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建生态文明校园,育环境教育之花

苏少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80期

笔者所在的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光大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是一所有19个教学班的小学。作为校长,从笔者接管这所小学开始快有三个年头了。在这段时间里,笔者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进而挖掘梳理,并依托水乡文化,将其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水润和美”的育人文化,定下了“建生态文明校园,育环境教育之花”的规划。下面,笔者从提升教育条件、建生态文明校园,以及深耕办学特色、育环境教育之花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依托水乡文化,做学校发展规划

顺德水乡,河涌交错,具有悠久的水乡文化。光大小学位于河涌漫布、水流丰沛的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勒流的河水在学校周边蜿蜒而过,形成半岛区域,如一湾清泓源源不断滋养着这片人文之地。在新的行政班子接手学校工作后,我们依托水乡文化,将其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水润和美”的育人文化,对学校未来发展做了新的规划。

通过对学校办学理念进行挖掘梳理,我校以“水文化”作为文化依托,以“环境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将光大小学打造成一所具有水乡韵味、岭南风情、人文气息浓郁、思想内涵深厚的花园式绿色学校。营造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在这里愉快地成长,教师在这里舒心地教学,文化在这里有力地传承和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定下了“建生态文明校园,育环境教育之花”的规划。

二、提升教育条件,建生态文明校园

就一所乡村小学来说,我校原来的校园环境一般,除了长期种下的一些榕树、芒果树以外,在校园里缺少种植基地,绿化率较低,绿植的品种也不丰富,环境教育的气氛也不够浓厚。为了提升教育条件,建成生态文明校园,我校积极规划,集思广益做设计,利用有限的空间配置必须的设施设备。

提升教育条件,只有规划是不行的,还需要资金到位,建设落实。因此,我们多方筹措,争取上级领导部门支持、争取管区居委居民的支持、争取社会热心教育人士的支持,解决资金问题,让我们的规划设计得以实施。

(一)建和谐生态花园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国家要建设美丽中国,社区要建设美丽乡村,我校也要建设美丽校园。学校经过科学规划,在教学楼顶建设花槽,种下杜鹃花,在西晒强烈的教学楼层的阳台护栏建设花槽,种下黄蝉花。如今,教学楼繁花似锦,既是美化遮阳,在学生感受到绿化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生态环保的种子。

按照规划,我校加大建设力度,在校园的涌边护栏处建设了三处小花园,名为“明德园”“容智园”“奋楫园”。三个小花园的命名,融入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光以明德,大以容智”。明德园、容智园,希望学生成长为有光明之德、才德兼备、博学善思、有高远志向的人,光大龙舟池旁的“奋楫园”,意思是百舸争流,奋力划桨的人会首先到达,希望学生树立目标,积极拼搏,不负韶华。小花园中由师生亲手载下的玫瑰花、栀子花、龙船花等也纷纷饱含了对培育学生的美好寓意。

花园建成,也成为了学生的劳动基地,需要全体师生学习更多的环保知识,付出更多的实践劳动,共同维护这一片生态花园。

(二)筑百米文化长廊

生态花园建成了,也是美丽校园建设的开始。如何建设美丽的校园呢,笔者认为,“和谐”是美丽校园的根本,它就像是一颗参天大树的根,只有根茎牢固,树木才能健康发展。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和谐的校园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做基础。如果学生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

光大小学于1993年落成,教学楼与综合楼之间距离较远,无长廊连通,师生日常往来,日晒雨淋,有所不便,为学校建一条长廊,是历任校长和师生的希望。为改善环境,上级教育部门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共同精心筹备,建设了百米文化长廊。该文化长廊既能给师生们遮阳挡雨,又能让师生们在这里进行休闲阅读、交流论道、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命名为:启慧廊,2021年10月正式启用。由此,我校校园文化又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三、深耕办学特色,育环境教育之花

“环境保护教育”作为我校的特色教育,一直以来我们都勤耕不辍,形成了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建设了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每年举办“环保文化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知识、甚至带动光大社区群众加入环保队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以课题研究作为引领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国如何持续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生态文明教育不可缺位。小学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备军,他们的生态伦理实践奠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因此,环境教育应成为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环境教育是我校的特色教育,我们提出主题式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一至六年级的环境教育系统化、教学评一体化,通过整合《道德与法治》的内容,结合多年积累的教育资源,以“共建美丽校园、共筑美好家园、共创美满生活”三大主题,开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实现目标拟定、内容设计、教学实施、终端评价等环节的科学管理。

我们定出了课题研究的三大目标:一是通过本课题研究开发三大主题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二是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主题式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对策;三是创建一套能反映学生环保素养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们确立了三大主题,即“共建美丽校园”“共筑美好家园”“共创美满生活”,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意图,拟定了贯穿一至六年级环境教育学习的主线。

经过两年的深入研究,全体教师的积极教学实践,我校环境教育的特色得到进一步夯实,环境教育系统化了,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都得到提升。我校获“2020年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称号,成功申报建立“绿色小记者站”,优先报道学校的环境教育动态。学校还申报“全国生态环境教育百强学校”。

(二)以实践活动作为依托

每一年都有很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主题节日,如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学校都会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尤其是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地球熄灯1小时”活动,学校非常重视,以活动的形式倡导节能环保。为了更好落实教育,我们把3-4月份定为“环保文化节”,以主题性节日的方式,把各种环境教育活动集合到一起进行,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在文化节里,既有集中教授《道德与法治》中的环境教育课程,又有主题班队活动、学生的环保素养比赛、环保实践活动等,以文化节为载体,传播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新风尚。

学校组织学生系统、有序地开展环境教育,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环保认识,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校园环境洁净了,学生环保行为更自觉了,如很多学生都能自备垃圾袋,他们更懂爱护绿化、低碳节能,越来越多学生加入到“绿色小卫士”队伍中。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得到教育,还能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活动,拉动家长也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如每年的“地球1小时”,用各种方式感受节能环保的可贵。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环境教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教育,我们一直在坚持。我校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继续以环境教育促进“五育”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李  源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