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信息技术的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

游亮炜
  
速读·上旬
2019年3期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适应时代发展的工具性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教学自然也离不开生活。将现实的生活情境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与生活的不断对话中发生碰撞,让生活经验信息化,信息问题与生活想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生活

一、“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源自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而且生活为信息技术提供了不竭的素材源泉。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信息技术看似一门学科技术,但它更是人的一种境界,一种眼光,一种胸怀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将实际的生活和信息技术的学习建立联系,在学习与生活中寻找结合点,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信息技术的活动课,时刻体现信息技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二、“生活化”的备课素材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要想让学生的学习从有负担的、被动的,变为有意义的、积极的,就需要有激励学生去学习的内在动力。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一些具有生命价值的生活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时刻带着发现的眼光去寻找、挖掘生活中的事物,平时应多看报纸,多上网,多关注社会热点、舆论、流行文化、潮流,随时搜集生活中对教学有帮助的材料作为备课和教学的素材。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把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信息技术的学习。

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积极和促进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入手,从中引出信息技术的学习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信息技术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探索中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践性课程,让生活中的问题走进课堂,让信息技术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兴趣,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

四、“生活化”的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老师通过模拟生活化情景,设置生活化任务,促进学生自我完成相关认知的构建。引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自发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把知识真正用于解决实际的问题中,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对知识点有深刻的认识和清晰的应用思路。

例如,在教学《音频文件的处理》这一课时,为了了解和掌握声音文件的获取,合成以及格式转换等处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校园广播台音源制作相结合,学生通过音频的采集、合成、加音效等活动,听到自己录制的“校园之声”,充满了喜悦自豪之情。

五、“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入手,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小课本、大生活”。信息老师在课上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阻止或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禁止或干涉他们的尝试性操作,不到处巡视“监视”学生。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予学生交流的自由时间,引导他们进行适当讨论。

六、“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和意识都相对成熟,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作为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观察生活,给学生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性题目,把课本中提供的抽象的、学生较难理解的、毫无现实意义的练习题转变为生动的、学生较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尽量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的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

七、“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真实性和情境性,不能用一个尺度去衡量,而要从其生活价值进行考量,采用富有弹性的评价指标。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也应重点放在过程中,而不应专注的对结果进行评价,要积极提倡评价的“生活化”,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学科标准去评价学生,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为生活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并使之得到发挥。

八、结语

信息技术扎根于生活,离开了现实生活的土壤,信息技术课程的生命活力就难以得到滋养,信息技术课堂也将失去应有的光彩。打造好“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信息技术课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生活走进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学习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学会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成为信息时代下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鹏飞.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09).

[2]符淑赟.创造让学生充分参与信息技术课堂[J].新课程(中),2014(10).

[3]舒春平.回归生活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