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土方平衡在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

阮学华
  
建筑创作
2022年3期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通过该篇论文对定西市陇西县标准产业农田前期建设基本情况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国内先进标准产业农田前期建设工程模式的经验比较,确定了陇西县标准产业农田的前期建设工程模式:农田基础灌溉设施设备完善改进工程以前期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及建设灌溉用地技术设备改进工程为主;坡地土壤治理完善工程以建设土方平衡及建设土壤排水培肥等技术为主;改善标准农田环境生态工程以建设改良田间以及道路生态条件设施为主的建设模式。并且重点分析了我国标准产业农田建设中一些不足.

【关键词】土地平衡;标准农田建设

1.土地平衡与标准农田概念

1.1土方平衡

通过“土方平衡图”计算场内挖、填工程量以及计划外运进、出的土方量就是土方平衡。在计划开挖、回填施工时,尽量减少外运进、出土方量的工作,不仅关系土方费用,而且对现场平面布置有很大的影响。

1.2标准农田

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耕作层厚,土培肥沃无明显障碍因素,田间灌排设施完善,田间施肥水溉用地灌排工程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灌排安全技术保障服务水平也比较高,路、林、电等配套设施完善,能够充分有效满足绿色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节能农田施肥用地节水、机械化农田深耕施肥作业等各种绿色现代化新型农业农田生产工程技术的新要求,达到每年都要持续努力推进各种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安全环保的新型工业农田。

1.3标准农田现代意义

标准基本农田一般泛指的是一定一段历史时期内,通过当前我国现有农村土地开发综合建设整治用地规划工程建设已经发展形成的农用地块或是集中型农用地资源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防涝抗旱抗害能力强,与当前我国传统现代农业农村土地开发生产和现代农济农业经营方式相紧密相适应的现有标准标础基本农田。主要类型包括经过多次综合整治的现有农村地区原有土地标准基本农田和经多次综合整治后重新进行划分并入的原有标准基本农田,通过农村土地综合建设工程可以同时达到整体分布的和局部的土地合理化、农业的生产规模化、生产化和农业机械化、环境化和自然生态化。

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2.1工程概况

甘肃盘龙山风电四期 50 兆瓦项目建安工程项目场址位于甘肃省陇西县宏伟乡境内。风电场区域为黄土梁峁地形,海拔在 2170~2350m 之间,拟建场址位于陇西县东北方向约 40km,场址区域南北长 9.5km,东西宽 13.5km。地理坐标为北纬 35°14′~35°22′,东经 104°38.3′~104° 47.7′。风电场规划管理范围区域主要部分属于暖温带湿润和半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平原地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

地理区域主要为黄土梁峁高原地形,海拔平均高程在2170~2350米之间。项目拟建使用场地场址区域黄土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地貌成因地理类型主要为黄土风蚀变质高原,地貌成因类型主要为黄土梁、峁。湿陷性黄土水土流失严重可利用农田较少,响应当地政策。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薄弱、生态系统承载力相对较差、修建复式地形梯田时就可更合理地充分利用这块土地,节省土建工程用地投资和大大提高当地水土恢复保持利用效益。

2.2水文与气候条件

风场中心场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场内淡水河流纵横交错,主要的马颊河、笃马河等这两条淡水河流均以东西走向贯穿整个广州风场中心场区,其余两条支流黄河均为典型季节性淡水河流,场区地下河的水位平均埋深4.5~7.5m,地下水水位埋深情况需进一步调查核实,根据风场地区使用经验,地下水及其他地基混凝土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中的硬质钢筋基层具有微弱的腐蚀性。

本工程所在地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春天温和干燥、风多雨少;夏季炎热潮湿,雨多温高;秋季天高地爽,昼热夜凉;冬季寒冷多风,时降大雪。

2.3政策环境方面

项目所在区域集体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社会增长活动方式单一,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程度不高,结构性矛盾依然普遍存在,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实力还相对较弱;乡村农业农民综合生产能力支撑不强,农业生产基础配套设施薄弱,产业化土地经营规范程度不高,集体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农村城镇富余农业劳动力人口转移和农牧民人口增收就业难度较大;大中小城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功能不够充分完善,还不能完全能够适应国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安全隐患生产管理形势依然严峻,安全隐患生产管理工作还是仍需进一步扎实加强;农村人口科学专业教育技术服务人才相对匮乏,科技对国民经济的社会贡献率相对偏低等均受客观条件的双重制约,发展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同发达国家地区平均经济水平相比还依然存在着很大发展差距.

本工程项目的综合建设不仅有效的充分利用当地的现有风能利用资源,还不仅可以同时起到有效节省当地常规利用能源和有效减少当地环境污染的巨大益处。今后,风能利用资源的综合开发必将作为本经济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以促进电力产业发展为主带动培育相关风能产业,促进风能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经济社会,都有任重而道远的意义。

2.4施工方面

本工程占地范围广,涉及宏伟乡、通安驿镇、安定区。风场场内道路较长,部分道路临近村庄或从村庄边穿过,工程开工后土建施工、设备运输会面临大量协调工作。

2.5土方平衡

通过保持土方平衡,使这块土地更加的适宜梯田耕种。在景区进行梯田土方平衡保护工程设计时,土方平衡应合理进行调配,尽可能的尽量做到梯田挖掘回填平衡,水土资源保持、土壤改良同时间还要相互的结合。根据实际梯田地形和景区现有的梯田土源设计要求,梯田土地面积的设计主要采用的是利用梯田客土可以进行梯田回填的改造型土地,主要就是利用梯田风机机的土源可以进行梯田沟道内两侧梯田块的填土改造。

