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国&澳大利亚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系列活动举办等

王 砷
  
建筑创作
2010年6期


  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对于低碳的讨论依然萦绕耳畔,世界大国仍继续在碳排放量和污染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打造“低碳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已成为被全球接受的概念。2000年的第27届悉尼奥运会,首次将这一理念带入广大公众视野;在而后举办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低碳”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广,201 O年的上海世博会,旨在将“科技世博、低碳世博”的理念贯彻始终!
  作为由BIAD创立的“超越奥林匹克的城市”论坛的延续,中澳双方推出澳大利亚可持续建筑设计周以及”设想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2010-2011”两项活动。在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澳大利亚中国大使馆以及北京奥林匹克促进委员会(BODA)的大力支持下,由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筹划了“中国澳大利亚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系列活动。论坛于2010年5月19日20日、21日、22日先后在上海、北京,唐山举办。本系列论坛力求通过低碳城市与建筑标准、实践等方面的研讨,加强两国在绿色低碳方面的互动与交流,倡导利用适用技术手段来营造更美好的世界。
  
  2010年5月19日,上海——澳大利亚国家馆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从一开始就确定以“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为主题。澳大利亚国家馆独特的外观设计正是一次澳大利亚最优秀的创新、创造力和成就的具体呈现,充分彰显了澳大利亚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积极响应。
  2010年5月19日,在上海世博园澳大利亚国家馆贵宾区举办了“中国&澳大利亚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活动,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中国区经理HonJacInta Allan,世界绿色建筑协会主席Tony Arnel,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长沙市市长张剑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宇等领导及嘉宾出席开幕仪式并讲话。
  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中国区经理Hon Jacinta Allan在致辞中表示,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通过在全球超过55个国家100多个地点设立办事处,帮助澳大利亚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成功,并协助海外投资者在澳大利亚进行投资。此次澳大利亚参加上海世博会,将要展示我们科学家的创新成果、商界的竞争优势以及我们艺术家和表演家的创作实力。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它为进一步推进中澳合作关系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蒋效愚在开幕致词中谈到,2000年以“绿色奥运”为主题的第27届悉尼奥运会,组织者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最终传递给世界的是一种质朴,自然的感受。回望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不仅为世人留下无数美好的记忆,更为北京、为世界留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绿色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世博年”的实质是“奥运年”后,又一个引领中国绿色低碳的“风向标”。作为刚刚成功举办奥运会,现在正迈向“世界城市”的北京,愿与上海一同为推进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并借助上海世博会之契机,将低碳,绿色的理念变为现实。
  开幕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澳大利亚国家馆。该馆设计精妙的内部空间将静态与动态展览融为一体,通过三“幕”截然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展示,即“旅程”,“发现”与“畅想”,让访客参与其中,寓教于乐。步入“旅程”展区,那是一条长达160m,环绕展馆的全封闭玻璃通道,观展嘉宾从沿途的6个展区,领略澳大利亚的历史并体会它的独特之处,感受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馆内的另一主要展区——“发现”展区中有一个可容纳1000人的环形剧场,跳跃的袋鼠、繁茂的植物,澳大利亚的城市以及居住其中的人们的生活……凡此种种,任由参观者用眼睛和耳朵去“发现”那片充满想象力的热土。
  
  2010年5月21日·北京——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0年5月21日,“中国&澳大利亚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的第二站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报告厅举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商务公使AIanMorrelI,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吴伟林,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周畅,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施卫良,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协会首席执行官Romilly Madew,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政治经济系教授Leo Dobes致开幕词(以发言顺序为序),200余位嘉宾和领导出席论坛。(朱小地院长的致辞与演讲详见本刊特稿版)
  此次论坛吸引了高水平的发言人和来自设计界、建筑业以及基础设施产业的专家代表,分别对于三个主要议题进行发言和讨论,即区域性再开发与老城改造,绿色建筑定级标准与实践,绿色建筑的先锋。旨在展示澳大利亚在可持续建筑和规划方面的能力,同时阐述澳大利亚先进的绿色建筑和规划标准,以及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如何将这些标准规范运用到实际建筑设计中,同时还将发展致力于绿色建筑设计的部门间、政府问以及研究者间的关系。
  
  2010年5月21日·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
  
  5月22日,来自澳大利亚政府(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及澳大利亚中国大使馆)以及澳贸委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来到了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域,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中国&澳大利亚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
  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曹妃甸工业区发展规划展示中心,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对曹妃甸工业区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随后,大家来到了曹妃旬国际生态城展厅,在那里,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生态城管委会主任林澎大体介绍了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情况,随后,通过一个3D多媒体短片,与会人员对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发展方向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中午,在欢迎午餐会上,林澎致欢迎辞,他说,建设曹妃旬国际生态城的目的,其实就像这次上海世博会的口号一样,希望城市让在这个区域中工作的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这次在曹妃甸举办的中澳学术交流活动,就是期望让大家亲眼目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让我们有机会和外国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这无论对中国还是澳大利亚,在建设生态新城方面,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事情。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更好的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应用到曹妃甸的建设之中。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曹妃甸国际生态城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在下午的论坛中,中外专家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同时,澳方专家对曹妃旬生态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专业而中肯的建议。
  此次系列论坛已成为中国澳大利亚可持续建筑和设计活动中最重要且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其它活动还包括4月份在澳大利亚大使馆举办的主题为“低碳与公众觉悟“建筑师茶座,5月21日在北京开幕的展示澳大利亚建筑师在中国设计杰作的”设想——澳大利亚建筑在中国“展览,以及将在6月举行的澳大利亚绿色城市市长参观团等。
  
