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我的DV 发烧路线图

李 杰
  
数码影像时代
2009年2期

  我叫李杰,上海人,生于1973年,我的童年时期也就是八十年代初,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不久,是一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渐转换,但物资贫乏的年代。为了能让家里有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时候年纪还不大的我,在父亲的影响和带领下,频繁出入于电子元器件市场和商店。几乎是全家齐上阵花了一年的时间成功装配完成了我家第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这都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吧!有了这个成功的开端,我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十多年的自学和实践,在电子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提高,1996年我成立了上海申雄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无线电通信工程以及产品设计的业务。我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一个技术型的“老板”,这也为我成为一名摄像机发烧友奠定了经济基础。
  
  标清DV三部曲
  
  曾几何时,我就有了想买一台DV摄像机的念头。大概是2000年,我带着对现代电子产品的强烈憧憬来到了上海的市百一店,花了将近6000元买了我的第台摄像机——JVC DVL300单片1/6寸CCD的DV机,6000元对于当时28岁的我来说可是笔不小的开销,我对机器可谓爱不释手,晚上睡觉还把它放在枕边。在似懂非懂的拍摄了一年后,突然有一天在商店里看到了体积小巧而且价格便宜的Panasanic DS60,只要三千多,太便宜了,于是没进行什么思想斗争我就买下了我的第二台DV机,这样一来体积大小似乎成为了我选择的条件。
  
  或许是心血来潮,不久我对手上的两台机器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于是我经常在杂志和影视报刊上关注起DV机的发展动态来。看电视的时候我觉得画面的质量似乎总是比我拍的清晰许多,于是我请教了一些电视台的朋友,这才发现他们的机器不论在画质还是体积上都远远的超过了我的DV机,从这天起我脑子里第一次有了Betacam的印象。我的选择目标便转向了它,但是我去经销商处一打听,乖乖一台数字Betacam摄像机要40多万元,我差点没有晕过去,一下子便打消了对这机器的念头。
  经过了价格和画质的权衡后我在2003年买下了佳能3CCD的XL1S(XL1的改进版),当时还是台很不错的机器,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在用它画面虽比不上Betacam,但是在普通CRT电视机上的表现已远远超越了以前的产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我长途旅行时总带着它,虽然有些沉,但是对于我85公斤的体重来说还是不在话下。由于对DV拍摄的执着和热情,我在短短的几年里积攒了满满一抽屉的DV带,大部分是朋友结婚,家人聚会,旅游风景的一些素材,虽然说没有什么像样的作品,但是记录下了我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和祖国的大好河山。
  
  高清:继续发烧
  
  直到2006年我在好朋友家中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Sony高清摄像机FX1E。他给我做了简短的介绍并让我看了用FX1E拍摄的素材,画面总体通透。细腻。当时心里的第一感觉就是它了,再来一台,贵一点也无所谓,一打听2万来块完全可以接受。砍价、拆包,把玩,整个过程如同以前每一次的购机体验。机器握在手中,深刻感受到高清这个神奇的概念。之后我又添置了46英寸Sony全高清电视机和Ps3。由于前期采用高清拍摄,所以做后期编辑的电脑力不从心了,于是我又当机立断给电脑升级。在网上我也经常搜索一下其他发烧友的高清拍摄和后期编辑的心得体会,在其中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我也有幸参加了DVCC组织的几次高清鉴赏会,受益匪浅。
  在一次佳能的展示会上我又购置了一台XH A1。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和揣摩,我对高清以及高清摄像机的记录格式、技术指标、器材型号都已有了相当的了解,我对高清图像的质量也慢慢的越来越挑剔。4:2:2色彩取样,2/3英寸CCD等这些指标成为了我购买下一台摄像机的技术标准,之后我反复比较了几款ENG机器的性价比,最终购买了Panasonic的HPX500摄像机。这款P2卡高清摄像机采用全新IT工作流程,这也是将来的发展方向,同时由于抛弃了传统复杂的机械走带机构,因此摄像机的价格比同性能用磁带的机子要便宜不少,这是我选择它的最重要的理由。2008年年底大幅度降价的Sony PMW-EX1进入了我的视线。其实我对它的关注已经有一年了。由于工作繁忙和它较高的价格因素我一直没能下决心去尝试它。如今三万八千元的价格对于一款1/2英寸感光器件、1920×1080分辨率的机器来说可谓物有所值,这就是我最近人手的一款DV。
  回首8年来的DV学习历程,我花去了数目相当可观的金钱,但是换来的是知识,这也是我的财富。要说遗憾就是没能有一部满意的作品,希望能有一天与朋友合作拍摄部短片,相互学习,我认为对于一个发烧友来说只有这样才算完美。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