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HVX200“新兵”遇“老脸”

——张小兵新片《这张老脸》前期拍摄揭密

本刊编辑部
  
数码影像时代
2006年7期

  观点
  
  中国民间电影中采用新的记录载体创作的一部新作品的诞生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首先还是要感谢所有支持中国民间电影的朋友们,包括松下公司的韩宇先生、《DV@时代》的吕尚伟主编,22FILM的李哲先生和贾婷小姐。《这张老脸》是第二部用松下以P2卡为记录介质的高清小机器拍摄的作品。第一部是李哲组织拍摄的《从前有座山》,他和贾婷无私地将所有操控经验都告诉了我们。这让我们很振奋,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年轻电影人的团结精神和为中国民间电影的执着付出精神。他们还将经验总结出了三条,分别是:场记单、P2卡现场拷贝注意事项和P2卡场记表填写方法,罗列的非常之细。其实当时我们决定用松下AG--HVX200这款机器拍这部片子主要是想提高中国民间电影的影像质量,这款机器的记录方式很吸引我们,因为它决定了片子是否能达到高清的标准,通过这次拍摄,我们确实有了很多的一线的感受。
  在咨询了吕主编很多前后期技术问题后我们就下决心用逐行1080/25P的格式来拍摄这部片子。我们的摄影师曹晓泉刚用HDV高清机器拍了一部纪录片,对HDV高清格式的摄像机有深切的感受,但是使用松下AG--HVX200这款机器对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它不同于其他任何一款DV高清机器,而是已和这些机器不在一个层面上了。它是我期待已久的4:2:2采样、100Mbps纯正高清记录的“小钢炮”。
  关于电影本身,我也不知哪天哪根神经一动,就机灵出这样一个故事的构架来。一句话:是关于一个人的梦想。我认为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三个和艺术不沾边的人:一个退休老职工,一个小卖店的经理及其女朋友,共在北京郊区宋庄这个画家村演绎了一场艺术大师们才有的创作经历,同时也完成了主人公老吴寻找自己一生唯一一个梦想(在六岁时)的奇迹经历。我是想以这样一个带点荒诞或说是离奇的故事来唤起每个人在庸庸碌碌、利欲熏心时静心自问心员深处有过梦想。理想吗,特别是人生到暮年时更不要再错过梦想。同时也告诉孩子们要在自己内心深处保留一块寻梦、造梦的净土,这也是激发我们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人最悲哀的是不敢有或者是不再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实际上我自己也是,像我不是导演科班出身,入不了“流”也入不了“代”,但我热爱民间电影,我就笑称自己是二手导演,我自己本身拍电影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梦的过程,我也怕人到中年,越来越颓废,越来越没有锐气,怕失掉了寻梦和造梦的;中动和勇气,所以这也是勉励我自己的过程。我本身是学绘画出身的,对这样一个属于自己“本专业”的题材很有信心来用影像画面娓娓叙述给大家。
  我们剧组的气氛非常好,拍摄期间演员与工作人员打成一片,他们平均年龄二十八九岁,每天就裹在一块儿,一起搬东西、一起说戏、一起开玩笑、以姐妹兄弟相称,到量后都不想散。这不仅是一次寻梦的过程,更是大家人生中非常难忘的一段宝贵经历。张小兵自称“二手DV电影导演”,原因是他并非学电影出身。这个“画画的”怀着对影像的热爱,于2003年冬用松下AG-DVC180拍摄出了自己的首部DV剧情长片——《胡同窜子》,之后就是两年多的交流,互动、奔波和休整。今年5月,张小兵像模像样地成立了一个剧组,开始拍摄他的第二部长片,片名有点儿怪,叫《这张老脸》。而之前整部剧本已经在网络上公布。这个处处透着新鲜劲的剧组,使用的是松下AG-HVX200高清摄像机。《这张老脸》拍摄杀青之后,导演张小兵(以下简称“张”)和摄影师曹晓泉(以下简称“曹”)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从DVC180到HVX200
  