  《建筑创作》杂志和意大利L’Area杂志签约联合报道上海世博会
  
  2009年9月《建筑创作》杂志社金磊主编一行应邀参加了在米兰举办的201 5年米兰世博会启动仪式,并在米兰成功举办了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及中国建筑图书展,同时金磊主编在意大利AM设计公司创始人,总建筑师约瑟夫(Joseph Di Pasquale)教授的介绍和陪同下,与国际知名杂志、意大利L'Arca的主编卡萨提(Cesare MariaCasat)先生进行了会谈,并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希望能够联合报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并推进两国之间的建筑文化交流。2010年的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而意大利的米兰是2015年世博会的主办城市,L'Arca杂志是国际知名的建筑艺术杂志,《建筑创作》杂志是中国的著名建筑设计报道类学术杂志,双方无论对201O年上海世博会和2015年的米兰世博会,都有极其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报道视点。
  《建筑创作》杂志和意大利L'Arca杂志就双方合作的具体事宜进行了多次沟通和讨论之后,达成了在多方面合作的协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双方共同将2010年第7期作为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专辑,在双方杂志的封面上刊登对方杂志的Logo,相互交换有关上海世博会相关建筑展馆的资料,并在未来的期刊上互换新闻版面,向读者介绍中国及欧洲的建筑新闻及动态。
  201 0年5月10日上午,L'Arca杂志的主编卡萨提(Cesa re MariaCasati)先生专程来到北京,参加双方合作的签约仪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建筑创作》杂志社社长张宇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前,张宇副院长和《建筑创作》杂志主编金磊与卡萨提(Cesare Maria Casati)先生进行了交流。张宇副院长首先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朱小地院长及《建筑创作》杂志社对卡萨提(Cesare MariaCasatl)先生的到访表示欢迎,并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全世界的一场盛会,也是世界各国建筑师、设计师展示设计理念及创新的一个大平台。米兰是下一届世博会的主办城市,作为国际知名建筑设计杂志的L'Arca和作为中国著名建筑设计杂志的《建筑创作》联手报道上海世博会,将世博优秀的建筑作品介绍给读者,是双方合作的一个良好开端。2010年也是中意建交40周年,这些美好的契机都将促使我们要加强中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卡萨提(Cesare Maria Casati)先生表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已经报道过四届世博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也将是最成功的一届,以后任何一届世博会都可能是很难超越的。《建筑创作》杂志是一个高品质。高水平的建筑杂志,建筑就是创作。2009年10月L'Arca杂志曾刊登了对朱小地院长的专访,L'Arca也非常高兴能够成为《建筑创作》在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卡萨提(Cesare MariaCasati)先生表示中意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今后能够与《建筑创作》共同推进中意建筑师及建筑文化的交流,希望能够向中国读者介绍真正的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建筑,并希望通过与《建筑创作》的合作,向西方介绍真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建筑,使新马可,波罗计划成为现实,这也是他一直的梦想。出席签约仪式的还有意大利AM设计公司创始人,总建筑师约瑟夫(Joseph DiPasquale)教授等。
  在京期间,卡萨提(Cesare MariaCasati)先生一行还在《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金磊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北京白塔寺等传统建筑。
  (许松华/文刘锦标、王欣斌/图)
  
  “吐鲁番市可持续新区”开工仪式
  
  备受瞩目的“吐鲁番市可持续新区“工程5月5日正式开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杨刚、常委努尔兰·阿不都满金,吐鲁番地委书记刘新胜,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汪光焘和BlAD院长朱小地等相关领导出席了开工典礼。
  自2008年以来,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团常务副主席、城市科学部主任汪光焘教授亲自主持,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研究所为依托联合五家设计研究单位组成的“可持续城市研究中心”联合团队积极开展新区的研究、规划和设计工作,现已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吐鲁番市可持续新区以起步区一期1.43km2的居住建设用地作为试点,针对当地气候文化特征、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优势,研究太阳能光电,光热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城市建筑群中的综合应用,探索一种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新区起步区一期总建筑面积为75.4万m2,光伏板装机容量可达到13.4兆瓦,光伏年发电量可达到1580 8万千瓦时,约可达到该区住宅用电量的1.4倍,可以实现在太阳能产电,产热满足住户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富余电量还可满足区内绿色公交用电的要求。
  该项目已被列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和“自治区和谐生态城区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区”。吐鲁番市新区建成后将成为全疆乃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新能源综合利用及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它对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干旱炎热地区,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因地制宜地建设适居城市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焦舰文/图)
  
  《北京2008年奥运会健康遗产》首发
  
  5月18日,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联合举行《北京2008年奥运会健康遗产》首发式。本书的出版发行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出版健康遗产专著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林奎斯特,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副总代表司徒农,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在首发式上致辞。
  首发式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张明主持。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国内有关学术单位代表,部分作者及社会各界代表近100人出席首发式。社会各界代表获赠了中英文版《北京2008年奥运会健康遗产》。
  本书由一组有关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公共卫生领域发生影响的评估报告组成,由北京奥组委、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奥委会合作共同收集编纂。全书分北京奥运会背景综述、筹办过程和成果,总结三个部分,报告包括卫生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分析决策、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卫生监督监测体系加强的具体介绍、生活和社区环境改变的监测依据以及城市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变化的考察等内容。全书中文译文11万字。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将上载本书(中英文版)。
  
