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城市滨水区域生态驳岸设计初探

马文
  
建筑创作
2022年3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 200092

【摘  要】城市滨水区域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空间,在核心区域则是城市的活力空间,如何提升河道驳岸的生态性是城市驳岸面临的普遍问题。

【关键词】驳岸  生态

城市之水是城市之源,灵性之源,生命之源,生态之源,所有国内外著名城市均以水环境而闻名遐迩。滨水岸线作为滨水地区景观特色较为突出、自然生态因素密集、生态变化丰富的地带,是滨水地区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岸线环境,全面保护和恢复滨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是当前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驳岸设计是城市滨水岸线开发利用的手段和措施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非常特殊的空间地段, 通常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末,德国、瑞士、日本等就提出了“亲近自然河流”的概念和“自然型驳岸”的技术。在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资源共有”、“共享”、“整体营造”,从根本处理的原则,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一、现状及问题

目前在我国城市河道景观的改造中, 驳岸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 l ) 立式驳岸:这种驳岸一般用在水面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 或者因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分的空间而不得不建驳岸, 如巴黎、上海、青岛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 2 )斜式驳岸:这种驳岸容易使人接触到水面,从安全方面来讲也比较理想; 但适于这种驳岸设计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

( 3 ) 阶式驳岸:这种驳岸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并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 但它很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工化感觉, 且驻足的地方是平面式的, 容易积水。

上述做法能够立竿见影, 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显得很整洁、干净、漂亮。但是, 它忽视了人在水边的感受, 让人看到的是被禁锢在水泥糟中的人工水, 而不是自然的活水, 它给人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都大打折扣。并且由于河岸使人们走在河边有一种畏惧感, 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另一方面, 缺乏渗透性的水泥护提隔断了护提土体与其上部空间的水气交换和循环, 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滨水空间的空气环流过程。对于那些已被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工程破坏了自然河道, 有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其弊病和隐患所在, 开始大力推广自然河道恢复及生态治理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二、生态驳岸功能要求

工程设计按坡比和位置采用生态形式, 而建造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功能:

(1)保护岸坡:乱石滩驳岸具有施工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乱石滩可削弱水流冲刷, 改变小水流方向, 消耗水流能量,以保护岸坡。乱石滩长期遭遇水力作用, 石块会发生局部运动, 可能导致岸坡破坏, 防护失效。草皮起到人工加糙河道作用, 减小流速和消减水能, 为水生植物创造有利的生存环境。

(2)保护生态:乱石滩驳岸为鱼类、螺类和两栖类动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草皮和挺水植物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数量以及修复区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生物多样性指数。

(3)亲水功能:乱石滩驳岸给人见水、近水和亲水的美学环境, 且有质朴的野趣。但青灰色的块石容易给人生硬、沉寂的感觉, 缺乏生机活力, 而青草和挺水植物是必要的补充。生态护岸提供了良好休憩、娱乐场所, 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情怀。

(4)自净功能:主要采用植被稳定技术, 种植耐湿喜水性植物芦苇、菖蒲等, 固定坡脚, 吸附水中重金属和污染物离子,达到净化水体功能。

(5)调节气候:驳岸水面面积较大, 且与空气的水交换量较大等特点, 土壤具有很高孔隙率, 促进水体的蒸发和下渗, 起着调节局部小气候, 增加园区空气湿度的作用。

三、生态驳岸的设计与选择

生态驳岸形成的岸栖生物栖息环境为基础,通过种类组成丰富、结构合理稳定的滨水绿带和岸边湿生水生植物群落的培育、恢复,形成陆生—湿生—水生的生境、植物群落和生态景观连续过渡,具有水陆交融的自然优美的景观和健全生态功能的城市水系、园林水体的滨水地带。生态驳岸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

1、自然原型驳岸

针对坡度缓或腹地较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并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流驳岸的作用[8]。这类驳岸由于容易接近水面,故人流比较集中,驳岸设计时应采用接近自然的材料,要根据河流的特点来考虑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活区域。如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这样不仅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而且植被发达的根系同时也增加了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 在种植植被的同时,还通过天然石料、木材的护底来增加堤岸的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 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 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结合, 固堤护岸。自然型驳岸是在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 采用木桩、木框加块石、石笼等工程措施, 这种驳岸既能稳定河床, 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 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

3、多种人工自然性驳岸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建造重力式挡土墙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台阶式分层的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圆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并向其中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4、河岸植被缓冲带

在生态交错带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到河岸植被缓冲带在生态驳岸建设过程的重要作用。它是水体与陆地交错区域的生态系统形成的一个过渡缓冲, 可以保护水质、控制水土流失、有效过滤、吸收泥沙和化学物质、稳定岸坡等。在实际操作中植被缓冲带的选址、植被长度和宽度及组成、密度等是需要科学考虑。

综上所述,生态驳岸是在城市河道驳岸处理的重要形式,恢复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 采取的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以减少对河流自然环境的伤害,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是现代城市河道驳岸需要重点考虑选择的驳岸形式。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