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

唐吉奎
  
建筑创作
2022年3期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0

【摘  要】要想建设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就要提高对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视,合理选择应用各项施工技术。为此,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深入研究各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并且采取有效的现场管理措施,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引言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功能也大大增加,这对于缓解城市用地紧张、解决人民群众居住需求等问题有很大的作用,不过同时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开展建筑项目建设之前,要将准备工作充分做好,合理安排人员、材料、设备等各项资源,保证技术方案充分落实,确保建筑建设的整体效果。新时代的建筑工程施工离不开对传统施工技术的持续创新,一线工作者特别重视钢筋施工技术要点、环保施工技术、防水施工技术、模板施工技术和混凝土施工技术。本文就以上五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进行探讨。

1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1)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准确计算钢筋加工长度,做好搭接长度和弯曲长度的预留,正确标注钢筋弯曲位置;

(2)工作人员在捆扎钢筋过程中需要对钢筋的质量、形状、规格、类型进行严格地检查;

(3)捆扎顺序要严格遵守绑扎要求,保证预留孔位置设置准确合理;

(4)注意将钢筋接头位置错开;

(5)在底板钢筋绑扎时要注意准确定位主受力钢筋和副受力钢筋的位置;

(6)利用砂浆垫块将钢筋的稳定性提高,避免在浇筑混凝土阶段发生位移等不良情况;

(7)对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面积百分率进行合理地控制,需考虑受拉区的具体情况。

(8)在完成钢筋施工后还要对钢筋数量、规格、位置等进行细致地检查,确认是否和设计图纸一致,在浇筑前要按照土建施工要求完成钢筋施工作业。

2环保施工技术

无论是国家还是普通民众,都越来越重视建筑行业的能耗和污染问题。国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绿色环保施工,要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创造宜居的生活工作环境。建筑行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顺应生态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采用环保施工技术。传统的建筑工程建设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扬尘污染等较多,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环境。目前,国家加大了管控力度,各个企业也在积极引入环保施工技术。大部分施工现场都配备了抑尘车、覆盖网,用于控制扬尘污染。施工现场还配备了专门的临时棚户,用于防控钢筋切割等工作产生的噪声污染。

3防水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难点工作就是防水施工,尤其是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如果没有充分做好防水工程,很容易引发后期的渗漏水问题。为此,在防水施工中,为避免破坏墙体、墙壁的防水涂层,可以用临时纤维板防护好墙面。在门窗施工中,分层填充缝隙,并且用防水涂料均匀涂抹。厨卫是用水较多的地方,在施工中要注意做好地面防水,用防水砂浆处理好穿管部位,并且用防水涂料进行多次均匀涂抹。在防水施工后,要进行闭水试验,确定是否存在渗漏问题。安装给排水管道后,要通过打压试验确定管道是否存在渗漏问题。

4模板施工技术

作为建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模板施工技术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其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期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例如某17层塔楼建筑采用的模板施工技术,可从如下步骤进行模板施工技术控制:

(1)全面清理干净现场垃圾、杂物,做好排架、墙模和梁模的搭设,用格栅和底模铺设在楼板上,安装楼梯模板和空调板,最后清理干净模板中的垃圾,保证安全稳固地支设模板。

(2)准确地定位各个楼层位置线并且弹射清晰,做好短钢筋合理设置,对墙体厚度进行限制,按照500~600mm的间距沿着墙体横向位置设置短钢筋,要按照30~500mm的标准控制和楼面的高度,然后将剪力墙中竖向筋焊接牢固,在每道剪力墙的两端都设置厚度限位。

(3)提前预制好墙模并且做好编号有序排放,结合梁断面将模板开口布置好

(4)用钢管搭设排架立杆,以层高选择立杆高度,按照400mm的间距控制两侧立杆和墙面的距离,按照900mm的间距控制立杆间距,水平布置立杆,在距离地面200mm的位置布置扫地杆,用扣件连接好两端剪力撑的杆件,力矩不能低于40N·m。

(5)对拉螺杆要以建筑层高为依据进行设置,在纵向间距控制时,按照200~250mm的距离控制第一道螺杆和楼面间距,按照300~350mm控制上面第一道和楼板底部间距,并且按照500~600mm间距控制中间三道间距。按照400mm的间距控制螺杆的横向间距。通过在模板中螺杆进行套管架设可以保证螺杆的长度和剪力墙厚度一致,在限制墙厚的同时能够提高螺杆的重复利用率,还能够保证后期便利地完成螺杆拆除工作。拧紧螺杆后对模板的实际垂直度进行检查和校正,然后用排架将其固定牢稳。

(6)在楼板模板支设过程中,先要用方木按照300mm的间距侧铺于钢管排架上,按照50mm的间距控制方木格栅两端和墙模的距离,用夹板铺设于格栅表面,并且用圆钉固定,保证板缝密实不会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发生漏浆情况。

(7)在阳台模板支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所有立杆设置于排架外侧,按照<10:1的标准控制其倾斜度,用钢管和楼板排架连接好门窗洞门位置的排架,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其他支设方式可按照楼板模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5混凝土施工技术