  《DV@时代》 张导您好。您的新片《这张老脸》距离上一部作品《胡同窜子》已经有两年多了。拍《胡同窜子》用的是松下DVC180,大量地采用了运动镜头。《这张老脸》用的是松下AG-HVX200,主要采用固定机位拍摄。这是因为您在导演风格上有所改变吗?
  张 《胡同窜子》全片的摄影风格是以动为主,而这次《这张老脸》以固定镜头为主,讲究光,讲究构图。考虑到HVX200是一台高清摄像机,大家商量一下,既然片子是讲一位退休老职工的寻梦历程,那就根据主人公的性格来慢慢地.稳稳地拍,稳扎稳打。
  《DV@时代》这部片子是采用两台HVX200来拍摄的,现场调度是怎么进行的?
  张 一般是曹晓泉摄影师为主机位,我用另一台机器做补充机位,抓一些其他角度和景别的镜头,很协调。
  曹 这样可以减少演员的重复表演,特别是拍两人对话的镜头时,两台机刚好对着两个人拍,很方便。
  《DV@时代》拍这部戏时用附加广角镜了吗?
  张 这次没有。HVX200标配镜头的广角端视野很宽阔,拍摄广角画面很方便,基本符合这部戏的要求。但是在拍一些外景空镜头的时候,就略显不足了。
  《DV@时代》声音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是以一台机器为主吗?
  张 两台机器都用指向性话筒,但是有一根话筒挑杆跟着主机位。拍摄地上空的飞机特别多,大概3.5分钟就一架,如果拍完后发现声音环境不好,就趁着演员的情绪还在赶紧补录台词,这是一个办法。
  
  基于P2卡的拍摄工作流程
  
  《DY@时代》HVX200以P2卡为记录介质。和以前的磁带工作流程不同,拍摄和素材的存储方式也都不一样了。请介绍一下这部戏的拍摄工作流程。
  张 现在我面前摆的是用松下HVX200制作高清电影必需的前期现场设备,分别是摄像机、P2卡、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硬盘。有了这四样东西,在现场就可以拍摄了。
  我们这次用的是8GB的P2卡,在使用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P2卡上的拍摄素材通过笔记本电脑迅速地转存到移动硬盘上,8QB的P2卡能存储8分钟的高清内容,有点像胶片,一盘一盘地装胶片。不过8分钟我觉得刚好,否则16GS的P2卡16分钟的内容。转有时间也会比较长了,现场会出现等待的现象。感谢松下公司的韩字和罗靖支持了我们另一台摄像机、两张8GB的卡和高清监视器,加上剧组购置的一台摄像机和一张8GB P2卡,使我这个酷爱双机拍摄的人又过了把瘾。
  通过22film李哲的介绍,我们还请到了《从前有座山》的副导演王佳荔,她非常熟悉P2卡的高清素材现场拷贝转存工作,她的参与给我们的拍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我们转场时,她会提醒我们哪怕只拍了3、4分钟的P2卡也要把卡拿出来转存素材,为我们节省了很多宝贵时间。
  我大概总结了一下,目前世界上可供创作影像作品的记录介质共有三种:胶片,磁带和IT化存储介质(半导体存储卡、硬盘、光盘)。我们通过拍这部片子对最新半导体存储卡的各项性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DV@时代》IT化存储介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就是与计算机之间是无缝连接的。
  张 对。不过移动硬盘相对来说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性,比如震动、温度等外部环境的状况都会给硬盘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双备份就显得很重要了,虽然增加移动硬盘的容量可能会占用一点资金.但我建议大家一定要这样做。
  如果大家用松下的这款机器拍摄,且经费允许的话,最好配一台发电车,那就无忧无虑了,灯光和计算机用电就都解决了。我们没有资金配发电车,所用的办法是在驻地给笔记本充好电,在没有电源的地方就用笔记本的电池。我们还准备了逆变器,就是一边接到汽车的点烟器上,另一边可以输出220 V的电压,但把我车上的保险烧了,这只能算下下策。
  《这张老脸》片长100分钟左右。素材采用双机拍摄,开始配备了两块300G的移动硬盘。装了一个硬盘容量是600 GB的PC机,共计1200 GB的存储量,但在拍摄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不够用了,于是又买了3块300G的移动硬盘,最后存储量达到了2100 GB。
  P2卡记录的设置很人性化,每按下一次录制键到停,它就自动形成一个连续时间码的独立文件,以图片窗口形式排列,一目了然,回放查找极方便,不用倒带子,如果有问题可直接删除,重拍,所以最后的1000分钟左右的素材利用率特别高。采用双备份,最后剪出100分钟左右的片子。通过高清监视器可以看出这款机器拍出的画质很好,归功于它的100 Mbps码流的记录格式和4:2:2的记录方式,色彩还原得很好,很饱和且准确。
  
