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小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

罗廷成
  
速读·上旬
2019年3期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从表面上看,它好像是语言文字的简单组合,而实际上讲,它是学生思想感情的表达。即作文内容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中渗透的思想情感却是学生对客观事物主观认识的反映。可学生的经历往往有限,认识不足,写作文时常常抓耳挠腮,甚至无从下手。因此,部分学生写作文比“蜀道”还难。为何如此?究其根源我认为:教师教学生作文时,在“怎样写”方面下的功夫多,而在“写什么”方面下的功夫少。那么教师应当怎样来引导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让学生用心观察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一方面,生活为写作文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生活中的人,事,物千姿百态,色彩缤纷;就是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对待也是千变万化,感受迥然的。例如:仅仅是苹果而言,从色彩上看就有好几种—青绿的,黄里透红的,青中带紫的……从口感上分:又酸溜溜的,有脆而酸甜的,还有干涩绵软的……从外形上讲:有的又大又圆;有的又小又丑……如此种种,真是美不胜收。这就要求教师,务必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细细品味,才能获得丰富的素材。相反就会造成:视而不见,尝而不品……那么生活就很难变成学生作文的素材。另一方面,生活又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语言,不同的人语言不同。即使是同一事物,性别不同表达也不一样,男性充满阳刚之气,而更多的女性,则温情有余;同一性别,性格不一,语言也会因人而异;性格相同,年龄不一,也会千差万别;同一年龄,职业不同,语言也会大相径庭;就是同一个人,地点不一,时间有变,情绪不对也会判若两人。例如:有的人把事情做得很好,同样地”赞美”也会因人而异。“啊,你真行﹗”“这件事简直不摆了﹗”“莫得话说哟。”“嗯,不错﹗”“你做的棒极了﹗”……因此,教会学生用心参与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素材,丰富作文内容;注意语言的积累,就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语言。

二、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

生活为学生提供的大量素材,只是解决了写作文的基础问题,不等于就形成了好的作文。作文是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流露,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思想情感的表达,又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教会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素材”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也就是说,必须让学生反复比较,反复体验,提高认识,着力发现,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为此,我将从以下两方面教会学生如何体验生活。

1.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1)授之一辨别的准则。常言道:“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哪些是正确的……这样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准则”,才会有章可循;才会正确地去判断生活中的人与事。在这方面。《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经作了全面要求。

(2)把“准则”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学生用“准则”去抵制歪风邪气,用“准则”去克服自身缺点,让学生在一件件具体事的时间中,或活动中受到感染,得到锻炼。

2.教会学生进行联想

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离不开想象。把学生从‘寸光’之地解救出来,让其更加深刻地体验生活,想想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联想呢?

(1)相似联想。既能丰富内容,又能把作文写具体,还能丰富学生有趣的生活。比如:红色的柿子,高挂枝头。我们出自对它的喜爱——秋天到了,柿树上挂满了红色的小灯笼;一个个小柿子,从绿叶中探出头来,露出了一张张红色的笑脸。这样有形有色,既鲜明又形象。

(2)相反的联想。比如:严冬到了。一般人就会不寒而栗;如果相反想象一下,严冬的背后就是一片灿烂的春色。这样取而代之的将是充满生机的,乐观向上的激情,给人美丽,给人以力量……

(3)因果联想。事物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如:一棵扭曲的小树,不加以纠正,它从小到大都弯弯曲曲的,能作为用之才吗?再比如:勤奋→天才;懒惰→蠢才……如此种种联想,学生一旦掌握,将对生活的体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时刻加以指点。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毕竟有限,必须适时加以正确的引导,不断加以锤炼。让其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让学生理解更加透彻,体会更加深刻。从而达到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更好的主题,选择更加适合的材料,写出好的作文。

三、教会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的材料

“好米也需巧妇之炊”,生活给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可以提炼出鲜明的主题,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去准确地表达呢?也就是说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染力呢?那就必须教会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词汇,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积累更多表达的方法。比如:作文:“升国旗”,我让他们先写。乡村的孩子们,一般都写道:“旗手拿着红旗,后面两个护旗手,紧跟在身后,走向旗台,把红旗捆在绳子上,然后就把他拉到上面去了……”接着,我就让孩子们到操场上具体地做一做,孩子们还是不知道怎么修改,于是我就提供几篇范文,让孩子们去读。这时孩子们才惊讶地发现:“拿”“捆”……太土了,根本上不了台面;相反“炯炯有神”“昂首挺胸”“踏着坚实的步伐”……更能显示出“升旗”的庄严,更令人敬畏,更让人浮想联翩……

总之,让学生用心参与生活,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是教会学生积累作文材料的必由之路。也正如叶圣陶所讲:“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的写作,从积累材料开始,把写作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转化为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巨大动力。

作者简介

罗廷成(1969—),男,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1987年参工,一直工作在农村教育教学一线,30年来,在教育教学和辅导学生方面多次获奖,培养了大批农村优秀学子,为农村教育教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