1、高程控制系统:高程选用大地2000坐标系,测量仪器采用RTK(南方银河S8),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对全场原始地貌进行测绘收集,并做好标记。

2、平面控制系统:

拟采用设置三角控制网的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RTK(南方银河S8)。

用业主提供的基准点进行校验,设置一个控制点,控制基准点工作位置正确应在稳定可靠、便于维护施工期间进行保护及使用方便。

3、施工准备

在现场任何一个部位的建筑地面或表面将被严重破坏或有妨碍工程施工之前,应预先测量并确定记录在以下这部分现场地面的标高和标准尺寸。

所有原始地貌测量应有项目监理在场,并按规定的或项目监理批准的方式记录并绘制成果图,待监理同意后将成果图作为计量的基础。

4、场地清理

主要清除建筑工程操作区内老旧树木、树桩上的树根、垃圾、废碴以及残余机电设施等其它可能有损影响工程机械设备施工的有碍物。

5、底土平整

田面平整时,先剥离表土25cm,定点堆放,距离不得大于40m,底土平整时采用推土机推土,底土平整后,再将表土均匀回填。整理后的地面坡度应限在1:500以内,部分地形复杂的地段按照梯田标准修筑反坡梯田,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梯田坡度控制在0.2%-1%之间。

土方平衡问题是贯穿施工的全过程采用这种土方平衡的施工方法将高处砌块推出的多余土料进行填筑后送到砌块低处,以此既达到整个建筑施工区的整体平整度,且又解决了弃土或买土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地块的平整,同时还要保证道路工程施工规范的正确使用,既要满足大集体工程设计与技术规范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总体工程设计与技术规范要求。

完成后检查验收,及时检查各项指标,符合规划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6、田埂修筑

修筑梯田田埂过程中首先用人工开挖基槽,开挖后开掘露出的土壤基槽内部土方放置在梯田内侧梯田中的田埂沟在修筑时应对土壤基层要定期进行湿润度的浇修(同时注意尽量保持整个梯田内部土壤湿润),土体含水量要达到15%,以20cm为一层夯填,田坎土体夯实度要达到0.85。

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对现场设施持力层的严重压力扰动。没有项目监理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同意,不得在现场原施工开挖方底部强行开挖使用大型建筑机械设备。根据项目监理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指示,将多余或不适用的材料清理出现场外。

7、客土填筑

(1)坑槽填筑

采用1立反铲挖掘机挖土,15t自卸汽车装土运输,如果坑槽尺寸比较深和底面积比较大,将用强力推土机把自卸汽车卸下的土强力推平,最后用震动碾压实。

根据地形和土方调配计划合理安排机械运行路线,土方填筑集中地点有全面详细的机械运行作业计划,土的含水量不够的话用洒水车洒水再压实,压实方法是按设计断面分层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每填一层,需经压实符合要求后,再上一层。

(2)客土

项目区内部需要客土,客土区距离客土源区3㎞,先把客土源表层25㎝厚的熟土用装载机推到一边,然后采用1立反铲挖掘机开挖下面的生土,并用50装载机装车,15t自卸汽车运到客土区,后退进占卸料,用推土机将自卸汽车卸下的土推平铺均,铺填作业从最低处开始,按水平层次进行,不能顺坡铺填。

客土区回填施工边线、设计边线、高程等由施工测量人员控制,并设置明确的标识桩,标明相关的施工参数。

(3)检验

应负责组织进行控制土方工程设计质量所需的所有现场和专用实验室试验。

实验室试验工作应在现场或现场区外经项目管理监理批准的专用实验室进行。

现场压实度试验必须符合GB/T50123的相关规定,试验检测结果的相关复印件资料应及时提供给项目监理。

测量单位工作人员按照边线工程设计改造边线工程施工单位测量标准要求认真检查组织施工进行边线设计并与施工边线测量合并放样,在工程设计施工边线连接处及各节点两侧设置明显设计边线施工标识标准桩,中心位置设置中心标识桩,标明边线施工单位桩号、高程、质量、安全等各项防护管理措施,主要标明施工单位责任人等,严格控制误差范围内。

2.7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

在标准梯田建设中陇西县还大力推广现代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不断大大提升现代农业机械生产的技术质量化和效益。一方面,应用农业智能物流互联网和保水肥梯田一体化生产技术,通过"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智能决策+精准水肥管理+终端智能控制"操作模式,新梯田建成标准现代梯田后可种植万亩马铃薯田并实现了全程自动化、集约化、高效化流程管理,可实现梯田节约耕地10%、节肥30%、节水40%、省工50%、增效20%以上;另一方面,加强农业标准现代梯田种植机耕式步道和梯田生产技术路线的建设,配套支持研发新型现代农业机械,实现了梯田耕地的播收及植保等环节全程农业机械化梯田生产,降低现代农业机械生产成本,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促使现代农业机械产业化规模经营。如今的陇西县,层层叠叠梯田环绕山间,农田生产道路畅通无阻,农业机械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这一切都主要得益于陇西县抓住了当前国家大力支持推进农业标准现代农田技术建设重大发展历史战略机遇,对中低产量的梯田技术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创新提升,将以往的机耕跑田保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模式变成了梯田保水、保土、保水施肥的"三保田",因地制宜。

3.结语

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用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农田发展建设理念,结合农田地理环境特点,完善农田基础水利设施技术,真正切实达到一个好的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参考文献

[1]陈伟忠.日本土地改良区的农田基础建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13(12):22-27

[2]张丽茜,赵国存,吴荣涛.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解读与建议农学学报,2013(5):6265[贾文涛统一概念为土地整治保驾护航.中国土地,2012(8):46-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TDm1032-201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