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之探索

王瑞
  
速读·上旬
2017年10期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要求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并适时恰当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我们学校是一所教研气氛相对较浓的农村中学,学校几届领导对教研教改工作都很重视,教研教改工作都抓得很实在。曾经组织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三下洋思,两赴山东杜郎口等名校学习其教学模式,也曾在全校掀起一股运用洋思中学“三段五步”目标教学法的热潮,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都用这种模式。然而,时隔数年的今天,再也看不到洋思和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了,但也因教学时间冲突、教学进度不一等诸多原因而搁浅。那么,数学教学究竟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可依?有没有一种真正适应我们农村中学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也一直在教学中寻找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数学课改方兴未艾的今天,怎样在新课程下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结合多年来在数学教改中的一些粗浅体会,感到这样的教学方法很不错,总结如下和大家商讨。

一、激趣引人,明确目标

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似曾相识,似懂非懂”中进人学习状态。如学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我提出:“不用其它工具,你能用一张矩形纸片折叠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学习“垂直于弦的直径”时,我用“破镜重圆”导人新课,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启发诱导,探究新知

教学中,教师要选准新旧知识的切人点,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最佳心理环境,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动脑动手,尝试解决新的问题,激励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结论。这种发现过程,能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快感,纠正了传统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现象。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出了一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练习,让学生先求出它们的根,再计算两根的和与积,通过观察、比较、概括,自已得出结论,最后就一般情况加以证明,这样学生就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圆内接四边形性质”时,我及时诱导:“三角形的每个内角虽然不能确定,但它的内角和是不变的;圆内接四边形每个角的大小虽然不定,但其中也包含着不变的量,你能找出来吗?”学生通过类比发现了结论。

三、变式运用,深化理解

通过不同层次的新知运用和变式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使学生深化了对新知的理解,训练了技能,同时对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四、总结提炼,认知升华

数学是有严密体系的知识系统,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提炼,揭示内在联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最终形成科学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达到认知的升华。

五、达标检测,效果回授

每节课后,我都针对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编一组达标检测题,当堂检测,当堂反馈。根据反馈情况,我及时进行点评和教学目标调控,这样就避免了课上完,教学效果还是“一笔糊涂帐”的现象。

这种“创设情境、诱导探究、当堂检测、效果反馈”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學生在“质疑、探索、发现、解决”中培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营造一个“人人有事做,人人要做事,人人有成功”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后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复习中,如让学生看书自己查找学习中的漏洞,校正错误,写出归纳小结等,然后课上交流:交流形式可多样化,如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或错例分析交流,宣读小论文等。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组织交流、引导合作,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补充和完善学生的思维建构等。需要强调的是,数学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目己做会和悟会的,因此教师的分析讲解不能代替学生亲自经历这些过程。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功能,避免陷入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误区,另外,从教学改革角度看,教学模式的综合灵活运用,本身就是创新和发展。作为一名教学研究型的教师,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每种教学模式传统优势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真正让数学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