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霸王社团”的幸福瞬间等

——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信息科技协会

刘艾琳
  
数码影像时代
2008年4期

  被访人
  冯宝瑞 学生信息科技协会 应用技术部部长
  呼世平 学生信息科技协会 宣传部部长
  彭强 学生信息科技协会 人力资源部部长
  2007年3月24日下午,阳光明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初见三个大男生,高高瘦瘦的身影,在暖暖的阳光下显得安静而腼腆。但一聊起他们的社团,个个脸上都洋溢起温馨又略带骄傲的笑容,仿佛提起了他们最心爱的宝贝。
  
  “霸王”网协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信息科技协会(以下简称“网协”)已成立10年有余,深厚的社团历史根基让网协在学校的各领域发芽展枝,结出了累累硕果。
  网协在学校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可以算是所有社团的领头军,更是全校师生的宠儿。不过想要成为网协的一分子,可并非易事。一般学生社团招新就像“拉客”似的,只要你愿意,填张报名表就可以进j网协的门槛却很高,他们要求报名人员有特长、会技术、并且充满创意。最夸张的一回,招新网协会长时他们还曾亲自出过一套卷子,考察其网络知识。
  
  
  幸福瞬间
  提起网协所拥有的作品,三个男孩开始争着给我掰指头数家珍:“我们有第十五代导演的大片《别梦指南针》!”“我最喜欢的还是《学生第四公寓》!”“不对,不对,《网协一家人》是
  最好的!”……
  小呼说“这些片子都很棒,但都是上几届学长们的杰作,我们这一代目前还在构思自己的大片。”冯宝瑞一直在跟我强调:“会写毛笔字的人很多,但能写出《红楼梦》的人很少。”他们对于自己的处女作很是看重,一定要有创新,一定较以前的作品有所突破。
  年轻好动的他们,平时就喜欢用DV记录身边的生活百态,并且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冯宝瑞在去年的“校园宿舍文化节”中更是用他的机器记录下了每一个大学生都最难以忘怀的宿舍生活:匆忙的早晨,八个人挤成一排集体刷牙,水房镜子里反射出一张张睡眼惺忪、满嘴白沫的脸;晚上跟着镜头走进一间宿舍,小甲正趴在上铺在专注地看书,小乙带着一个巨大的耳机闭着眼睛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摇滚王国中;小丙和小丁又在八卦,眉飞色舞,唾沫横飞,一看就知道今天又和哪位美眉搭上话了……镜头中的一个个特写,把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展现在观众面前。欢笑的瞬间是最美的,不需要有太完整的故事情节。颇有艺术家风范的宝瑞说“我们喜欢抓住一些生活的细节,在最平凡的琐事中体现大学生活,抓住幸福的瞬间。”
  彭强也通过手中的DV来表达大学生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热情。他的镜头里,闪烁灵动的画面呈现出一张张青春活泼的笑脸和一连串健康好动的身影,这些都是最真实的点滴,只要觉得某个场景有意思,彭强就会把他们拍下来。“除了片尾一群人喊口号以外,其他镜头都是我‘偷拍’的。”他笑着说“那些打球的学生在发现我在拍他们的时候,竟然还停下来给我摆pose!”
  有些时候介于硬件的局限,他们也会用相机拍下精彩的片段,再把这些极短的视频拼制成一个作品。虽然画面没有专业摄像机拍得那么清晰,剪切技术也不尽完美,甚至有些配音还略微滞后,但这些尚显稚嫩的作品却能引起同龄人的共鸣,因为它们承载着我们这一代的成长历程。学校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那些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感受,欢笑和泪水,都被真实地记录在影片之中。
  彭强还会把他的杰作大胆地挂在网上自娱自乐一下“你去优酷网上应该搜得到我的一些东西。”就是这样张扬的个性让更多朋友进入了他们的圈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让网协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团妙招NO.1:低经费解决设备问题
  当问及社团在面对设备问题时都有哪些妙招,沉默了很久的小呼开口了“我们面临的主要是硬件方面的问题。虽然现在DV普及很快,但毕竟还不能达到人手部。我们每次拍东西时也需要找学校借器材,或者自己出去租。在学校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我们都觉得硬件方面有些拮据,就可以想象其它学校一些规模不如我们的DV社团在器材方面的困扰了。”
  
