓展心理教育的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设备,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广播、网页、板报、校园微博等形式积极宣传心理健康自测以及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信息化的教育宣传模式下,教学效用提升。

三、结语

中职学生是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学生在学校接受职业性内容的教学,为以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学生的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变化快,从幼稚到迷茫,再到成熟、稳定,心理过渡期短,学生难以适应,因而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机械行为表现等方面注意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择业问题等,以沟通交流的方式搭建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平台,充分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基本心理需求,结合心理教育的教育知识,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更好的迎接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中职院校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李俊芳,吴娟娟,周凡冰,林秀金.探索海南省卫生中职在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3):188-189.

[2]谢凤珠.中职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业投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漳州某职业学校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11):124-128.

[3]陈玲,刘生亮.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3):60-63.

[4]张渊.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1):156-158.

[5]毕海燕,赵万富.同伴教育在中职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中的探索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96-19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