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张志强
  
速读·上旬
2017年10期

摘 要: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業成绩上,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心理;阅读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可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许多人错误的理解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师的责任,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这也是教育陷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下面我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如第九册《金色的鱼钩》,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班长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着眉头硬咽了下去。教这段话时,我抓住“硬”字让学生理解,“硬咽”是什么意思?老班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白了,这里的“硬咽”是明明咽不下去,还要勉强往下咽,班长这样做是为了把鱼汤省下来给小战士吃,好让他们坚持走出草地。这样,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学生体会到了老班长为了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受到了舍己为人思想的教育。

二、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要使学生对文章真正理解,必须创设问题情境,既让学生在产生求知的欲望、寻求正确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我在教《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①雨来的家乡有什么特点?②雨来的家乡美吗?③为什么课文一开头要描写雨来生活的环境呢?④雨来掩护李大叔与雨来生活的环境有联系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开头用很大篇幅描写芦花村的美丽是有用意的,说明美丽的家乡、伟大的祖国培育了雨来爱国情怀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产生了在敌人的诱骗、威胁、毒打面前不屈服的英雄行为,从而使学生受到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课文中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渗透着先人的高贵品质,还有的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等。这些有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因素的课文,在教学中我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陈毅探母》一课前,我问学生“当你生病的时候,家人是怎样照顾你的”?“当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有病的时候,你为他们做过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陈毅元帅是怎么做的。在学完课文后,设计一个情景:如果爸爸出差不在家,如果是你,你怎么照顾奶奶?(有的孩子给奶奶端水送药,有的说给奶奶捶捶背,唱唱歌……)能不能给大家演演?孩子们非常积极,自己分工,一个演奶奶,一个演我,照顾奶奶的方式十分丰富。我想孩子们在学习本课的词句过程中,已经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从而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的情感,并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也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会一点一滴地去尝试。

四、认真研究学生,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只有尊重学生独特的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学生主动接受。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学习阶段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加深理解和体验,去感悟和思考,让他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后也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发挥表率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最终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

五、教学中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做人的道理。例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为了让学生进入角色,我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教育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不仅如此,我还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鼓励和表扬。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在同学面前,我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他在学习上有了进步。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的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乐于助人,思想水平相应地也得到了提高,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发挥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自己“灵魂工程师”的身份和使命,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