  小呼说的很对,许多学校作为对一般社团的支持,是不会为这类花费较高的设备批准过高经费的。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减少这群“80后”们对DV拍摄的热情,聪明的他们总能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我们用可以拍摄视频的数码相机配合索尼DV使用,后期制作主要是Premiere,还有绘声绘影9,用什么要依片子而定。因为要应付一些困难而使用的替代品制作出来的效果往往比预想的要好。创新,也就由此而来。例如,在DV调剂不开的时候,我们就用相机拍照,回去Ps一下,再配上音乐拼制成短片。我的那个宿舍生活短片就是这样做的,当时只拍了片头片尾,中间的过程就是我用相片PS的。”宝瑞开始给我上课了。
  小呼继续给我传授经验:“所以说,在经费低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去租用DV机或购买二手的机器,如果还解决不了也可用数码相机来代替。但不推荐用手机,因为手机的镜头大多不如数码相机。当然N95等除外,不过买得起N95的人我相信也一定能解决DV机的问题了,呵呵。像索尼、尼康的卡片机摄像效果都还不错,通过处理可以制作成业余的小型DV短片。在后期处理方面可以选用比较“傻瓜”型的Muvee autoProducerv6,它可以很快捷的制作出短片,很方便初学者。另外Adobe公司的Premiere软件就比较专业一些了,可以制作一些复杂的变换。这些程序对电脑硬件要求比较高,制作时很耗资源,建议用台式机制作比较好,不要用笔记本,否则散热会对笔记本有较大损害。”
  
  社团妙招N0.2:为人民服务人气旺旺旺
  作为一个社团,群众基础是很重要的。当我问起参与协会的人数时,应用技术部部长冯宝瑞低头想了5秒钟,然后说:“协会核心人物是30多个,我们背后是不可计数的群众会员……”
  我非常好奇,摆在我面前的这个“金光闪闪”的霸王团体,是怎样建立并保持雄厚的群众基础的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成立地早吗?
  原来,协会有一个深得人心的杀手锏——“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出现。”学校大大小小的活动,包括晚会、讲座、出游等,都需要网协去拍摄记录,网协里的核心成员们通常也是其他各社团的领军人物:小呼是校社团联合会宣传中心主任,宝瑞也在学术科技联合会里担当要职,而协会的创办人现在正是学校的团委书记。核心成员们从各种渠道为协会的发展铺路,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人力资源库也是他们强大的“靠山”和“后盾”。
  另外,他们平时也有一些“拉人气”的“经典行动”,让我佩服不已。让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有些什么小招数吧!
  第一招:救问达人★★★★★
  时间:每月中天气最好的一个下午
  地点:宿舍楼前的大空地
  工作:替校内各层人士解决电脑、数码电器的各种问题,提着自己的笔记本深入到各宿舍上门服务。主要包括:机器维修,操作指导,经验传授等。
  特点:技术含量离,服务态度好。
  人气:“网虫们”的救命达人,在“民间”社团中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
  第二招:易思事坛★★★★
  时间:一学期3~4次
  内容:数码爱好者们的“brainstorming(集体自由讨论)”高级峰会,为玩转DV的高手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分享心得的最佳平台。每一期都有特定的主题——“ASP(Active Server Page)”、“营销理念”,“硬件”等,帮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圈内的最新动态,学习最新技术。
  人气:提前两周开始公布主题,宣传海报铺天盖地。在论坛开始前的两周中,该期主题绝对是同学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
  怎么样,不能不佩服吧!真是深入群众,深得人心。凭借着这样真诚的付出,协会自然人气旺。但是,再强大精密的社团王国也有其值得进一步推敲的地方。冯宝瑞严肃地说道“我们网协虽然有十多年的历史,但每一届似乎都是断开的。上一届有比较辉煌的成绩,但到我们接手后又得重新开辟天地。学长们的作品我们看过很多遍,但具体的制作过程和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几乎一无所知。这样一来我们又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重新摸索。所以我强烈建议每个下属部门写工作日记,把一些宝贵的经验都传承下去。”“这一工作虽然繁琐但很必要,这也是为什么工作日记本几十年前就有了,销售量还那么大的本质原因。”冯宝瑞幽默地补充道。
  
  未来更宽广
  当我问到DV社团在北京高校的发展前景时,三个人异口同声非常肯定地说,很大。现今的网络资源越来越多,大家都想把最生动形象的生活感受互相分享。文字毕竟不是最直接的方式,而视频更直观、更容易被接受。“另外,DV制作教程普及,自学起来非常方便,很多大学生都是看着说明书自己摸索,最后成了高手的。”彭强耸耸肩一脸轻松地告诉我。“对对对,而且现制作周期也逐渐缩短,随时都可以更新,非常的方便。”冯宝瑞拍手补充道。
  
  总体来说,DV社团在北京高校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大的,在此,笔者也希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信息科技协会越办越好,也祝愿这一届的网协主力军们创作出更具突破性、更好的作品。
  
