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透视概论”课的反思

张雅莉
  
海风
2020年1期

“透视概论”作为透视课程的绪论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透视学的发展史及应用;掌握透视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通过本课程让学生对“透视”这一科目有一个总的认识。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掌握透视学中的基本概念,教学的难点是:对透视学中基本概念及名词的理解,教学的关键是:学生需要理解透视的科学性,建立起三维空间的意识及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

“透视概论”课,经过多年级高职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需要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问题一: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差,对老师提出的“名词”“概论”等无法对号入座,影响学生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问题二:学生对“透视画面”与“绘画画面”的概念互相混淆,影响对其相关知识的理解。

问题三:本课程涉及的“名词”太多,学生一时无法完全理解和接受,以至于一节课听下来,学生失去了学好“透视”这一门课程的信心。

问题四:对于透视规律的理解,学生听课之后还是一知半解。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调查了本校多个设计专业的多个年级学生情况,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美术基础、接受能力、思维方式等情况:一是:80%的学生入学前没有任何的美术基本功和美术生必备的写生实训训练。二是: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希望老师将课程的进度放慢。三是:学生刚刚入学,习惯性思维方式一时难以改变,新的思维方式的建立需要时间。

分析表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经过多方的探讨和研究之后,找到以下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通过“实物模型”的制作,使学生尽快建立空间意识及三维的空间想象能力

透视构成必备的三个要素是:视点(眼睛)、物体、透视画面。

视点(眼睛):透视的生理器官,也就是作图者观察物体的主观条件。

物体:被透视的对象,以及作图者所要描绘和表现物体形象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结果,它是眼睛在一定位置上观看被视物体形成的特定透视形,并被固定下来的场所。

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一幅透视图的最后效果,透视学中所有的名词、概念都涵盖在这一关系中,通常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画好教学挂图,学生观察图例来解决这一难题,而这一次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将这一图例“实物化”、“模型化”。

教师课下需要准备如下材料:木板40X50cm、玻璃40X20cm、橡皮泥制作的小人高8~lOcm、线绳数根、玻璃胶一管、立体几何型2~3个、圆规、直尺等。教师在讲课之前,先使学生在视点(眼睛)、物体、透视画面之间建立一个立体的“透视模型”。

这个透视模型就是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临时粘贴起来,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来完成这个过程,当这个模型建好了,学生的空间意识也就在直观操作过程中建立起来了,空间意识的建立是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的前提。这个模型对于区分和理解“透视画面”与“绘画画面”的概念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透视平面”的玻璃板,在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形产生的平面。显然,这“画面”不是我们实际作画的画纸和画布,而是我们借以研究透视形的假想平面。写生,就是将这假想中的透明画面上显示的图形,同样缩小或放大到画纸上,这个画纸上的图形就是“绘绘画画”。接下来用圆规和直尺在透视画面上。表示出相关的名词和概念。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众多的透视名词了,而这些名词的理解为以后学习透视规律和绘制透视图起的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立体构成,制作几何形教具,加强学生,“结构意识”建立,加速理解“客观形象”与“视觉形象”的关系,是学生快速理解透视造型的关键

在入学初期,学生对物质的形体结构缺乏理性认识,包括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对视觉形象的认识。在学生缺乏“结构认识”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的按常规方式传授透视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不能完全透彻的理解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本人通过“透视概论”,这一课的分析、总结并采用的手段是:给学生提供立体构成的知识和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研究几何形体的制作原理和制作过程。并布置任务完成圆柱体、圆锥体、棱柱体、棱锥体、十二面体、二十面体、各种贯穿体等的立体制作模型及平面展开图。通过完成以上的制作,学生对客观形体结构的认识完成了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过程。

再将学生制作的几何形体摆放在静物台上,学生在某一角度观察的过程中会发现:形状相同的多边形“面”为什么会各有不同的形状变化?长度相同的棱长为什么看上去就是不等长呢?为什么很长的棱柱放倒了对着看就会变短?这时候,学生会自觉地探索透视现象,渴望透视知识。学生由制作几何形体到绘制几何形体效果图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体会由客观形象到视觉形象的变化过程。其中起着制约和支配作用的因素是“透视现象”。

三、在“透视概论”一课中,运用“实例分析法”总结透视规律,能够使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透视规律

“透视概论”一课中需要学生准备一些风景、建筑物、街道、马路等的实物照片,就是引导学生在照片中体会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然后用直线将透视的方向分析出来。通过实例分析得到的透视规律。①近大远小;②空中的所有平行变线消失于一点;③视平线以上的物体近高远低,向下消失,视平线以下的物体近低远高向上消失,最后汇聚与视平线;④近者清晰,远者模糊。

以上透视规律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来,学生就会透彻的理解和认知。实例分析这一过程操作起来很简单,却能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研究知识的快乐,发现科学真理的欣慰,为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理解透视图绘制原理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重视“效果图赏析”环节,使学生意识到透视知识的应用价值,以目的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透视图的基本任务就是在画面上画出使我们如同在某一个固定位置和角度看到的三维空间物体。使之近似于人的直接视觉所见的景象。透视图画法作为一种科学的制图方法,不仅只是因为它能制作酷似人的视觉观看三维景物时所产生的强烈而逼真的空间深度感觉,而且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绘画和设计,可按比例测算出画面的尺寸和距离,其空间是“可测空间”。可以说绘画决定了透视学的形成和发展,但在现代大众传播的兴盛时代,透视画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绘画范畴,而是通过报纸,电视、新闻杂志等多种媒体,渗透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业造型等多科多领域。

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可分为公共、商业、住宅建筑等。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自己的生活空间更加实用、美观并能表达个性的效果,因而透视图变以其直观、方便沟通的特点在设计中得到大量的运用。

城市规划包括建筑、土木、园林、交通等综合性因素,并包括了再发展计划和地域开发计划,其设计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工作。而城市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大众传媒的推进,有关建设方面的透视图便扮演者更加重要的角色。

工业造型透视的应用范围极广,从小的儿童玩具到大件的家用电器、交通工具以及宇宙飞船在内,都会在制造前的设计阶段经常用到,它是设计师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最直观的方式,在设计师和用户之间起着良好的沟通作用。

其他领域包括道理、桥梁、隧道、港口等建筑工程的透视图,在设计过程中也被广泛的利用,其原因便是这种形式能够表现出宽阔的视野。

随着发展的需要,各类设计方案由构思阶段到设计完成以及多媒体的宣传、介绍、透视图的利用已越来越多。

通过以上应用领域的介绍和效果图的赏析,同学们可以体会到透视课程对于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应用范围之广就意味着就业方向的广阔,通过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来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总结以上的教学方法来完成“透视概论”这一课,是本人新的思路和想法,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和改进,这样的“透视概论”课程设计需要四课时(每课时45分钟)来完成。不过,它所起的作用将使整个课程的完成事半功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项目名称: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子课题《教师学科课堂教学反思行为研究》的科研成果,项目编号:160811004IB-JXXWYJL780002。作者供职于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