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职生的人才培养与新冠疫情

卢珊
  
海风
2020年2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我们的祖先一直与各种自然灾害搏斗。我们的民族是勇敢神圣伟大不可侵犯的,总有些东西是不能亵渎的。山挡住,就移了它,于是有了愚公移山;天破了,炼石来补,女娲补天出现了;洪水来了,不问先知,挖河渠疏通,大禹治水救了万民;在东海淹死,精卫就把东海填平;被太阳曝晒,后羿就把太阳射下来;中国人的祖先用这样的文学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我们在摇篮里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这就是中国屹立至今的原因。我们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高职生人格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更是体现出了中国文学对于高职生人格培养的优越性。唯有中国,唯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才能上下齐心,军民团结,众志成城,科学施策,携手抗疫,共克时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确保国泰民安。

毛泽东曾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盛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已成为炎黄子孙的心理维系,影响乃至主宰着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之于人,正如水之于鱼,一方水养一方鱼。人格是文化的产物。构成高职生人格要素核心是内在素养,即精神境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而文化素养是现代人格的基础,文化能塑造人的性格。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文学使人善辨。”中国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高职生人格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高职阶段的学生朝气蓬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有所欠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趋于成型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高职生必须充分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树立正确的三观,做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大学生。

一、中国文学有助于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大学是一个复杂的交际圈,生活就是一个未知数。我们无法预知室友矛盾,情感困惑,考试失利,活动失败等,特别是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绝不能灰心丧气,必须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战胜疫情。

(一)胸襟豁达,积极面对生活

著名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文学让我们懂得了:既然命不由人,何必苦苦纠结。河流不会因为一艘沉船就干涸,春天也不会因为一棵枯树而离开。它教会我们要尊重现实,没有必要计较一时得失,及时收拾好心情,再次出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海职业学院的同学们以画寄情,以画盼春。他们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抗疫”的心意融入到作品中,借助丰富的色彩、灵动的线条勾画出自己对抗疫工作的支持和对胜利的期待。

(二)转变思维定势,选择积极的心理暗示,转移消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态,是走向成功,实现个人目标的灵丹妙药。学会转换角度看问题,转变思维定势,运用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给自己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反复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会让自己产生一种深信的态度。《老男孩之猛龙过江》有道:“当你有了一个坚定的信仰,全世界都会帮你实现它。”中国文学中隐藏着一股神奇的力量,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效果。俗话说,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成为现实。

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这深深鼓舞了北海职业学院青年学子。唐欣欣同学说,此次疫情来势汹汹,每个人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努力奋斗着,我们应该想到的是,不管自己是“几零后”,更多的是要成为“努力后”、“奋斗后”。我们只要深信武汉必胜!中国必胜!则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三)生活幽默化

幽默能够拯救一个人几乎崩溃的情绪。张爱玲《天才梦》中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不如在遭遇困难的时候告诉自己,我正在掐死这些该死的小妖精。幽默实在是一份消除负面情绪的良药。无论任何困境,我们总能从中国文学中得到最大的启示。

疫情当前,幽默是建设性防御机制的一种,也是最为积极、成熟的防御机制之一,以幽默的语言来应对紧张的情境,不知不觉中便化解了尴尬的场面或困境。为了做好村里的防疫宣传工作,北海职业学院邱伟鸿同学对村民说“宁把脑袋睡扁,绝不外出冒险。”

(四)抛弃怨言,悦纳自我

李白有日:“天生我才必有用。”多读读中国文学,我们必定能拥有健康的心理,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做出客观的评价,不一味否定,也不会狂妄自大,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学会肯定自我,悦纳自我。

2020年2月7日,中研科技园开始复工,北海职业学院龙承满同学顶着疫情的压力按时赶到中山复工。由于公司订单紧张,加班是常有的事。遇上加班,龙承满每天早上9点就铆在岗位上,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才下班,每天工作近11个小时。每天都毫无怨言地承担着每一项突如其来的任务。他说:“能够在疫情期间让货物及时交货,即使自己加班加点辛苦点也是值得的。”实习时,他只是从事简单的线上封口作业。他在初级工作岗位上始终不忘初心,在熟练掌握学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将步进电机的PLC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等相关专业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虚心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半个月后,他被调去学习操作单口面膜机。不久,他就能单独操作六头全自动面膜机。经过努力,他晋升为技术员。