  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特别报道  倪 松
  
  36部入围影片争夺大奖
  随着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开幕日期的临近,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去年《云水谣》、《夜宴》、《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诸多大片激烈厮杀的硝烟尚未散去,今年的影片报名又呈现出可喜势头,越来越多口碑、票房俱佳的优秀影片瞄准了这个青春的盛会。截止3月20日下午5点30分,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参赛影片报名已经全面结束。据电影节组委会透露,本届报名影片突破性地达到104部,大大超过了上届68部。除了在数量上再创新高,本届电影节的报名影片在类型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无论是商业大片,还是小众艺术片,都展现出浓郁的时代特色,其中有表现大学生下乡支教的影片,有反映现代都市人精神困境的影片,特别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各种体育题材的影片出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成为今年报名影片的一大亮点。
  截止2008年3月20日,电影节征片工作结束。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经过为期一周的入围影片评选工作,最后选定《集结号》、《八月一目》、《我的左手》、《凤凰》、《红色康拜因》、《风雪狼道》、《冈拉梅朵》、《江北好人》、《耳朵大有福》,《香巴拉信使》、《弹球里的太阳》、《五颗子弹》,《逆转流星》、《烽火》、《长江七号》,《投名状》、《青藏线》、《遥望南方的童年》、《志愿者》、《突发事件》、《PK.com.cn》、《扣篮对决》、《夜袭》、《东方大港》、《长调》、《革命到底》《命运呼叫转移》、《双食记》、《隐形的翅膀》、《尼玛家的女人们》、《左右》、《冯志远》,《天下第二》、《公园》、《买买提的2008》、《闪光的羽毛》36部影片获得入围评选资格,它们将继续激烈角逐大学生电影节的各项奖项。
  
  
  短片大赛备受关注
  凝聚大学生力量,打造原创新生代,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短片大赛为热爱影像的大学生们提供了放飞梦想的舞台,已成为电影节中一个备受关注的单元。自2007年12月电影节组委会启动征片以来,来自两岸三地的大学生作品源源不断地向组委会寄来,截至到2008年3月25日,参赛作品数量已经达到1600部。其中,包括来自大陆各省区、港澳台地区的作品,还有的作品出白海外留学生之手。本届短片大赛的入围名单将于4月5日公布,而所有奖项将在4月20日的短片大赛颁奖典礼的现场颁布。
  今年的第九届短片大赛将继续为获奖者提供丰厚的奖励,而且牵手美国电影协会和中国电影版权保护协会,高举“尊重知识产权,远离盗版”的大旗,获奖学生将有机会免费畅游美国好莱坞,参观明星大道、华纳片场、迪斯尼乐园,同时也将有机会参加各种中美文化交流活动。此外,短片大赛为了让爱好电影的大学生们能够通过参赛得到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已经同CCTV6《爱拍电影》栏目达成合作意向,其原创作品将通过《爱拍电影》的平台向全社会传播,让每一个热衷于电影的青年学子都能够参与其中,成就自己的导演梦、电影梦。
  
  特色:电影节学术活动
  作为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在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片同时,不忘自己的学术使命,每年电影节的学术活动已成为其一大特色。今年电影节与CCTV6合办的学术活动——电视电影评审已经完成了评审工作。电视电影评审活动旨在通过评审推出国内青年导演的优秀作品,促进电视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次大学生电影节电视电影评选单元共有《远方》、《驴皮影》、《“棋王”和他的儿子》、《警微警戒》、《替补职员》、《蜗牛也是牛》,《黑活儿》、《等郎妹》、《法官老张轶事之告状记》等九部影片入围,包括专家和学生在内的评委们,经过为期三天的评审和讨论,已于3月22日最后投票评选产生了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大奖,但目前结果仍掌握在评委会手中,所有奖项将在电影节的闭幕式上现场揭晓。
  