  蒂森克虏伯电梯成为DnB NOR金融服务集团新建总部大楼的独家电梯供应商
  
  位于奥斯陆的DnB NOR新建总部大楼建筑风格独特,28台配备目的选层控制系统(DSC)的蒂森克虏伯电梯为大楼更添亮色。蒂森克虏伯电梯(奥斯陆)——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的子公司日前喜获挪威境内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份电梯台约,成为位于奥斯陆的DnB NOR金融服务集团新建总部大楼的独家电梯供应商,其新总部大楼的由三幢大楼组成,其内将共安装28台蒂森克虏伯电梯。这一多功能的建筑群位于Fiord市的Bjorvika区,是奥斯陆城市发展项目的组成部分,楼面实用面积逾80 000m2,预计在2013年竣工。该建筑群建筑风格独特,靠近新建的中心火车站和歌剧院,由办公室、开放式办公室、商店、高档公寓和两个景观餐厅构成。
  建筑群的中心部分是一幢17层的主楼。该楼包括2000个活动办公间和一个电子交易厅,将安装12台提升高度达70m的无机房电梯。该型号电梯所使用的无齿轮曳引机节省能源,安全可靠、经济实惠。而目的选层控制系统的应用更是为楼内乘客运输系统的便捷性锦上添花。通过这种系统,乘客可以在电梯外的液晶屏终端上选择目标楼层,系统将指示其乘坐最合适的电梯,从而减少等待和乘梯时间。这种电梯系统的尖端科技与该建筑风格搭配完美。错落有致的立方体使得大楼的每一楼层都风格迥异,屋顶花园和公共区域为加强员工交流提供了理想场所。
  与主楼相邻的另一幢大楼高达56m,其内配备的倾斜式电梯展示了蒂森克虏伯电梯的又一亮点玻璃井道、观光轿厢、额定载重1 600kg、一分钟内运行约100m的距离,可通达楼顶的景观餐厅。此外,该楼还安装7台17个层站的无机房电梯,以方便楼内各办公室和零售店之间的交通。第三幢楼由办公室、会议室和公寓组成,共安装有8台配有目的选层控制系统的无机房电梯。
  蒂森克虏伯集团旗下的电梯技术业务单元致力于为全球提供全方位的乘客运输系统,包括客用及货用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步道、旅客登机桥、座椅电梯及升降平台,并为所有产品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作为世界领先的电梯公司之一,拥有约42500名员工,2008-2009财年销售额达53亿欧元。其分布于全球67个国家的800多个机构构成了广泛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以确保客户满意度。蒂森克虏伯电梯(亚太运营单元)正活跃在亚太区市场上,依靠其密集的分公司和办事处网络为所有的产品系列提供新梯安装,更新改造和维护保修服务。
  
  世界客商会馆规划设计方案初步确定
  
  5月22日,世界客商会馆规划设计方案经梅州市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初步确定。据了解,规划方案由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设计单位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领衔设计。规划方案从首轮的9个方案筛选至第二轮的6个方案,再经征求专家和多方面的意见,从中筛选出“山”和“旋“两个方案作为候选方案报4月30日市规划委员会审议。根据会议讨论的情况和要求,江欢成公司又进行修改、完善、优化,5月20日拿出“旋”、“方”2个新方案提交本次常委扩大会研究讨论。与会同志从规划定位、可操作性等方面,对这两个方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市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市规划委员会全体成员及专家学者共49人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旋”方案以绝大多数赞成票得到确定。
  “旋”方案的主题与理念,该设计以“旋”为主题,运用与客家传统建筑相类似的圆形,所不同的是相互错开的两个大小、半径变化的半圆环在空间上形成了旋转向上升腾的向心会聚效果,象征了世界客商会聚于此。而与传统围龙屋、封闭的筒楼不同的是其开放、变化,吸取融合外界事物的包容的形态。变化的体量恰好把客商会馆展示、办公、会议中心,规划展示等核心功能有机地布置在两个半圆环建筑中。设计者认为,在架高平台上的主体建筑,能更好地为使用者提供相对安静,又能欣赏到梅江美景的空间与视角。同时,升高的“旋”具有更大的体量,为城市提供了新的标志。不论从城市干道、秀兰大桥、或是梅江沿岸,“旋”都将成为该区域吸引人们关注的一景。
  (本刊)
  
