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改革开放40年国有企业治理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创新

谢晓红
  
海风
2020年1期

文章以改革开放40年国有企业治理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创新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从最初国企治理改革开始入手,分析国有企业治理理论,对国有企业治理实践创新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直以来,相关学者对于国有企业治理理论及实践均有着较高的关注程度,主要目的在于寻找一个有效的治理结构,增强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如今国有企业治理改革已经历经40个年头,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理论与创新实践经验内容,这既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结果,对于全球国有企业改革也带来了一定的指导与参考。

一、国有企业治理理论的发展

(一)以“两权分离”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在企业治理方面,采用“两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下放经营权,主要目的是激发企业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经营活力。两权分离可以说是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必经阶段,尤其是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所有者受限于自身精力,无法同时兼顾企业方方面面,必然会进行“两权”分离。通过进行两权分离改革,促使国营企业向国有企业转变,更有助于国企后续发展。但这种改革模式依然存在一定缺陷问题,比较典型的问题是委托者与代理者之前难以达成利益共识,比如委托者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代理者出于自身利益,自然希望自己获得更多收益。若这一矛盾不及时解决,很容易导致代理者行为失范,对于企业整体利益提升带来严重影响。

(二)以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的产权制度改革

为有效解决上述矛盾问题,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在国有企业之中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经营制度,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企所有者与代理者之间的矛盾问题,但也衍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方面,人员流失速度在加快,国有企业本质上与现代企业仍以一定的冲突,现代企业规则无法完全适应国有企业,导致国有企业前景不明确,从而出现大量人才流失问题。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员工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国企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从大环境来看,企业资本市场在国内仍有着很大的发展完善空间,产权制度改革仍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限制了国企改革效果提升。

(三)以层级制和市场化理论并举的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通过引入现代企业制度,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尽管有着庞大的企业数量,却很少有“独当一面”的龙头企业,强调“放权让利”在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效果已经微乎其微,过于依赖市场自主调节,很难使得国企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因此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宣布成立国务院国资委,从而在层级制理论指导下,引导政府介入其中,通过政府进行宏观调,在政府的帮助下。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快战略重组,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与能力。

(四)混合所有制理论下的国有企业改革

当前国企历经40年的发展,在企业改革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具体企业治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代理人综合素质仍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董事会、监事会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激励机制过于单一,激励效果不佳等等。纵观国外,混合所有制理论发展已经日臻成熟,从而为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许多借鉴经验。例如在发达国家日本,在混合制国企改革方面,基于企业不同性质,采用针对性改革措施。比如针对电信公司,通过从法律层面入手,要求政府持股在30%以上,尤其是在涉及到公共安全和信息安全领域,政府需要占据绝对的持股比例,以保证政府在其中的影响力。我们在参考借鉴上述混合制改革经验的同时,还应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在具体的借鉴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道路。

二、国有企业治理实践创新

(一)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

在具体实践方面,一是提出了采用三年时间,针对国民经济进行集中整顿改革,在此基础上,在国有企业经营方面实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希望弱化国有股份在企业中的地位,采用自然人股东按照股权原则,通过成立董事会,由企业选择国有资产代表人,负责行使监督权和决策权,希望激发企业经营活力。二是实施厂长承包责任制,积极探索经济责任承包制,辽宁省众多国有企业率先作为经济责任承包制的试点,在看到实效后,随后以点及面,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这种“放权让利,盈亏自负”的改革方式虽然显著提升了国企经济效益,但国家财政收入却出现明显下滑西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腐败滋生,因此需要加强内部约束机制约束,改善国企内部腐败问题。

(二)以公司制为引领的企业组织体系建设

从上述改革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仅仅在传统经济体制的大框架之下,实施“放权让利,盈亏自负”并不可行,还需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部规范化控制。首先需要在现有机制之上,探索适合国企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引导国企向公司制转化,通过进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其次,针对现有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强改制和重组,集中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最后,在国企内部,基于自身实际,建立现代企业组织架构,通过进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设置,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决策的合理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证券市场,比如在上海、深圳建立证券交易所,从为现代国有企业治理建立配套的外部资本市场,引入资本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国有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国有企业改革顺利推进。

(三)市场竞争理论指导下的国退民进

该阶段的国有企业治理在改革实践方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引入采用层级治理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的指导下,注重加强国有企业重组,但由于关于国民经济命脉的核心企业牵涉的利益关系较为复杂,自身涉及面比较广,因此企业重组难度往往非常大。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通过成立国资委代表国家作为出资人,结合中央出台的一系列行政法规,促进中央企业之间以及中央企业和地方优质国有企业进行战略重组。比如1996年,国家经贸委宣布在未来几年将重点扶植宝钢、海尔、江南造船等企业,从而使其成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二是引入市场化治理理论,在市场规律的指导下,立足于企业内部,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同时采用各种方式,做好职业经理人的选拔,针对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决策权,应进一步放宽,从而更好的激发企业内部经营活力。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省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会制度,立足于企业内部,做好“三项制度”的改革,国企用人用工制度得到了有效的优化。

(四)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

首先,采取分类改革的措施,基于企业不同类型,采取针对改革措施,比如通过将国有企业划分为公益性企业和竞争性企业,并分别取不同的改革制度二是强调混改体系的系统改革,国家通过颁布“1+N”政策,比如《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等,针对企业改革操作过程以及企业改制的重要环节的规性提高了重视程度。三是和市场化改革同步推进,当前企业所采用的政策和手段开始向法律和市场化方向靠拢,在中国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利用市场手段,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总结

我国国有企业历经40年的改革,当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对国企治理理论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充分认识了解国有企业治理改革实践创新措施,能够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推动后续国企治理实现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作者供职于黑龙江龙煤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