  奥运体育电影展映号角吹响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聚焦奥运体育电影,定于3月31日至4月1日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北国剧场,举办奥运体育电影展映活动。
  此次展映以“激情·超越·梦想”为主题,精选10部国内外优秀体育电影及短片进行放映。其中,既有《火的战车》、《挑战星期天》等明星汇聚的世界经典体育题材影片,又有《扣篮对决》,《梦之队》、《闪光的羽毛》等为迎接奥运拍摄的应时新作。
  此外,活动还特别选出了《“国际导演拍北京”系列短片》和《冲》两部短片进行展映,其中《“国际导演拍北京”系列短片》是由刘伟强、托纳多雷等五位国际大牌导演合作为奥运拍摄的城市宣传片;而由耐克公司倾情呈现的纪录片《冲》则以2008勇于“挑战”的一代和1984敢于“冒险”的一代为主体,解读“冲”的内涵,充满青春激情和体育精神。
  电影节纪念增刊新鲜出炉
  至2007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已经成功举办14届。为了充分展现电影节15年来的成长历程,表达对第15届大学生电影节的真挚祝福,电影节组委会特推出纪念增刊《光影流年》。该纪念增刊囊括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方方面面的情况,完整展现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风貌。曾给予电影节诸多支持的相关单位领导,见证了电影节成长的谢铁骊、于洋等老电影艺术家,关注电影节发展的郑洞天、李少白等电影专家和曾在电影节上多次获奖的濮存昕、倪萍、周迅等中青年演员,以及从电影节走出去的张杨、宁浩等知名导演,纷纷热情接受采访,或从各地发来真挚的祝语。
  
  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面展示青少年科学DV剪辑经验谈(上)  刘水河
  
  青少年科学DV的剪辑内容既要突出探究对象和探究成果。还要突出青少年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的认真细致、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勇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以及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表现出来的科学情感和价值观。
  
  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青少年利用DV摄像机记录下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然后通过剪辑、配音制作完成影片的过程。首先,它展示的是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青少年的科学态度的展现,并且这种亲历的活动一定会对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情感以及科学价值观产生影响。其次,它展示的是青少年自己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得的事实证据和探究成果。作为探究成果就要有创新,有发现(至少对青少年来说是一种创新和发现);事实证据必须真实可信,能支持自己的探究成果。所以,我们在编辑影片的时候就需要展示出两种画面一种是记录科学探究中青少年进行活动的画面,包括怎样发现问题,自己对问题的解答有什么样的猜想,怎样计划组织、进一步观察研究等:另一种是记录探究对象的画面,展示探究对象的颜色形态,发展变化,或者工艺流程、制作步骤等。这两种画面可以交叉着按照观察提问、猜想假设、计划组织、事实证据、模型解释、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历程进行展现,让人们在了解探究对象的同时感受到青少年在活动中的成长。
  
  怎样编辑记录探究对象的画面
  青少年科学DV是科学探究活动,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真实的反映客观世界中的神奇现象,发现自然规律,才能够增强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顺应自然规律,和自然和平相处。
  在编辑记录探索对象的画面时,首先要求所选用的素材要真实可靠,能充分体现大自然的神奇,青少年的精巧设计,生物的智慧和技能等,能给人以震撼和启发。例如在《黑穴蜂习性的巢穴的探索》中,小作者为了能找到黑穴蜂的洞穴里面的幼虫,用白色细线拴住蚂蚱让黑穴蜂将之拉进洞内,这样细线就能引导小作者挖到黑穴蜂的幼虫,还能让观众清楚地看到洞的构造。在《泥咕咕》中,一块普通的泥巴在老艺人的手中短短几分钟就变化成栩栩如生的小马,让我们惊叹民间手艺的神奇。在《瓢虫的七个变化》中小作者记录了瓢虫从产出黄色的卵开始,经历了七个变化终于由丑陋的爬虫变成了美丽的瓢虫,这样神奇的变化过程使小作者十分感动,也感动着每一位欣赏作品的观众。在《蝈蝈的秘密》中,“肥胖”的蝈蝈竟然能在那么细的竹丝上爬行,还能爬上光滑竖直的玻璃,真让人不可思议。
  第二,要注重利用数据、图表、原理图,动画、模拟试验等科学模型来解释自然科学现象的变化或探究成果。这是对探究对象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反应了青少年对探究对象的深入了解,这些模型往往融入了青少年的主观理解,这种理解有可能真实地反应了客观现象,也可能还有少许误差。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认识总是不断逼近事实真相,即便表达不够准确,也可以引起观看者进一步的探究,促进人们对这一科学现象深入认识。例如在《泥咕咕》中小作者画出了泥咕咕发声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出了气流的流动方向,展示了自己对泥咕咕发声原理的理解,形象明了。在《用不同的水培育水稻》中,小作者多次用柱形图表示四种不同的水对水稻的叶色、高度、结穗产生的影响,准确生动。在《南方的北国》中,同学们用橡皮泥模拟出地势变化的横断面,夹在两块玻璃中间,用干冰形成的冷雾倾倒在玻璃中间——这个简单的实验模拟了气流在冈崎市的流动和变化,破解了谜团,同时,同学们还用电脑动画模拟气流变化和地势之间的关系,作出更加明确的解释。虽然在《用不同的水培育水稻》中没有足够的重复实验来支持小作者的研究结论,在《南方的北国》中的模拟实验没有比例沙盘模型实验更精确,但都给出了基于探究事实而得出的结论,可以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索。
  