  城市、居民、灯光国际年度大会在韩国光州举行
  
  2009年底,城市,居民,灯光(CityPeople Light)国际年度大会在韩国光州隆重举行,此次大会为获得CPL国际奖的城市进行了颁奖。芬兰的于韦斯屈莱被授予了一等奖,中国杭州和瑞士的拉千荣获得了二等奖,杭州运河的亮灯工程获得了此次大会的高度赞誉。于今年竣工的杭州运河由法国著名灯光师罗杰·纳博尼执掌设计。在亮灯工程中,这个古老的杭州运河与现代最新照明科技实现了完美交融。通过灯光表现出了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运河内在底蕴和魅力。飞利浦照明为运河带来了节能并具有丰富色彩的LED景观照明系统,为这一灯光再造传统的工程注入了水墨般飘逸的灵性。灯光不仅柔和而美丽,而且长寿、节能。杭州运河亮灯工程完成后,迷人夜色吸引了许多居民和游客前来游玩。
  飞利浦照明全球高级副总裁
  亚洲首席商务营运官Olivier Plccolin毕柏翎先生表示,在全球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CPL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路。飞利浦照明提倡通过照明凸现城市的个性化特征,城市需以人为本,追求可持续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杭州运河是飞利浦在中国城市照明项目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它为杭州重新描绘了城市的夜间名片,塑造了杭州的新形象。我们将以CPL为平台帮助更多的城市实现居民、城市、灯光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场关于公共艺术的跨界讨论
  
  什么是公共艺术?我们是否处在一个没有公共艺术传统的国度里?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是什么?传媒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一场名为《被动、主动、推动》的沙龙在建筑师,艺术家与传媒间展开了三角对话。这场对话的主办方分别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七建筑工作室和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主题工作室。
  2009年曹晓昕、王永刚和他们的一伙从事公共艺术的朋友们,在内蒙古包头利用土右旗农牧民文化中心的机会,进行了一次非常的集体行动,第一次将公共艺术作为前提共同完成建筑设计阶段的任务,力图实现文化中心的最根本诉求——公共艺术性,而非建筑师热衷的建筑性。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副总建筑师曹晓昕谈到,作为建筑师一直很被动,无论是建筑界还是教育界似乎一直在追着西方的脚印,而公共艺术经常被偷换概念,与美观画上等号。以往艺术介入建筑都在后期装饰上完成,这次的设计有意将建筑作为焦点的背景,让公共艺术凸显出来,从设计前期便开始与艺术家合作,在过程中很多观点也在修正。
  其实,无论是建筑还是艺术,都是从生活中来而服务于生活的,只是不同的体悟、不同的切入。但长久以来的社会误读使得这两者没能在本源达成一致,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走在两条道路上。
  随着平民财富的积累与公民意识的崛起,公共艺术的诉求已悄然萌芽生长。艺术不仅是一种表现形态,它更应该是活动的,建筑不仅是一个遮阴避雨的体块,更是承载行为的流动体。我们说艺术有小众的,大众的,建筑也在功能和美观上寻找平衡。在跨界的合作上,“美学”将成为融合点,生活的艺术、行为的美学是指导方向。公共艺术不仅是平面的画作和立体的雕塑,公众的参与才使之称谓公共。
  艺术批评家汪民安说公共艺术的意义,就是让陌生的人聚在一起。现在住宅小区内的居民,往往只有家里养狗的人才会彼此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创作改变个人的习性,创造公共艺术的空间和情景。
  如此说来,公共艺术在我国是有传统的,在过去的胡同巷口三五扎堆下象棋的老爷子们就是一道风景,而如今这些景象都变成了“铜像”,作为“公共艺术”的形象展现在街道、公园和广场上。
  无论是小众的大众的、功能的美观的,只要是能够引起共鸣的设计,都会产生舆论点并引起关注,能够带动活动的产生。这样的公共艺术本身就是很好的媒介,传媒的作用是推动这样的机制,引导公众的认识,培养艺术素养,促进中国公共艺术地位的提升与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创意产业专家陈在会上表示,公共艺术应该是包容的,有城市的、国家的,文化的、历史的属性。在大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不仅在某一领域内,不能单靠专业内的力量,需要在更大众的层面上靠社会力量的推动。
  
  “建筑资源的再利用”讲座在BIAD举行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更新作为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也在不断的进行中。伴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很多历史建筑被成片的拆除,但如果城市没有了生长的痕迹,如果城市形态得不到研究,那么就意味着城市失去了历史。因此建筑资源的再利用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旧建筑再利用和改造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2010年3月12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崔恺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讲座主题就是“建筑资源的再利用——旧建筑改造和利用的设计实践“崔大师结合实际工程项目,针对自己在旧建筑改造和利用的设计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为青年建筑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下为崔大师的演讲概要,希望能为没有到场的建筑师们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设计实践感受。
  在旧建筑改造涉及时间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层面,也就是甲方,通常情况下,甲方在判断建筑物能不能利用,是否适合改造,更多的是从经济方面考虑。二是我国在旧建筑资源利用方面一直缺乏系统的政策引导,始终没有将其与节能减排相结合,因此拆与不拆,仿佛拆要更轻松一些,而如果涉及到加固,改造等方面的话,也许投入的资金会更多,甲方很难认可。对建筑师而言,新建筑设计也是要比改造更轻松,而改造遇到限制条件相对要多很多,对前期调研,后期跟进协调工作要求也很多。好的改造建筑要比新建筑更具张力,因此需要建筑师更用心的、更有责任心的去设计。
  