当前大部分建筑的主体结构都是混凝土浇筑而成,作为现代建筑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环节,混凝土浇筑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对整体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当前常常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该方法需要借助泵送等机械设备,能较快地施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具体施工中,工作人员要保证模板受力均匀、混凝土结构稳定,需要严格控制浇筑的高度和时间,避免发生形变、泌水等不良问题。在浇筑前,工作人员要做好每个柱体结构的编号,浇筑顺序从高到低,保证畅通地完成混凝土输送,避免发生堵塞等不良问题。具体来讲,需要从浇筑方法、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三个环节重点做好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控制。

5.1混凝土浇筑

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是当前常用的三种建筑工程混凝土分层浇筑施工方法。

5.1.1全面分层

主要是在结构内浇筑混凝土时采取整体分层的浇筑方法,也就是在完成首层整体浇筑后终凝之前完成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以此类推逐层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直到完成所有浇筑任务。

5.1.2分段分层

该方法主要是从底层开始浇筑混凝土,在完成一段混凝土浇筑后工作人员在适当距离后开始第二层混凝土浇筑,以此类推完成各层混凝土向上浇筑工作。在实际浇筑过程中,如果混凝土强度较大,并且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难以达到实际需求时,可以选择分段分层

技术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

5.1.3斜面分层

该方法类似于全面分层浇筑方法,通常选取≤45°的斜面角度进行混凝土浇筑,具体的倾斜度要根据混凝土坍落度确定,计算出每层斜面的混凝土浇筑厚度,同时要对振捣工作进行严格控制,通常按照500mm的厚度进行浇筑和振捣。

5.2混凝土振捣

施工单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高振捣技术水平,要结合选用的浇筑方法做好振捣工序和时间的控制,尽量提高整体振捣效果,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通常情况下,按照如下要求进行混凝土振捣。(1)技术人员分析项目特点,确定混凝土厚度、深度等参数,做好表面振捣器的合理选择。如果混凝土厚度较浅,可以采用人工振捣器进行振捣(如图3)。施工中要注意避免出现漏振情况。(2)施工人员在振捣过程中要对振捣幅度、频率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振动力能够传递均匀,能够将混凝土颗粒之间的黏着效果减少,将混凝土流动性提升。(3)在振捣过程中要保证均匀地填充水泥浆,避免出现振捣不到位的情况。对于钢筋密度较大的地方,要注意避免碰触钢筋,避免钢筋发生移动。(4)人工振捣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如果施工难度不大尽量采用人工和机械配合的方式,在保证振捣效果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5.3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养护阶段,工作人员要重点关注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混凝土表面湿度,二是混凝土内外温度。通常在完成混凝土浇筑12h后开始进行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避免发生干缩裂缝。温度方面要注意监测内外温差,如果周围环境气温较低需要做好保温措施,如果气温较高要注意降温,尽量缩小内外温差,减少温度裂缝。

6.施工现场管理

6.1 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首先,明确管理的责任。将具体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上,对施工人员的权利和责任也要明确,这样就能确保施工现场所有人员各司其职,保证施工顺利开展。其次,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管理,还需要对现场的设备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设备都能正常运转。同时,应该及时地进行设备检修,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场管理制度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将管理的范围考虑在内,做好制度的评估工作,提升制度的可实施性和科学性。再次,完善培训机制。为了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需要加强培训,促使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中。在培训中要着重讲解有关安全管理的知识,特别是关于安全技能操作的知识。最为关键的是,管理人员应该在现场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依据施工的实际需求,不断地优化和改善现场管理的方法,如此才能保证现场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6.2 增强安全管理意识

首先,增强安全管理意识。现场的管理人员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给施工人员做好表率,按时进行安全管理考核的工作,以便及时了解管理人员是否在管理中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其次,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近年来,我国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体质量,施工单位要结合国家的标准要求,不断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中按照相的法律法规行事。特别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规操作的行为。一旦发现有违反安全法规的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坚决做到违法必究。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责任制度,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还要遵循预防为主、管理服务从严的原则。最为重要的是,应提前做好重大事故的应急和预防措施,并将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好。在管理中应赏罚分明,确保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基于此,营造安全施工的环境很关键,应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以此保证现场施工的安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外部环境的保护设置,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相对较为混乱,需要提前做好预警标识,之后依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将警示标牌设置在合适的地方。第二,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如果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方法不当,就很可能会埋下安全隐患,管理人员应及时督促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在维修的过程中也应加强监督,确保维修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任务结束后需要对设备进行擦拭,每周的施工任务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小型检查,每月的施工任务完成后应全面地开展设备检查的工作。同时,施工设备不能长时间使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让设备得到休息,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效率。

7.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合理选择施工技术,不断加强技术管控,提升各项施工技术操作标准和水平,切实发挥出各项技术的价值和优势,确保工程质量,推动我国建筑事业不断改革创新、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庆华.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砖瓦,2020(11):159+161.

[2]李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方法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119-120.

[3]苏志彪.关于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123-124.

[4]马传普.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20(7):133+135.

[5]陈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7):117-118.

[6]刘堃.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3):190-191+193.

[7]徐炳进.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20(3):199-20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