  怎样编辑记录科学探究过程中青少年活动的画面
  我们在展示学生探究成果的同时,更应该展示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这些发展和变化就蕴含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学生内在科学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第一,剪辑时要展示出青少年认真细心、一丝不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的画面。例如在《我做鸡妈妈》中,小作者每天观察孵化的情况,细心发现鸡蛋孵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在《黑穴蜂习性的巢穴的探索》中,小作者在炎热的夏天趴在地下挖黑穴蜂的巢穴,他的神情是那么的专注、小心翼翼,丝毫没有烦躁厌恶的情绪。正是这种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保证了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科学态度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了强化。而拍摄到的画面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出青少年们的科学态度那些只有通过细致入微、坚持不懈地观察才能捕捉到的画面和场景就是学生们科学态度的最好展现。
  第二,剪辑时要展示出青少年勇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的画面。例如在《用不同的水培育水稻》中,小作者对妈妈说的“淘米水倒掉的话,会污染环境,但适于用来浇灌植物“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虽然大人们都是这样认为,但小作者还是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用四种不同的水进行栽稻实验,认真地观察、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通过事实否定了这 习惯性的观点。这种质疑精神可以推动科学不断的发展。有些青少年的科学Dv作品的选题就是在质疑中产生的,如《斗鱼真的会斗吗?》从标题中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第三,剪辑时要表达出学生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情感,以及观念改变的情况。例如:在《南方的北国》片尾,作者解说道:“我们为所发现的现象而吃惊。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更加让我们认识到东海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如果今后能够更多地了解学区的自然环境,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们从中听出了他们对大自然奇妙现象的惊叹,更听出了他们从探究大自然中获得的欢乐,感受到他们乐于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愿。《黑穴蜂习性的巢穴的探索》的小作者说:“黑穴蜂为了幼虫,要在土里挖巢,并且把蝈蝈类的昆虫作为猎物捉过来。成为猎物的小虫子,虽然可怜,但为了自己的幼虫黑穴蜂必须要把它们作为食物,从这件事情我明白了昆虫们的生存环境真是严酷。”很遗憾这段话没有被剪辑到影片中,这是小作者在获奖后说的一段话。从中可见研究黑穴蜂的经历已经对小作者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一个小生命的诞生竟然要以另一个生命的结束作为代价,真是太残酷了。这些触动青少年心灵的科学情感价值观会伴随学生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它们对孩子一生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探究所得到的知识成果所起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辅导青少年进行科学DV活动时要抓住触动他们心灵的瞬间,引导他们去思考,展现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在评价学生的科学DV作品的时候,我们最初往往关注的是青少年探究的对象,注重青少年的发现和创新,细致考察他们搜集的事实证据,也帮助学生发现在科学探究中的不够严密的地方。但我们更要看重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科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在活动中锻造出来的求真务实、善于质疑、坚持不懈,亲近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品质。这些作品记录了他们在科学道路上的成长历程。
  由于青少年科学DV的内容不仅涉及到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地理、气候、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现象,也同样涉及到安全、防灾、交通、考古、工艺、民族文化等人文学科,甚至关注到社会科学的问题。所以针对不同的拍摄题材还要注重展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接纳和传承,展现学生的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形成等很多方面。这是我在观看青少年科学DV作品和辅导学生进行编辑活动中的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DV校园小讲台
  
  大家好!我是康智达公司的讲师赵小虎,首先祝愿大家能在工作中取得进步!今天我们来学习After Effectscs 3软件使用中的两个小问题,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点帮助。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给DV小讲台发邮件至cIassroom@dvchina.cn,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问题。
  
  After Effects CS 3中的“翻页效果”的制作
  下面我们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看看具体的操作步骤。
  1 首先我们导入两张图片,并分别放在不同的图层中。
  2 给第一层的素材添加特技效果。选择“菜单”中[Effect]下面的[Distort],在弹出的级联菜单中选择[cc.Page Turn](在以往的版本中需要额外单独安装)。
  3 给第一层的素材添加[cc Page Turn]特技后,素材就出现了翻页的效果。
  