  民航总局办公楼改造
  
  原民航总局办公楼是一座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高层建筑,在我们接到项目之前的两年,甲方一直在反复论证究竟是拆除还是改造,最后领导部门决定进行抗震加固处理,不能拆除。11层的原民航总局办公楼是当时北京市最高的建筑,应用的技术也很先进。
  经过调研,该建筑存在以下问题经过大地震后出现一些损伤,从整体角度看破坏程度并不严重,但如果按照新的规范审核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结构抗震加固,外墙保温性能很差,甚至很多地方漏水,墙板也出现了诸多质量性的问题,但窗口的处理等方面的质量很好。
  对该建筑的改造措施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柱子通过粘贴钢板和碳纤维的方法进行加固:
  ②将原建筑立面的壁柱形式进行保留,从而增加建筑记忆的延续性;
  ③由于时间的推移,外墙板与结构框架已经成为一体,经过几次专家论证,由于结构框架支撑需求,外墙板予以保留,
  ④对内部的空间和设备系统进行了改造,
  ⑤屋顶增加了一个观光厅。
  为了避免对建筑结构自身造成的荷载压力,外立面材料没有选用石材,而是继续采用面砖。前门23号院
  在1901年的《纽约时报》上登载了建筑师Sldh Nealy写的文章,讲述了他在遥远的东方异国的京城里带着一帮当地的TE建造美国公使馆的故事。两年后,公使馆建成了。这是一个有五栋灰砖小楼的大院子,北面距紫禁城不过1000m,南面街对面就是火车站,隔着西墙头能看见前门那威武的箭楼。附近还有荷兰的,日本的、法国的领馆和俄罗斯的兵营。这片儿地方叫做东交民巷,估计那“交民“两字就是现在所说的外交人员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清末民初的外事活动区。而前门23号院的前身就是这个美国驻中国使馆,这是一片富有浓郁中国近代文化氛围的新古典主意建筑群。
  经过调研,该建筑面临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内部插建了很多建筑,增加了5 000m2的面积,内部环境脏乱差,历史建筑必须进行保护。
  对该建筑的改造措施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在不影响原格局的情况下,将院内房子进行扩建。用新建筑包围原有建筑,在它们之间加一道墙进行分隔,通过餐厅进入老房子,既保护了建筑的历史风貌,延续了历史感气氛,又可以达到新旧建筑有机结合的目的。后来由于经营等方面的考虑,这项措施没有得到实现。但外围新建建筑采用了玻璃外立面,既有利于商店经营,又可以与历史建筑的砖墙得到对比性的区分,因此从整体布局上看,新旧建筑之间的界面仍旧是无形中得到了保留。
  ②将围墙进行修整,恢复老院门的试用。
  ③地上建筑采用钢结构,一方面考虑到业主的租赁期是25年,25年后新建部分就要拆除,一方面由于钢结构的新建筑从文物保护角度看是可逆的。
  ④屋顶采用平屋顶形式,主要是由于平屋顶可以安排成休息区,人们可以通过屋顶环视周围的历史街区,感受周围的环境。
  ⑤立面采用一定反射度的玻璃,并且模数化。因此人们在这里感受到的都是老房子带来的气息,新建筑的存在感被尽可能地削弱,再削弱。
  
  北京外国语大学6号楼
  
  近些年陆陆续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做了一些项目,因此是一个持续性的项目。北京外国语大学由于一直没有新的校区,因此校园建设一直是以老校园为基础。北京外国语大学6号楼原本是学生宿舍,改建后定位为校长办公楼。
  对该建筑的改造措施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由于周边几个学生宿舍楼的改造都已经做完,因此6号楼的改造设计仍旧延续原来灰砖的感觉。
  ②与周边建筑的形成连续性,新旧建筑之间不要给人感觉过于突然。
  ③保留原宿舍楼”工“字型的平面布局。
  ④开间按照新的柱网进行调整。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
  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项目规模并不大,改造后约2.5万m2。老图书馆建成大概20多年,当时校方咨询我们是否需要全部拆除,我们的建议是新旧建筑结合扩建的方式比较好。
  对该建筑的改造措施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拆除建筑外墙部分
  ②增加外围护,设置临时出入口
  ③加建新部分和新老建筑问的交通空间
  ④老建筑功能调整,并把部分功能转移到新部分中,加建中央书库和四周的交通空间
  
  南京艺术学院校园改造
  
  南京艺术学院不如中央美术学院那么出名,是上海美专和苏州美专沿袭下来的学校。位于南京外秦淮河畔,江苏省电视塔旁边。学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旁边的南京工程学院的搬迁,将其校址合并到了现有园区内。合并后的校园面积增长了一倍,但工程院校的教学楼如何适应艺术创作和教学成为设计的焦点。这个改造项目是一个延续性的工作,从规划到现在已经差不多6年了,目前单体项目已经开始陆续开工。原南京工程学院的校园略大一些,建筑相对比较宽松,但南京艺术学院的建筑相对比较拥挤,操场也相对小很多。校园面积的扩大对南京艺术学院而言是一件好事,教学条件有所改善。
  对该校园的改造措施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对校园的交通、景观、基础设施环境进行总体整合,重新布局学校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组织。
  ②由于学院受众面的扩大,学生宿舍得需求也随之增多,因此将原有三层学生宿舍楼拆除,重新建设。
  ③图书馆对于一个8000多学生的学校而言,面积明显不够,因此需要加建一个新的图书馆。
  ④将原操场位置,建设成为演艺大楼。
  ⑤音乐厅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同时具备舞蹈等方面的教学。美术馆位于音乐厅旁边,因此与音乐厅的相互结合是重要的设计关注点。
  ⑤对南门进行改造,同时改造设计学院和设计车间。
  虽然改造项目的设计费不高,设计人员工作也很辛苦,但在这些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收获很多。如何利用现有建筑资源,建筑师实际上有很多途径可以选择,崔愷大师也表示,随后将会陆续整理一些经验性的文章,供建筑师们参考。目前我国很多现有建筑资源都是可以继续利用的,实际上也只有这样,生态、节能,减排的口号才能落到实处。
  
