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午读经典

胡辉华
  
速读·上旬
2017年10期

近年来,在中华大地掀起了全民阅读的大潮,起初是学校倡导阅读,后来是上级要求阅读,写阅读心得。自从看到了董卿制作主持的《朗读者》,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那优美的词句,感人的故事,使我品味到了阅读的乐趣,灵魂得到了净化。从此,我便迷恋上了阅读,午间半小时,很适合阅读一些短章,似乎是抽空看个小品,或是驻足眺望远方出神回味琢磨一方记忆,挺好!

这几日,读到肖复兴的《大院纪事》。静静地读,倾听着肖老似乎闲话家常似唠嗑中张家长李家短的那些故事。语调很平淡,却有着血雨腥风,号啕大哭,悲剧凄切,动人心弦。读起来不费劲,却常在他笔下不经意停顿,需整理自己的情绪和思维。

那一个个人物,鲜活地在你面前走过,不同步伐容貌,不同声口气息,却系着你的悲伤喜悦,你对人情世态的考量与思考。

红脸小姑,有着像有人把葡萄汗或颜料摁上去的紫红色痣的红脸小姑。为刻薄姐姐担下私生子的恶名远离北京躲过了抄家,在边疆善终,善有善果。

《指甲草》记一个后妈对亲生女儿和继女不同的对待,俗世里的故事。曼丽像灰姑娘一样遭受后娘及两个姐姐的支使,吃最烂的饭食,住最烂的厨房,干最脏的话,唯一的心灵寄托就是指甲草。虽卑微,却也有生命的芳华,最后她死了。可奇迹的是在后娘改建的房脊上指甲草仍然开放着,那是曼丽执着生命的灵魂吧。

更令人心动的是孩子天真而稚朴的抱打不平,向派出所联名状告后妈及女儿的虐待暴行。曼丽死后朝着后妈改建的水房扔下砖头打碎玻璃,让人在冷寂的人心之外珍藏善良的珍宝。

肖复兴的大杂院的故事很有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因果轮回的传经布道。

《花露水》,一位貌若天仙却狐臭恶吓人的姑娘,降低身份或者被丑丈夫的奇妙秘方哄骗结了婚。然却在危难时,被人批斗,丑丈夫拼了命护住她。多少年,似乎爱的奇迹治愈了狐臭。

《油棉袄》中大牛与小牛,大牛帅气学业好就自视甚高,看不起小牛,也看不起爹妈的炸油条的油腻工作,然而却唯一看得上爹妈的钱。上大学好工作了,每回一趟家就是榨一回钱。小牛呢,矮、矬、穷、中专毕业,帮助爹妈炸油条为生,与油腻为伍,却孝顺体贴。终于在一天抖落老爹的油棉袄时,抖落了一百多张的十元票子。那个年代,应是巨款了,当文末张宇的《蛋佬的棉袄》响起的时候:“蛋佬恨自己没能回报,夜夜狂啸,成了午夜凄厉的调……”。凄凉的人心,灰色的温暖,在大雪纷飛的夜晚漫溢了心胸。

还有《裱糊匠》,蒙冤而死却换来报恩者帮儿子留学美国。

《丁香结》连老太,连家大姐,连小欣一家三代的孱弱的善良如紫丁香芬芳浓郁而身世凄凉。黄老六,黄老七以恶报善,背信弃义,巧取豪夺如被砍的白丁香,终于寡淡的惨灭。

一个个故事,是在演绎那个时代的历史的生活的只言片语。人心的蒙赇,人性的善良,感叹、思考、领悟。时至今日,不知这些古老的话题说与谁听?听的听了,信的会确信。

肖老的文笔实在老辣,平静的叙述,却在缓缓的笔触间掀起波澜。“那天黄昏,趁他们家没人,我狠狠地扔了一块砖头,砸碎了水房的窗玻璃。碎玻璃碴子溅在指甲草上,星星点点,在夕阳的光照下反着光,像眼泪”。反光着的玻璃碴子像眼泪,恐怕在奇妙的比喻中,是作者的眼泪,是曼丽的眼泪,是读者的眼泪,是我的眼泪吧!

午间半小时,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到文章的精华,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近些年,许多名师对于文本阅读都爱用“关键词解读法”来实施突破,确实起到了“去繁提要”“势如破竹”的奇特效果。比如,同上《老王》一课,余映潮老师抓住了“三轮车”、“病了”、“愧怍”三个关键来解读,学生通读解读三个词在文中的作用和谈自我的感受来关注作品中老王及杨绛的人物形象。“文革”时期的社会现实,及杨绛和老王在那个不幸时代的可贵的人性及人间温情。王君老师抓住“活命”,剖析“文革”这个荒唐时代带给人的不幸,又抓住“不安”来剖析杨绛的深刻的自省和悲悯情怀。韩军老师则抓住“北京”、“解放”、“组织”三词来解读“愧怍”,深刻地唤起学生对社会、集体的责任的关注,提示作为知识分子与低层劳动人民的精神隔膜及居高临下。熊芳芳老师则纵横勾连提出对“愧怍”感情自我解读:那是善良遇到善良时,内心的无奈和对自我的苛责,更表现了作者杨绛对命运不平的哀婉、叹息,对不幸者之间善良人性的歌咏。她则运用比较法“常坐”与“不敢坐”,“文化大革命”与“默存的一条腿”、“蹬三轮都起来”与“载客三轮都取缔了”、“看不清”、“看不见”、“看不透”、“大鱼肝油”、“大”“冰”、“大鸡蛋”“不要钱”、“不是要钱”、“攥着钱”、“抱着冰”“托人传话”……来解读老王与杨绛的“愧怍”,情感理解各异。但基本依据文本,联系作品的时代,写作者杨绛的生活回忆,写作者在写作时的心境,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而且比较巧妙畅通了引导学生的桥梁。但本人以为,也有个别的名师带有自己的世界观的偏好角度,过于强化自我的解读,强加给作者和学生,缺乏合理的文本依据。

诸如“我不是要钱”,理解为“不敢要”,脱离文本语境,尽管当时人们怕“资本主义投机倒把”的罪名。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善良并没有灭绝,对埋“沟里”的理解,我想或许是钱的贫寡,置不起奢华的墓地,或许是回民的某些丧葬习俗,并不涉及到“不自重”。

纵观几位名师,我想对《老王》的教学,都用了同样的方法,的确不同寻常,而且化繁为简,提要勾玄,既提升了能力,又做到了高效。但也显示了提要关键文本解读“阅读教学”的规律。

(1)提取关键词,是教师对文本的再创作,好的创作应该是逻辑严密的。

(2)关键词的选择,要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对于关键词的解读。首先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首要是尊重文本语境,其次要结合时代语境和社会语境,才能有解读的高度、深度和宽度;其次是要借助读者已有的阅读体验,通过关键词的解读去打通读者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对话,并最终指向文本的意义建构。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