  4 下面,我们来对[cc Page Turn]的参数做一个解释,以便更好的编辑翻页动画效果。
  5 我们先来看看前四项的作用 “翻页的位置”用来表现翻页的程度;“翻页的方向”用来表现翻页的角度;“翻页的半径”用来表现翻页时页面弯曲的弧度;“光照的角度”用来控制光照的方向(这一项是为了增加“翻页”效果的真实感,而增加了一个光照的效果)。通过对这四项的不同时间的关键帧的编辑,就可以控制翻页的速度、程度和翻页的方向,以及页面弯曲的状态,从而创作出真实的效果。
  6 我们再来看看下面两项的作用“背面图案”用来控制翻起的页面的背面的样式。点击“黑色三角”弹出下拉菜单后,有三个选项。当选择[None]时,就可以用“背面颜色”来显示纯色。单击色块后可弹出颜色调板,从而选择不同的颜色。
  7 通过对以上的几个选项的参数的调整,并加以“关键帧”的控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满意的效果,并且可以实现动态的翻页动画。
  
  After Effects CS3结合Ⅲustrator导入运动路径
  
  问:Adobe的软件是一个大家族,据说不同的软件之间有很好的协同工作性,能说说AE和Ⅲustrator两者之间的这种表现吗?
  答:在Adobe的诸多软件中,有很多软件之间都有很好的协同工作性,尤其是到了CS3这个版本,就更加侧重众多软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整体的解决方案。今天我们用AE和Ⅲustrator这两个软件来举例做一个小说明,以作抛砖引玉只用。下面,我们来进行具体的操作:本例中我们使用的软件为CS3版本。
  1 在AE中新建立一个PAL制式的合成,时长3秒。
  2 用“形状”工具绘制一个图形
  3 为了便于后面的操作,将该层的中心点移动到“红星”的中心。
  4 打开Ⅲustrator软件,在“欢迎”窗口中的新建栏里,点击新建“视频和胶片”文档。
  5 点击后,弹出“新建文档”对话框,在[大小]选项中,选择一个与AE合成相同或相近的尺寸,单击[确定]按钮。
  6 单击[确定]按钮后,则出现新建的“为标题-1”画布,在这个画布上准确的标出了PAL制视频应有的标准尺寸参数。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Adobe的软件之间的确有着很紧密的关联性。
  7 用“钢笔工具”或者“线条工具”或者“形状工具”,在画布上绘制图形,这里我们用“螺旋线工具”绘制了一个图形。8用“选择”工具将“螺旋线”选中后,再;点击菜单栏里[编辑]下的[复制]。
  9 再回到AE中,并打开形状图层的“Position”属性,并用鼠标单击高亮选中。
  10 然后选择“菜单栏”中[Edit]下的[Paste]单击。
  11 点击[Paste]后,可以看到“时间线”上的“Position”出现了许多的关键帧。
  13 通过时间线预览,发现“红星”将沿着一条螺旋的曲线来运动,还可以通过对Position上的关键帧进行处理,以控制“红星”运动的速度和节奏。
  