  摇椅发电
  
  摇椅的前后摆动除了给我们带来放松的感受,似乎就没有其他什么作用了。但是由Rochus Jacob设计的Mu rakami椅子还具有实际的功效和意义。它赢得了由Designboom组织的“绿色生活”的竞赛。通过摇椅摇摆的动能给一盏OLED灯供电。在Murakami椅里有一块备用电池,白天储存能量,晚上释放能量。通过创造活动来实现自然能源的利用,以用户体验为基点,培养这种生产和消费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劳动换来一种具有奖励性的结果,可以培养人们的自然意识,由繁归简。
  
  电子门牌
  
  电子门牌可以用于老板的办公室、职员的隔间板,会议室的门上,随着每间房间的使用变换显示内容。如欢迎,请勿打扰、vip在内,会议中等等。这样可以在你敲老板办公室门前知道你是否会打扰到他。在职员问则可以增加工作的效率,避免同事来找你闲聊。这好像网络通讯工具MSN或QQ一样,状态的真假无法辨识。而这一创意带来的最大回响则是设计者Zhang Wei把welcome错拼成wellcome。
  
  伸懒腰闹钟
  
  设计师Seung-hee Ryu带来了一款带闹铃的枕头,非常有趣的是,当闹铃震动起来后,必须双手抓住枕头两端的绳子,像拔河一样用力一拉才能关闭闹铃声。看上去像是伸了个懒腰,只不过费了这么一大把力气后,估计你也无法继续睡下去了。有的网友质疑如此的设计让人无法再享受本来喜欢做的伸懒腰动作了。
  
  地铁人员密度红外探测系统
  
  经常坐地铁上下班的人会碰到一件头疼的事虽然凭经验多少可以判断一列地铁车厢的哪个段位人是最少的,但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于是4-ld Creative Network设计了这个名为“Comfort Zone Display”的红外探测系统。其工作原理即在车厢内部安装数个红外摄像头,红外识别车厢内人的数量,然后在各个站台的终端上用形象化的图标显示出该趟列车各个车厢的人员密度,以便人们选择一个相对舒适的车厢上车。但会不会反而最空的车厢瞬间变得最拥挤呢?这变成了一场博弈。
  
  林肯大道1111号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林肯大道创造的奇特的雕塑建筑令停车场作为一个城市标志的理念再度复活。一层一层粗放的、棱角分明的混凝土楼板被相互交叉连接的圆柱成楔形状顶起,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佛罗里达湛蓝天空背景下略有些阴暗的背影。该建筑重新诠释了热带思维现代主义建筑的特质。立面上的不规则板块产生不平衡的感觉。它们产生不规则的阴影,丰富了立面。该项目由Robert Wennett开发,包括300个停车位,地面层有11个店铺,3个餐馆,在五楼有购物,屋顶有一个餐馆和豪华住宅。
  
  2010年上海世博会5月1日正式开园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园仪式5月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开园仪式,并同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一道为上海世博会开园。上海世博园规划面积528km2,园内参展场馆星罗棋布。未来半年时间里,来自五大洲的参展方将在这里为人们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明盛宴。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首先致辞。他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展示人类进步成就的盛典,它将激励世人以及后代不懈追求,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他期盼能在未来的6个月中看到国际社会精诚合作,共同致力于呈现一场精彩的盛会,并就未来城市发展进行平和的探讨和建设性的磋商。
  贾庆林在致辞中代表主办方,向各参展方、国际展览局以及所有在筹办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远道而来的八方宾朋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上海世博园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凝聚了人类对城市建设的卓越智慧,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上海世博会瑞典国家馆日活动在世博中心举行
  
  上海世博会瑞典国家馆日活动5月23日在世博中心举行。
  俞正声在致辞时对上海世博会瑞典国家馆日活动的举行表示祝贺。他说,本届世博会是国际展览界的又一盛事,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交流、谋求共同发展的历史机遇。瑞典国家馆以“创意之光”命名,是一座充满创意的建筑,我们从中领略到瑞典人民热爱自然、热爱城市、创新求变的精神,促使我们超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国王在致辞时说,瑞典一直以来十分支持上海世博会,中国为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付出了巨大努力。此次参与上海世博会,是瑞典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项目,相信通过上海世博会,将进一步增进瑞典与中国、上海的友谊。
  ”可持续发展”、“创新”以及“交流”是瑞典馆的三个关键词,具体展示了瑞典面对挑战时采取的解决方案,展现瑞典提高城市环境水平的措施和能力,以及新技术环境下,加强交流的重要性等方面内容。参观者在瑞典展馆中,可以体验到瑞典的文化、社会精神。工程技术。传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最重要的创新精神。
  
