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从家教家风看教育

王素慧
  
速读·上旬
2017年10期

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们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人民日报已经发声: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

一、教孩子厚德做人是最基本的家风

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什么是真正的家教门风,就是要让孩子明辨是非、要知好歹。大家都知道,来到职业高中的孩子大都是在初中甚至更早学段被学校、老师、甚至家长弃管的,他们大都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对家长、老师的话充耳不闻。这时我们做家长的、当老师的要静下心来,放平身段与孩子们真心沟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发现一个真理: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了,他们才会收敛起“狂放不羁”,才会走正途。记得我班小宇同学刚入学的样子:老师在上面讲他就在下面接话,还一副不屑的样子。我有时间就找他聊天,当我从他口中得知他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时,我表示出充分的心疼并时常关注他。我和他讲,老师喜欢懂事又自立的孩子,以后能不能不随意接别人的话?把这个缺点改掉,你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一次、两次,记不得多少次谈话了,这个孩子真的在慢慢改变,他很少乱接话了,小宇有了聆听的能力。小宇姐姐打电话和我说,老师,很感谢你。小宇说他现在很喜欢职教,很享受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啊,孩子的改变就是这样被潜移默化着。我们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当他们理解老师的包容和爱时,当他们由刚入校时的我行我素、言行乖张到行将毕业时的有礼有节、沉稳懂事时,他就是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这不正是我们家长所期望的吗,这不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所要达到的目的吗?

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家看“安”字,家中有女才是安。中国人的观念中,男人建功立业在朝廷,女人建功立业在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讲,妈妈们,母亲们,能不能把孩子教好主要在于母亲,您意识到了吗?

班级的小于同学是个单亲孩子。有一次因为与继母闹矛盾一天没来上课,居然还在外面的旅店住了两夜。得知这一情况后我找小于聊天,得知他的生母早已嫁到外地。但母子连心,这位妈妈又总是觉得亏欠了儿子,于是就在财物上去满足儿子对她的需求。渐渐地,小于花钱大手大脚了,孩子自己和我坦言,说这几年去网吧花掉的钱有几千块了!小于妈妈加了我的微信后,我们之间进行了几次关于她儿子的话题的沟通。慢慢地,于妈妈终于意识到:是自己太骄纵孩子了,听信了他的一面之词,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致使孩子现在越来越难管,表示再也不能这样任性地溺爱下去了。时间久了孩子会以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应当,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更不会想着关心和感激他人。

一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母亲,她的孩子大都知晓事理;而如果母亲是个私心重又自以为是的人,难免她的孩子会性情乖张、行为不雅。所以,妈妈们,母亲们,我们应该怎样做,今天您受触动了吗?

三、教孩子从小学会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

当今家庭中,不仅仅是父母在家庭中承担教育的角色。由于很多家庭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所以,隔辈教育也是一个很热门的探讨话题。经调查,我班有11名孩子是和祖辈一同生活的。我发现现在孩子身上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比如按学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穿校服,而小赵同学就是不穿,每天穿一身黑衣自认为酷酷到不得了。我找他聊,问他不穿校服的原因。而他却反问我,学校还有别人也不穿校服呢,你总管我干嘛。我们看到,问题在孩子身上,但他推卸责任,不是怨天就是尤人。西方人教孩子从小独立,但我们都认为孩子更需要呵护。其实,在今天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都已经越来越个体、越来越独立的情况下,只有教会孩子独立,孩子才能走得出去。今天中国的变化在世界上都是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的育儿理念,一方面要有传统的教养,另一方面也要有国际的概念。教孩子独立承担,这既是中国古训,也是国际要求。我们让孩子懂得这个概念后,他以后就会觉得世界不给我什么那是本分,世界给我什么是情分。不给我,我可以自己创造,给我,我要懂得感恩。我们千万别把孩子教得世界不给我什么都是亏欠,如果孩子只剩下了抱怨和推卸,那么,他们还有明天吗?

有人说,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这不无道理啊。大家看看,无论是在孩子的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现代家庭中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而大多数母亲又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包裹起来,造成了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或过度疏离。我们的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家庭的世界。亲子关系、孩子教育问题接踵而来。置身其中的孩子们的感受呢,我们有考虑过吗?孩子会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孩子们何其难啊!

其實说到底,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让我深知,要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没有家庭配合,教师的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现在我也更懂得了,我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班。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孩子首先是您的,其次,他们才是我的学生。所以,家长要时常关问孩子,做好孩子们的第一位老师和永远的班主任!

良好的家教和门风是打开我们与个性十足孩子间隔阂的一把金钥匙。爱因斯坦对教育下过这样的定义:当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的一切都忘掉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那么,哪些东西该忘记?那些通过机械训练、强化巩固、反复抓的知识点、海量的试题、解题方法,这些东西学生一出校门,就会忘到九霄云外。而不会遗忘的是善良、是好奇心,是健康的心态,是宽容、不偏激的心理,是悲悯的情怀,是远大的志向,是胜不骄、败不馁的风度,是眼光、是情怀,是同情心,是一种道德人格……只有具备了这些,才是一个真正有灵魂的人。现在,我和家长们要做的就是:捡拾我们丢掉的最好的教育模式,让教育本真回归!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