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尊重学生学习起点,促进有效学习

王国强
  
速读·上旬
2017年10期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来的状况去进行教学。”这里所说的“原来的状况”就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已经具有的知识储备,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学习起点,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基于这一理念,我们的数学教学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且对其进行客观地分析整理,为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提供重要依据。对此,本人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如下心得体会。

一、对学习起点的关注需从“应然状态”走向“实然状态”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此时,老师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学生却不买账,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却一知半解。反思发现,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教师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已有经验、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法也日益宽泛。在各种新媒体立体式、交叉式的刺激下,学生的大脑早已不是一张空荡荡的白纸,而是一张张绚烂多彩的图画。换句话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可能在于,教师只是关注学生学习起点的“应然状态”,而不是“实然状态”。如果老师无视学生的“应然状态”,没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就会导致教学目标的降低或拔高,重复一些无用的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泯灭探究欲望。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前测、谈话、交流的方式,初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已有经验,对全班学生学习起点的“实然状态”有一个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然状态”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真正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可以这么说,对学习起点的关注从“应然状态”走向“实然状态”,这是教学工作有效运用学生学习起点的前提。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科学利用教学资源

在信息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状况,对数学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加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發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能力、方法的基础上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和建构。这样的数学教学资源利用建立在尊重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的提高。教材教参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但教参仅仅展现教学的一般思路,仅供教师借鉴,并非要求生搬硬套。事实上,教材往往需要老师进行加工和创造,特别是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创造性的“二次开发”,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材的“二度开发”:一是从学生的视角去理解教材的学习材料。

以教学“8+5”为例,教材要求学生用8根小棒和5根小棒去探索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学生把8根和5根合在一起,计算一共有多少根。而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凑十”计算方法,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由于他们第一次接触“凑十”计算方法,更没有相关的经验和基础,所以理所当然的不会主动想到去“凑十”计算。那么怎样应对呢?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把小棒改为学生所熟悉的10支装的铅笔盒,在盒里装8支铅笔,在盒子外面放5支铅笔。在此暗示下,学生会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盒子外面的2支铅笔放入盒子里凑成10,再与盒子外面的3合起来是13。虽然只是细微的调整,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教材真正成为了学生思维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二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有效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如在将要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时间段里,教师要不断练习找因数的方法,以使学生在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时候能够快速判断出因数个数,为学习质数和合数做好铺垫。

又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时候,由于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面积的时候已经掌握了转化这一重要思想,并且老师也对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这样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自然会进行有效迁移,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基本图形,进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三、把握课中学习起点,让不同层次学生协同发展

如果说教学之前的学习起点把握取决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那么教学中的学习起点把握,则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对于学优生而言,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起点已经很高了,老师课堂中稍作引导便能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学优生的学习潜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成为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他们去帮助其他成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对于一个学困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起点普遍较低,离最近发展区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在学优生的帮助下不断接近最近发展区,逐渐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真正做到取长补短。

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班级内的“学习起点”也呈现着层次性、差异性,抓住这些差异并加以利用,即在学生讨论中、小组合作学习中,较高的“学习起点”可以对“较低起点”进行有效的互助,同学之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综上所述,学生的已有经验对数学学习活动具有直接影响。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有效了解与利用,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如鱼得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组合教学内容,不断探索规律、总结方法,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