  纪录片创作教学的模块方法与核心要素  刘忠波
  
  纪录片创作为学生深入掌握纪录片编导艺术创作理论与技能而设置,在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影视导演及摄像等影视相关专业的教学中都是必修的主干课。纪录片创作通过培养纪录片创作各阶段的编导工作能力,使学生深入掌握影视创作规律的完整体系,进一步完善影视节目编导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创作技能。
  以南开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为例,纪录片创作课程开设在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经过广播电视概论、电视摄影、电视编辑制作等几门先导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熟悉了电视制作流程,具备了影视语言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巧,能熟练地运用电视摄像、电视编辑设备,初步掌握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技能。纪录片创作能够将几门先导课程进行系统化整合,同时也是联结后续课程电视节目策划、电视专题研究的关键课程。
  在实验平台方面,数字艺术与传播实验室是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实验教学基地,配有学生使用的DV摄像机20台,苹果G4工作站3台及20寸苹果iMac32台并创建磁盘阵列进行视频存储与转换,主要应用Final cut Pro编辑系统进行后期剪辑与合成。
  一、纪录片创作模块式教学方法
  纪录片创作教学侧重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纪录片创作为基点提高学生传媒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与掌握电视编导的创作规律与技巧。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教学反馈的收集分析,课程建立起了理论、观摩,创作三大模块的教学模式。“讲”、“做”,“看”的三模块体现出来正是理论——思维——实践并行的教学模式,三个模块相互促进,通过全面立体多纬度的教学,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透彻领悟。观摩课、拍摄、后期制作属课外时间,课程的课外时间与课内时间比为不低于3:1。
  理论模块:
  提倡理论模块先行,注重基础教学阶段学生全面而系统的理论框架的搭建。纪录片创作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创作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创作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平衡问题。纪录片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理论性,以往采取的过于强调实践体验的方法,学生的盲目性比较大,课程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着机器出去拍摄,数字DV影像手段的简易性容易使学生的操作停留在“游戏”式的纯感性层面,难以深入。
  理论讲授主要包括,一、纪录片的范畴及媒介特性,二,国外纪录片大师及其作品,三、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四、当前纪录片的发展途径与市场,四、纪录片的文化传播问题分析等。通过世界纪录电影历史上代表性大师/作品和纪录片创作流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纪录片发展演变轨迹,掌握中国影视纪录片发展史,理解当前纪录片的媒介生存态势,探寻纪录片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比较当代中外纪录片的发展与创作观念,体验纪录片创作观念的差异与多样性,树立纪录片应有的主体性意识、真实性观念及伦理观念等等。理论模块并不是孤立的,注重将创作理论植入其它模块之中,并行推进。
  创作模块:
  创作模块强调实践参与性与理论应用性,以纪录片编导创作过程为纲,在作业单元的带动下结合创作理论进行讲授;注重编导创作能力的层级划分,教师掌控进度,根据循序渐进式的原则提出阶段性要求。主要集中在编导的职责范畴、编导的前期工作、拍摄现场的工作、剪辑与后期制作四个部分的培养。
  创作部分在理论模块进行到一个阶段时介入,即在最基本的理论框架搭建完成之后,学生开始进行专业初级的创作实践,第一个环节只是进行纪录片元素的命题训练,如随机采访、跟踪拍摄,深度访谈等,重视作业设计的实际功用与能力考察度,其中包括诸多细致的考察内容,如视觉要素的控制能力、有效表现主题等,此环节还会进一步锻炼学生掌握数字音视频技术处理的能力。第二个环节由学生结成小组,在规定时间里制作三种形态不同的纪录短片,并承担导演、摄像、编辑、录音主要职位。影视片的创作是一种群体性的工作,独立创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强调彼此合作精神,各职位学生轮流担任,体会各个职位的工作职责。学生运用基础理论,通过具体实践体验纪实型纪录片创作、汇编纪录片创作、口述历史创作形态特征不同的纪录片类型,此环节侧重于纪录片整体把握能力的训练。在创作实践结束之后,提交实践报告,其将在观摩模块中作为案例分析,展开互动式的讨论。
  富于创造力的思维习惯的形成和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学生的创作观念必然要反映在他们的作业上,对学生作品创作加以积极的引导和影响,不强加创作观念于人。对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创作观念
  观摩模块:
  观摩模块侧重纪录片视听语言分析的思维训练,提高专业视听语言审美能力,着力开阔专业视野,培养创作激情。教师提供观摩讨论的平台,鼓励学生多看、多读、多想,学生需要完成观摩笔记。观摩教学并非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存在,是整个模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故事片而言,纪录片资料相对匮乏,学生观影体验大多集中在主流媒体的栏目纪录片,对于西方纪录片大师作品、中国早期纪录片,民间纪录片相对陌生,这几种类型的纪录片作品将是观摩的重点。另外,通过课程作业的持续筛选,往年的优秀作业也是观摩的内容。观摩之后,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进行点评,提供解读纪录片作品的理论和方法,侧重于学生视听语言的观察与叙述能力。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表述、系统分析,避免仅仅针对影片主题随想式的泛泛而论,进行个别优秀作品的拉片与细读。
  分单元进行展示与交流个人实践成果,结合作业短片创作在制作理念上提出问题并讨论,在互动式的讨论中完成作业评判。其中选题创意、理论背景、技术指标、形式结构等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和参照依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观念、理论、技术等重要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感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纪录片作业展映平台的搭建,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全校范围的学生作品常规展映,同时,利用校电视台,或者通过参展参赛等多种形式寻找播映渠道,提高作品的影响力。
  
