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醉龙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课程的探究

张斌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80期

【摘要】本文以小学五年级美术课程为例,探讨中山非遗文化——“长洲醉龙”如何融入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课程,从了解学情及非遗传承现状出发,寻找融合切入点,探索融入教学实践的路径,让非遗文化得以传承、推广,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获得设计应用能力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醉龙文化;非遗传承;“设计·应用”领域

中山是岭南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洲醉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明珠。近些年,我校为促进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了解中山的非遗文化,培养学生对本土民俗文化的喜爱和认同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醉龙传承的探索与实践,也为传承“长洲醉龙”非遗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小学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基础阵地,非遗文化能够为美术教学提供本土特色素材,将非遗与学科课程融合,成为非遗传承的新方式。作为“长洲醉龙”发源地的美术教育人,我们应积极思考与探索,让美术教学与“醉龙”传承融合,以达到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能力素养,传承“醉龙”文化的目的。

一、依据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课程特点,了解“醉龙”传承需要,寻找融合最佳切入点

《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学习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同时还需关注美术与社会生活,“设计·应用”领域课程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绝佳“桥梁”。如,现代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就涵盖了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多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设计·应用”还将涉及更多的生活领域。

“长洲醉龙”流传至今,由于多元化生活的冲击、经济发展的影响,“醉龙”的传承现状并不理想。问卷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对“醉龙”的历史与知识的了解匮乏,作为一种本土文化,不被本地学生所了解、熟知并传承,这种文化就是无根之树,无法枝繁叶茂。“醉龙舞”是民俗舞蹈,虽与美术学科特点相去甚远,但是“醉龙舞”的造型美、道具美、文化美与美术是相通的。因此,我们以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宣传、弘扬“醉龙非遗文化”为切入点,结合美术“设计·应用”领域的五年级课标要求,设计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有趣、有质量的美术“设计·应用”课程,有效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素养。

二、紧扣年级教学目标,替换“醉龙”内容载体,实现“双标”同时达成

岭南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材中“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较多,具体包括平面、立体造型、纹样设计、色彩知识等。美术新课标中五、六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为: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我们分析“醉龙文化传承”这一社会生活题材,探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联系“醉龙文化传承”的实际需求,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希望打造一个“长洲醉龙,非遗传承”的系列课程。

如何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又能将非遗传承这一教学目标同时达成呢?我们想到了替换内容载体的方法,首先,我们将岭南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材中所有的“设计·应用”领域课程找出来;接着,我们分析并匹配“醉龙”传承的相关内容,比如,《做个胸卡送老人》与《醉龙知识卡》、《多彩的民族纹样》与《醉龙小纹样》、《呼唤环保的小招贴》与《醉龙小招贴》《醉龙展览小门票》、《我为奥运做贡献》与《我为非遗做贡献》等,这些教学内容,知识能力目标接近,价值观培养趋同;最后,我们替换内容载体,让醉龙与学生更贴近,用非遗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增加教学负担,既能达到课标要求的知识能力目标,也能达到传承“醉龙”非遗文化的目标。

三、引导观察体验,鼓励巧思妙想,让学生体会“醉龙”非遗“设计·应用”造型与制作的乐趣

1.学习平面造型设计知识,设计描绘“醉龙”造型之美

“醉龙”起源于宋,盛于明清,原为即兴的祭祀跳神舞蹈,后发展成特殊的道具舞蹈。“醉龙”祭祀巡游过程复杂,舞蹈中融入南拳马步及对打招式,套路众多,姿态优美,木雕龙道具色彩鲜明,造型精致美观,搭配酒坛、狮鼓等其它道具,让巡游表演极具观赏性。我们将“醉龙”表演的招式造型及道具造型引入课堂教学,课前组织学生搜集醉龙知识、带领学生观看“醉龙”舞巡游视频、观赏木雕龙实物道具,让学生熟悉“醉龙”舞的表演招式造型及各类道具造型,为接下来的设计绘制积累素材;课堂上,教师再创设具体情境,制作《醉龙知识卡》,向学生普及醉龙文化知识;《醉龙小纹样》的精美传统纹样设计,装饰T恤、背包等及日常生活用品,为普通的物件打上“醉龙”特殊的非遗记号;结合社区、学校的“醉龙”文化艺术节活动,设计《醉龙小标志》《醉龙小招贴》,宣传、推广醉龙传承活动,让学生了解美术“设计·应用”知识的实用性,等等。各种平面造型设计的作业与“醉龙”深度结合,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掌握了平面设计应用知识,又让“醉龙”非遗文化深入学生心灵。

2.体验多种媒材立体造型的乐趣,制作“醉龙”非遗手办、纪念品

非遗手办、纪念品,近年来极受大众的青睐,它可以很好地宣传、发展非遗文化,拉近大众和非遗的距离。手办、纪念品的设计与制作与美术课堂中的手工制作具有高度重合性。我们以手办、文创纪念品为载体,开展美术“设计·应用”活动教学。课前,先借助问卷了解学生对手办、纪念品喜爱的类型及兴趣点,分组讨论并收集、购买制作需要的材料;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创意、设计制作的方法以及各种媒材的加工方法,并进行实践设计创作和装饰,设计制作出许多精巧、美观的醉龙小手办、小饰(礼)品,比如,软陶、轻黏土等软性材料制作的“醉龙”道具小挂饰、冰箱贴、趣味首饰、耳饰、发卡、发箍等,可爱又特别;软陶、黏土与废旧材料制作的装饰瓶、笔筒、挂盘、手机壳、钥匙扣等,美观又实用;综合材料制作的“醉龙”明信片、醉龙玩具、抱枕等,巧心又好玩……学生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媒材的加工手法和立体造型的技巧,各种类型醉龙手办、纪念品既丰富了“醉龙”文化宣传推广的方式,也装点了身边的环境,美化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四、结合学校“醉龙”传承活动,展示学生设计制作成果,激励学生继续学习与设计创新

我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学校有多种形式的“醉龙”传承活动,“醉龙”舞蹈、“醉龙”操、社团活动、特色班级等,也会举行学校的“醉龙”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上,我们将学生的“醉龙”作品分类展示,请学生自己做展示解说员,现场向前来观赏的教师和学生做设计制作说明,获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尤其是“醉龙”手办和纪念礼(饰)品,受到观众的热捧,这很新颖、有趣,“醉龙”很容易就被关注、被记住,非遗文化不知不觉走进学生们的心灵。

而现场收获的赞扬与肯定,也让“小设计师”们收获喜悦和成就感。从摸索学习到设计描绘、从收集材料到造型制作、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经历了一个从懵懂到清晰,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醉龙”更加了解、更加亲近,成就感还会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新的学习,为后续的设计、造型、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上几点,是我们在“醉龙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课程的一些思考与尝试,在初步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义务教育美术教学中,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与当地文化相契合,用身边的素材发掘美术课堂的新意,用美术课程传承非遗文化的魅力,并以此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教师还需要更加努力,探寻更多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何新宇,徐钊惠.本土“非遗”融入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OL].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67304239.html.

[2]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OL].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

194730858.html.

[3]严明.文化融合下的岭南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岭南舞蹈作品《醉龙》的创作思考[J].戏剧之家,2022(1):123-124.

责任编辑  陈小凤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