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高校教育合作管见

刘孝玲
  
速读·上旬
2017年10期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驶入了历史的快车道。如何在时代大背景下对接各项交流与合作,成为考验两国人民智慧的重大课题。笔者作为高校俄语教育工作者,仅从两国高校教育合作的角度,在已有的中俄高校交往经验和研究成果基础上,谈谈个人对中俄高校合作的一些思考,以抛砖引玉,启迪思路,献智“一带一路”人才支撑。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俄;俄罗斯;交流;高校教育合作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能否为人类的未来开辟一条康庄大道,成为全世界对中国的期待。因应历史发展大势,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中俄作为比邻而居的两个大国,如何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对接各项交流合作,携手为人类开辟更加光明的未来,成为考验两国人民智慧的重大课题。笔者作为高校俄语教育工作者,仅从两国高校合作的角度,在已有的交往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上,谈谈个人对中俄高校合作的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启迪思路。

一、“一带一路”为中俄多层次交流搭建平台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共建丝綢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尼期间,又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至此“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成型。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首先,其横跨亚欧大陆的辽阔幅员是中国联通欧非的重要关节;其次,其传统势力范围覆盖丝路经济带的重要腹地——中亚;第三,俄罗斯是中蒙俄经济带的重要一环。因此,做好与俄罗斯的对接至关重要。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俄在该框架下各层面交往已取得诸多积极成果。政策沟通方面,高层往来密切,各层级沟通日益常态化、机制化,战略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5月,中俄签署了“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联合声明,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战略对接早期收获。设施联通方面,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进展顺利,两国一系列战略性大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贸易畅通方面,两国在边贸与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商贸物流等领域的合作项目也相继实施。资金融通方面,中俄多家金融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民心相通方面,人文交流如火如荼,两国互办“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交流多点开花,两国民众彼此了解更深、心更贴近。

“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各层面的交流塑就了扎实平台,夯实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社会与民意基础,更为人文交流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高校合作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更是担负着为两国未来交往培养智力支撑和感情纽带的特殊作用,尤其值得高度重视。

二、中俄高校教育合作——“一带一路”重要人才支撑

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所属社会研究中心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在俄留学生数量占比排序中国位列第三,2015—2016年共有22500中国学生赴俄学习。据2015中国教育部对外国留学生和俄罗斯留学生走向(地理及专业)统计,中国250多所高校都有俄罗斯留学生,分布在21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大部分俄罗斯留学生学习的专业为汉语。

俄罗斯是世界著名的科教大国,具有丰富优质的高校资源,高校数量达1000余所,其中综合类85所,理工类175所(参见:教育部涉外监管网http://www.jsj.edu.cn/),其中不乏世界名校。其拥有世界尖端科技和强大的科研基础,在航空航天、化工机械、教育学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艺术、医学、计算机工程、经济学、理工类等诸多高校亦享有国际盛誉。这些优势专业正契合了“一带一路”建设中“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值得我们认真挖掘利用。

三、中俄高校教育合作现状及问题

中俄教育交流合作历史悠久,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689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这是官方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开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以苏联为师,曾向前苏联派遣了大量留学生学习先进文化科技和管理经验。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交往一致保持良好态势,两国教育合作也不断扩大。1995年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6年中国教育部设立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00年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框架下又设立了中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合作委员会;2005年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学习汉语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习俄语的合作协议》;2006—2007年互办“国家年”;2009—2010年互办“语言年”;2012—2013年互办“旅游年”;2014—2015年互办“青年友好交流年”;2016—2017年互办“媒体交流年”。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中俄高校间交流与合作。

目前,中俄高校合作如火如荼,成果丰硕。双方高校签署各类合作协议近1000份,中国在俄罗斯留学人员已达2.5万人,俄罗斯在华留学人员达1.5万人,在此基础上,双方还提出了2020年双边留学总规模达到10万人的目标。进入21世纪,中俄高等教育合作迈上新台阶,由互派留学生发展为联合办学,且成效显著,截至2016年3月,我国高校对俄合作办学项目总计116个。此外,办学层次多样,涵盖本科层次、本硕连读层次、研究生层次;办学模式多样,有1+1模式,3+1和2+2模式,4+2和2+4模式,2.5模式+2.5模式,3+2和1+5模式等。

尽管两国高校合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缺少长效统一的顶层规划,高校各自为战,不利于形成合力;合作办学层次较低,合作对象不对等,专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交换生外语基础较弱,培养难度较大,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堪忧;留学生专业选择不科学,重文轻理等。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高校合作的几点思考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俄高校教育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期待。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人才因素是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根据“一带一路”建设实践经验,人才需求大致分为三方面:工程建设和经济贸易、区域政治与秩序和人文交流与合作。中俄高校教育合作应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所需培养人才。为此,我们应牢牢把握住如下方向加强中俄高校教育合作:

首先,着力培养“俄语+基础设施投資与建设管理”复合型人才。俄罗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差,全国都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铁路、管道、通讯等基础设施亟待更新,具有巨大的市场和现实需求。因此,对交通、信息、工程、物流、投资、管理等专业人才需求巨大。在今后的教育合作中,我们应重点与俄罗斯高校加强在上述专业方面的针对性合作,立足于各高校实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选取一批有专业优势的俄高校对口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培养“俄语+”复合型人才。

其次,着力培养既懂俄罗斯又知我国情的高端人才。俄罗斯幅员辽阔,横跨欧亚,各地文化风俗差异较大。“民心相通”要义在文化和语言相通,也就是要求我们培养既对俄罗斯政治、历史、文化、宗教、风俗等国情了然于胸,又熟知我中华文化的俄语综合性人才。

第三,着力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对俄贸易人才。随着中俄贸易的不断升级,传统的货物贸易逐渐转变为文化贸易、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及信息贸易,因此中俄高校教育合作应及时作出调整,加强在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投资建设运营、知识产权交易、电子物流、国际采购等专业方面的共同培养。

第四,着力打造俄罗斯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努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目前各高校间掌握的友好合作学校资源大都无法共享,严重滞后了更高质量的合作办学的开展。以山东为例,山东共有各类本科院校67所,大部分院校有俄罗斯友好学校,应该说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各院校间国外高校资源不能共享,一些学校在类别和专业优势方面与对象学校不对口,偏理工类的院校缔结一所偏文科类院校的情况经常发生,造成资源错配,给中俄共同培养人才带来了巨大阻碍。截止目前,整个山东省经教育部批复的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仅有2个。这种尴尬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李辉.“一带一路”——深化中俄合作的新平台[J].俄《劳动报》,2017,05,12.

[2]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

[3]周龙英.“一带一路”战略人才需求效应下的高等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04.

[4]卓志.中俄高校合作服务“一带一路”[N].中国教育部报,2016-1-18日(005).

[5]籍丹宁,张雨.黑龙江省高校对俄合作办学项目现状与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4(8).

[6]刘昱洁.中俄高校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及现状[J].学校管理研究,2013,10,29.

[7]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www.jsj.edu.cn/.

作者简介:

刘孝玲,女,籍贯:山东济南;学历:研究生;现有职称:助教。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