  二、纪录片创作教学的核心要素
  纪录片本身具有历史功能、社会学价值、美学体现等多重意义,纪录片创作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人、社会和生活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感知和把握能力。纪录片创作模块教学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纪录片编导构思的实现能力,二是纪录片内核精神的体察与领悟,这两个方面也是一直贯彻于教学始终的。
  (一)纪录片编导构思的实现能力:
  纪录片编导构思的实现能力,实质上是理论与实践、构思与体现的结合点,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纪录片的创造品性,找到纪录片的审美表达方法,侧重学生创作行动能力的形成,主要的落脚点在主体性意识培养,叙事能力培养,细节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主体性意识:正如日本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所信奉的“纪录片是拍摄者和被拍摄者共同创作的世界”,纪录片主体有着双重内涵,不仅仅是对拍摄者而言,也包含着被拍摄者。很多纪录片创作周期很长,需要一年、二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拍摄者而言,正是需要一个对拍摄对象追踪、深化认识和反复的时间和过程。纪录片主体性意味着拍摄者对被拍摄者施加影响力,反过来又会被拍摄者影响。不同于虚构类作品,以创作者为中心可以对表现对象进行非真实性的艺术化表达,真实性作为纪录片的本质属性,使得编导需要以拍摄的题材和对象为中心进行创作,充分尊重拍摄对象的主体性,同时,又要发挥出编导的主体性。
  在创作过程中,对学生建立起有利拍摄的纪录关系做出要求,根据不同层面的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影响力关系,无论是善于挖掘的显性方式,还是益于观察的隐性方式,主体性的介入程度与具体的施加手段都要通过作业单元进行分类实践与体验。
  叙事能力电视栏目生存竞争的激烈,使得纪录片栏目追求与收视率紧密相连的大众趣味需求,强调观赏性和娱乐性,而追求节目的故事化、情节化更是成为很多纪录片栏目的节目观。如尤里斯7伊文思强调纪录片的故事性所言,“一部影片如果对基本的戏剧性冲突不予重视,这部影片就会缺乏色彩,而且是更可悲的是缺乏说服力,只有那种题材与戏剧性的实现紧紧地联系起来的影片,才能成为一部好的纪录片。”是否具备卓越的故事讲述和感悟能力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纪录片编导职业素质的重要标准。
  叙事能力作为一种综合的创作能力,在选题,情节选取、剪辑结构、编导主体介入程度等方面皆有所体现。课程采用将剧作理论引入纪录片叙事能力训练的方法,快速实现学生对整个纪录片的整体性与有机性的有效叙事把握,效果比较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影视剧作理论对纪录片叙事的适用性问题,两者不同文体的叙事方法虽然互有借鉴意义,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别。
  细节能力:“不管是哪类纪录片,它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对细节的拥有量和对细节的处理。”纪录片是对表现对象真实的记录,不同于故事片可以对情节线索随意虚构,情节发展方向往往依靠记录对象生活进程的发展,因此在揭示人物、表述事件的时候,细节显得尤为重要。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往往就是寻找和挑选细节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事变化的偶然性和环境的制约因素都考验着编导的现场控制力。时间作为拍摄纪录片的一个前提要素,往往能够使拍摄者对拍摄对象有着一定的分析、思辩能力,使其更准确地把握人事的走向,从而更快地找到那些充满信息量而又饱含情感与思考的细节。对于纪录片编导而言,其选择、组织、处理细节的能力一定程度直接决定了作品将要达到的水准。
  树立学生纪录片细节观念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作品细读过程中的细节分析方法。在观摩教学模块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和开掘细节功能的表达空间,那些独具慧眼选择出来的细节所表达出来的内涵与意义,赋予了纪录片真实的价值与话语表达的力度。
  (二)纪录片内核精神的体察与领悟
  正如2005年12月18日中国纪录片发展战略论坛上,一部分纪录片人发布的《中国纪录片人宣言》中所言,“纪录是记录者的生命存在形式。纪录片的品格即是记录者的品格。我们纪录片人将时刻保持着真实的道德底线,常怀着追求真理的使命。我们不媚俗,不趋炎,独立思考,真实记录。我们用良知与勇气铸造坚强的人格,然后从容不迫地记录这个变革时代中的伤痛与忧思、光荣与梦想。”人文精神是纪录片的内在核心精神之一,从弗拉哈迪、伊文思到小川绅介,纪录片大师的优秀作品都具备浓厚的人文精神与深层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是纪录片实现其社会职能的重要条件,也是纪录片内在的精神源泉和价值观念。
  很多纪录片栏目也把人文关怀作为节目制作的重要面向,如东方卫视《东方全纪录》栏目提出“人是纪录片的永恒魅力”的制作理念,以传播人文关怀为己任,来关注人类情感以及这种情感下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明,关注变革社会中生命个体、群体的命运和未来;《纪录片编辑室》倡导关注社会大背景下普通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央视《纪事》坚持以纪实的影像关注体现时代变革的社会热点事件,关注事件中人物的命运,在对事件复杂性的描述中,完成对时代的深度纪录。
  注重纪录片编导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对拍摄对象人文关怀的倾注,使观众获得对现代人文精神的追寻,感受到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的关怀,完成自我的关照,应该成为所有纪录片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同样,作为贯彻课程始终的核心教学要素,重视学生对纪录片内核精神的体察与领悟,关注学生作品深层的精神内涵,体现出来的正是课程教学应有的前瞻性和时代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