二、中国文学有助于培养甘于奉献的奋斗精神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高校的大学生,唯有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自己的青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辉。高职生应尽早成为对社会有奉献的当代大学生。

中国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素质,众多文学家本就是品格高尚之士。中国人强调“文如其人”。孟子“舍生取义”的道义精神,孔子“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都是培养高职生良好道德素养的深厚文化基础,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砥砺品格,磨练坚强意志

俗话说:“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高职生只有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孟子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从孟子的文学作品中可见,想要获得卓越的才能,形成完善的品格,达到崇高的道德境界,真正要做到对社会有贡献,就必须自觉地接受各种严酷环境的磨练和艰难挫折的考验。

北海职业学院汪凯健同学曾入伍参军,2020年1月14日,他到湖北孝感拜访战友和同学,遇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道路封锁无法回家的情况下,他选择和朋友一起加入孝感“饿了么”电商平台,成为一名“骑士”,为社区群众配送物资,保障社区居民所需。“既然遇到了,就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汪凯健说。在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正是每一个勇于奉献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了一座城。

(二)传承志愿服务精神,挑起时代担当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这是雷锋曾在日记里给自己提的三个问题。

高职生必须担当起时代的责任,明确社会责任,即明确自己在社会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履行责任。这样才能形成社会责任认同,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以诗文为教化手段的文学功用观是古代最重要的文学观念。古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杜甫。他们挑起了时代的担当,把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升华为仁民爱国之情。这对培养高职生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有着巨大的影响,对培养高职生的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海职业学院韦雪芳同学在柳州柳城县太平镇板贡村村口张贴新冠肺炎疫情宣传海报,为居民讲解新冠肺炎的知识,为过往车辆人员测量体温并登记信息。她说“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这是青年应该做的事情。疫情还没有结束,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加油中国!”

疫情当前,北海职业学院青年担起自身的时代责任,纷纷投身战“疫”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他们的身影遍布在不同的城市中、村落里,他们争做抗击疫情的“先锋”,为家乡筑起坚实可靠的“防护墙”,守护一方平安。

(三)弘扬传统文化,爱心奉献社会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论是唐代诗人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还是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奉献的精华。当代高职生应该从中国文学中得到熏陶,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奉献爱心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岂日无衣,与子同裳”。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期,北海职业学院学生倾尽全力,爱心战疫,踊跃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黎云同学此前志愿参加了家乡防控疫情纪录片的拍摄工作,接到捐款通知后,他毫不犹豫地将平时勤工助学挣来的300元钱转给了团支书。他说到:“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组织需要的时候出一份力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祝愿国家早日战胜疫情!”陈烽同学捐了66.66元,他说6是吉利的数字,在青年人的语言里面代表了一切顺顺利利,这也是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相信中国必胜,武汉必胜,我们一定能赢。

涓滴之水汇成海,颗颗爱心战疫情。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跟党初心,汇聚潺潺暖流,用青春力量为这场战“疫”筑起了一道爱心“防护墙”。

(四)发挥专业优势,为社会创造温暖

清代诗人赵翼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从中国文学中得到警醒,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民族复兴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前人已经取得伟大成绩的基础上,承担起这个事业赋予的重任,储备丰富的知识干粮,不断实践,勇于竞争,发挥专业优势,大胆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温暖。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病毒无情人有情,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面前,北海职业学院学生发挥所长,创作了一批文学、艺术作品,用文化温暖心灵,以艺术传递真情,鼓舞士气、凝心聚力、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中国文学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有助于高职生在三观不正、文化缺失、道德沦丧的危机中重建健全的人格,成为自尊自强、乐观向上、阳光自信、宽宏大量、责任担当、奉献社会的有用之才。当代高职生必须更多地接触中国文学,吸取其精华,健全和谐人格,传承中华文化。

(作者供职于北海职业学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