  用艺术和创意展示现代加拿大“枫叶国”开馆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加拿大总代表大山宣布加拿大馆正式开馆。加拿大馆位于世博浦东园NO片区,外观呈线条清晰的几何体结构,从空中俯瞰形如字母“C”,正是加拿大英文国名的第一个字母。观众从“C”左边的入口进去,绕展馆一周参观。展馆分为公众展区、贵宾娱乐区、行政管理区、多功能区等五个区域。
  “1967年的蒙特利尔世博会和1986年的温哥华世博会,给加拿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参展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使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加拿大仍然作出了增加预算的决定。“大山说,围绕本届世博会”城市“这一主题,加拿大馆结合本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住在城市的现状,通过场地、灯光等传统与高科技手段和艺术家们非凡的创造力,将给参观者带来与枫叶、白求恩等中国民众对加拿大的传统印象有所不同的观展体验。
  
  德国馆领悟“和谐都市”的动力来源
  
  7分钟的“动力之源”金属球表演,是世博会德国馆的”压轴大戏”。1.3吨重、装有40万根LED发光二极管(主要用来显示图像)的互动金属球,位于德国馆参观路径终点的三层大厅里。
  “动力之源”金属球由德国米拉联合设计策划有限公司与斯图加特大学工程和计算力学研究所,机械零件研究所、机床和设备制造控制工程研究所的学者一起开发,米拉联合设计策划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英格,卡斯柯说“金属球所用到的相关技术,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早已被投入应用,只是似乎很少有人会用此类技术做这样好玩的东西。”而斯图加特大学的几位学者认为,让1.2吨的金属球随声音动起来并没有太难,难得是半年内总量达14万场左右的表演如何确保安全,这为整个系统的设计,增添了诸多复杂因素。
  “动力之源”并不是要展示什么了不起的新技术,而是为了让所有的观众在亲身参与中,领悟到我们彼此每一个人,都是创造“和谐都市”的动力来源。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能创造更美好的城市。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分馆开馆
  
  2010年5月10日,蓬皮杜艺术中心分馆在梅斯市开馆。如同一顶竹帽造型的建筑设计出自于日本设计师坂茂之手。关于这顶竹帽还有一段小故事。1989年的某一天,倘佯在巴黎工艺店内的坂茂被一顶产自中国的竹帽所吸引并买下了它。身为建筑师的坂茂对这顶帽子的设计勾起了兴趣。竹子的骨架上贴着防水纸,下面使用干叶做隔热材料,其结构如同建筑的屋面。20年过去了,这顶帽子在法国最高等级的现代美术馆
  “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分馆设计中得到了新生。其屋面部分就像中国的竹帽一样看起来柔软。
  坂茂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项目。为了研究这个屋面,进行了很多的建筑设计,还没有人做过如此之大的木结构屋面。坂茂说蓬皮杜艺术中心是一座非常特别的现代美术馆,其巨大的名声对建筑师是一种压力。分馆木结构的屋面架在建筑1层的玻璃立面上,洋溢出一种欢快的热情,欢迎游客的到来。分馆有3个高高的鞋盒似的展室,从最上层的窗户看出去可以一览梅斯市的市容。坂茂说,巴黎的主馆是“完全反周围建筑的,而我的设计则与梅斯市非常融合”。
  蓬皮杜艺术中心分馆的展览面积达5000m2将展示马蒂斯、毕加索和米罗等名家的珍贵作品。此外,法国卢浮宫美术馆的兰斯分馆也将于2012年开馆。其设计来自设计事务所“SANAA”的建筑师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
  
  梦幻般的捷克大使馆
  
  曲线形的磨砂玻璃,两侧似是私家园林。这座如避暑胜地私人酒店的建筑,就是计划建设中的捷克驻美国大使馆。据说该设计是经过设计竞标胜出的,由建筑事务所Chalupa Architektl设计。
  ChalupaArchltekti在阐述自己的目标物时说”我们并不是想显示自己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做,并且让世界怎样看我们。我们只是想对开放、友好、有益表示敬意,尊重环境和自然,我们的设计充满浓重的文化气息。随时向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助人之手这才是我们设计的重点”。
  
  普利策奖获得者将对巴黎象征性建筑进行改造
  
  日前,普利策奖获得者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的共同设计事务所”SANAA”承接了巴黎的象征性建筑、因老朽而闭店的老百货商店撒玛利亚(Samaritaine)的改造设计工作。撒玛利亚百货店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是一栋装饰美术式样的的建筑,计划改造后将变身为内有集合住宅、写字楼和酒店的综合大厦。今年年底SANAA将提交改造计划。
  1869年开业的撒玛利亚百货店曾被誉为是巴黎卖场面积最大的百货店,号称“货品最全”。但是自20年前开始销售额锐减。2005年发现电气系统老化、排烟设备异常,地面装修材料易燃等问题,不得不闭店改造。照片是撒玛利亚百货店和店前的亨利四世雕像。
  
  东京丸之内三菱一号馆美术馆开馆
  
  2010年4月6日,东京丸之内三菱~号馆美术馆开馆。三菱一号馆建于1894年,由英国建筑师设计,三菱建设,1968年被拆除。本次恢复的是根据当时设计重建的“三菱一号馆美术馆”。经过40多年重建的建筑,使用了当时的部分构件,制造方法和技术也再现了当初的做法。
  
