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陈丽
  
速读·上旬
2017年10期

摘 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我们知道在各个学科中都要渗透德育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成为我们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的重点。教师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水平。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爱国;方法;原则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我们知道在各个学科中都要渗透德育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成为我们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水平。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一些见解。

一、始终把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放在音乐教育的突出位置,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比如在课堂上欣赏的《我们都是神枪手》时,针对当前学生对日寇侵略中国知之甚少,缺乏了解,甚至有盲目崇洋的心理,我就把抗日战争时上海军民抗击日本的“八一三”事件,及日寇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的简略经过,介绍给学生,启发学生对日寇侵略者的仇恨,激发爱国热情;又以初级中学课本第一册音乐课本为例通过欣赏学唱《国歌》《国际歌》《七色光之歌》等歌曲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而以初级中学课本第五册为例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五(命运)交响曲》、学习歌曲《苏武牧羊》等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热情。同时,我注意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性:如在教唱《卖报歌》时,我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挂图、配合音响,讲述旧中国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揭露旧社会民不聊生、腐败黑暗的现实。通过这首歌的学唱,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强烈热爱,对反动、黑暗、腐败的旧中国无比憎恨的感情,学生们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在教唱教材中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我先让学生通过听演唱,看演出,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简单介绍京剧在我国的影响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唱这首歌曲,将学生引入老北京,使学生体会出歌曲表现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他们的民族文化底蕴,鼓励他们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而发奋学习。

二、把握教学方法,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音乐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旋律、节奏、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练习,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不妨在有些教材中穿插一些音乐故事,通过讲故事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小音符找朋友”、“卖菜”、“都睡着了”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氛围,而且从游戏中受到启迪;当然还可以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些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他们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其中的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如:我在一次期末考核中,加入了父母评价一栏,让学生把《自己的事自己做》回家唱给父母听,还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表演给家长看,家长给出简要的评价。第二天看到家长们的评价时,让我大感意外。“她长大了,懂事了!”“我的宝贝儿子也会做事了!”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结果吗?

三、音乐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情感性原则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的熏陶。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建立这种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的关键在于施教者,音乐教师情感的纽带要首先抛向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

2.体现性原则

音乐是体现的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自参与和体现。因此,音乐教育和教学基本上不能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

3.审美性原则

音乐教育环境的审美性,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之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极重要的。

四、音乐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師。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爱和肯定心理倾向,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积极参与和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是推动人们去探究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精神力量。兴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行动最基础的原动力,人们总是对与其所需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的事物则是人的天性。因此,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

总而言之,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