  美国建筑师协会宣布2010年“住房奖”获奖名单
  
  2010年,美国建筑师协会的“住房奖”迎来了它的第十个念头,日前AIA宣布了2010年获得“住房奖”的建筑师及其作用。美国建筑师协会设立
  “住房奖”的初哀是对杰出的住房设计表示认可的同时,促进优秀住房设计发展。该奖项主要包括四类住房一家或两家定制住宅(0ne/Two FamiIv Custom HOUSIng),一家或两家制作住宅(One/Two Familv ProductIon Housing),多家庭住宅建筑(Mut-family Housing),特殊住宅
  (Speclal Housing)。
  2010年AIA“住房奖”评审主席是
  “波思建筑事务所”(Porth Architects)的安德鲁·波思(Andrew V Porth-AlA),评审团成员有建筑媒体“建筑实录”和“绿色之源”(Archtectural Record and GreenSource)的简,科利尼
  (Jane Kolleeny),“纳塔利,阿佩尔建筑事务所”(Natalye AppeI Associates Arc帆ects)的纳塔利,阿佩尔(NataIve AppeI——FAIA),“戈德伯格建筑事务所”(G,Gofdberg and Assoctates)的杰弗里·戈德伯格(Geoffrey Goldberg——AIA),”图表工作室”
  (Schemata Wo rkshop)的格雷斯·金(G raceKim-AIA)。
  获奖名单如下
  1.一家或两家定制住宅(One/Two FamIIy Custom Housing)”钻石项目”
  (Diamond Project),旧金山“特里·特里建筑事务所”(Terry&Terry ArchiteCture),
  2.一家或两家定制住宅(One/Two FamlIy Custom Housing)
  “铁房子”
  (Fe rrous House),密尔沃基(Milwaukee)
  “约翰森施马林建筑事务所”(Johnsen Schma¨na Architects),
  3.一家或两家定制住宅《One/Two FamiIy Custom Houslng)”波特唐森德住宅”(Po rt TownsendResidence),华盛顿州的波特唐森德镇波林西文斯基,杰克森(BohliOywinski Jackson),
  4.一家或两家定制住宅(One/Two Family Custom Housinq)“干谷附属建筑”
  (Dry Creek0utbulldings),加利福尼亚的伍德赛德波林-西文斯基,杰克森(BohlinCywinski Jackson),
  5.一家或两家定制住宅(One/Two Faintly Custom Housing) “天空农庄”(Sky Ranch),西雅图“米勒,赫尔建筑事务所”(Miller HullPartnership),
  6.一家或两家定制住宅(One/Two FamiIy Custom Houslng)“螺旋房”(SpiraI House)康涅狄格州的旧格林尼治镇“乔布·穆尔建筑事务所”(Joeb Moore+Partners ArchitectsLLC):
  7.一家或两家定制住宅(One/Two Family Custom Housing)
  ”谢尔登房” (SheIdon G~ehouse),华盛顿州的克利埃拉姆镇波林西文斯基杰克森(Bohlin Cywinski Jackson),
  8.一家或两家定制住宅(One/Two FamlIy Custom Housing)“T42住宅”(T42 House),明尼阿波利斯VJAA建筑事务所,
  9.一家或两家制作住宅(One/Two FamIIy Production Housing)“玻璃纸房”(Cellophane House),纽约基兰·汀布莱克fKieran Timberlake)建筑公司。
  10.一家或两家制作住宅(One/Two Family Production Housing),“14镇公所”(14 Townhouses)。纽约布鲁克林“罗杰斯·马维尔建筑事务所”(Roge rs Marvel Architects,PLLC),
  11.多家庭住宅建筑(Multi-family Housing)“基什房”(GishApartments),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杰罗姆·金建筑事务所”(Office ofJerome King),
  12.多家庭住宅建筑(Multi-famlIy Housing)“OneEbven混合用途住宅”(OneEIeven Mixed-UseDeveIopment),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镇”雷姆森·哈利·赫平建筑事务所”(Remson J Haley l Herpin Architects,APAC),
  13.多家庭住宅建筑(Multi-familyHouslng)“福摩萨1140住宅”(Formosa 1140),加利福尼亚州西好莱坞洛坎,奥赫利建筑师事务所(LorcanO Herlihy Architects),
  14.多家庭住宅建筑(Multi-familyHousing)“狩猎住宅”(SafariD rive),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米勒,赫尔建筑事务所”(MillerIHullPartnership);
  15.多家庭住宅建筑(Multi-famiIvHouslnq).“切斯特希尔供水系统住房”(Waterworks at Chestnut Hill),马萨诸塞州切斯特希尔“冈德建筑事务所”(Gund Partnership),
  16.特殊住宅(Special Housing)“走上第五级住宅”(Step Up)on5th),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皮尤·斯卡帕建筑事务所(Pugh Scarpa),
  17.特殊住宅(Specal Housing)·“住宅楼”(The Houslng Tower),马萨诸塞州斯托克布里奇”罗斯·古根海姆工作室”(The Rose GuggenhelmerStudio),
  18.特殊住宅(special Housing)“斯沃斯莫尔学院学生宿舍”(Swarthmore College Residence Halls),宾夕法尼亚州斯沃斯莫尔”威廉·罗恩建筑事务所“(Wtlolam Rawn AssociatesArchitects Inc)。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