  
  摄影师眼中的HVX200
  
  《DV@时代》下面请摄影师来谈谈用这款机器与其它大小高清机器的不同感受吧。曹大机器我用的比较多,像AG—HVX200这样,可以真正达到HD图像质量的手持式摄录一体机还是比较少。这次用的HVX200有两个场景文件是模拟胶片效果的,并且可以修改设置,觉得效果蛮不错,色彩的还原、饱和度都非常好,我们完全可以按照需求调出来我们要的效果。
  张 这次摄影师对全片的影调控制得很严格,对灯光的要求也很高。我们在创作时讨论到,由于中国人的皮肤发黄,而且在农村拍戏,夏天,到处是红砖和绿树叶,阳光又特别充足,很容易让人的脸发黄。于是我们就确定了一个总的影像基调,就是冷调,让环境偏紫一点,人的肤色偏品红一点,就是要去黄。摄影师每天都随时调白,最后决定主要用白平衡色卡本中的“黄2”色卡号为调白的标准。现场通过高清监视器看,人的肤色还原非常好,不骄不躁,略显品红,而且红砖墙也不那么刺眼了,舒服了许多。这款机器调白很方便,可以储存白平衡值。
  曹 我们这次使用了不同的色板,希望能满足导演对片子的色彩要求,我对这台机器的表现非常满意。
  《DV@时代》曹老师上一次拍纪录片用的也是高清摄像机,就图像的风格或方便程度而言,有什么区别吗?
  曹 上次拍纪录片的时候,我使用预设的自平衡,没有像这次拍电影时对色彩的基调要求这么严格。这次因为是做电影,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用这台机器拍电影完全满足了我们在色彩方面的要求。总体上,我感觉HVX200和其他的HDV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我一见到它就意识到这次真的是在拍高清数字电影了,离真正意义上的电影真的逾来逾近了。
  张 通过松下高清监视器看片子的效果很优秀,摄像机在低照度下拍的画面很稳定,拍的许多夜景戏确实效果很不错。
  《DV@时代》拍摄中“跟焦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曹 这个机器跟焦很方便,比一些大的机器还要方便,因为液晶屏上有数字显示,我们可以设置3到4个甚至更多的焦点,只要把几个数字记住了就可以,这点对我们拍摄的帮助是很大的。
  《DV@时代》有部分戏是在十三陵拍的是吗?
  张 对,我觉得宋庄的外景不太抒情,我们就想到十三陵。制片主任去看了十三陵,他也觉得很漂亮,于是我们就决定所有的室内戏在宋庄拍,所有的外景戏都在十三陵拍,十三陵的自然风光为这部片子增色不少。
  《DV@时代》提到自然风光,这部片子有夜景戏、雨戏、室内戏等,用这台机器拍摄时有哪些感受?
  曹 我更喜欢雨天或阴天时使用这款机器,拍出的画面很漂亮、很真、色彩、灰阶都很丰富,通过镜头都展现在我们眼前了。拍夜景戏要加灯光,高清机器更要讲究光。
  张 拍晚上的夜景戏我们用了8个标准灯具,主光是按冷调的弱光处理的,在演员的周边用3200K的灯模拟场景中光源效果。
  曹 如果在太阳落山后、但是还没有完全黑下来的时候带着“密度”拍夜景,你甚至都不用去补光,天空、人物脸部的光都能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
  张 对,带着“密度”拍黄昏的景色,出来的效果特别好,增添了许多电影特有的美感。
  《DV@时代》 松下今年就会推出16 GB的P2卡,按计划,明年P2卡的容量会扩大到32 GB,这样一来,两张32 GB的P2卡就能存储一小时的素材,可以存储一天的拍摄内容了吧?
  张 对,绝对够了。
  曹 对。这样的话对于我们来讲会更方便些,因为在现场非常紧张的状态下又突然需要换卡的话,就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痛苦和烦恼。
  张 新事物的出现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大势所趋。
  
  DVCPRO HD P2的后期非编
  
  《DM@时代》 现在支持DVCPRO HD P2卡的软件企业有Avid、苹果和Canopus、张导对后期剪辑有什么计划?
  张 我用的比较多的是Avid,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然后再确定用哪一个。
  还有一个问题是编辑完成全片后怎么以高清格式“吐”出来。据松下介绍7月底、8月初将推出一款带1394接口的DVCPRO HD磁带高清录像机。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电脑或移动硬盘里的高清素材,无论是剪辑过的还是未剪辑过的,通过这台录像机转录到高清带子上。
  《DV@时代》从理论上讲DVCPRO HD这种格式,如果通过1394接口传输的话回录到DVCPRO HD磁带上,是不需编码的,也就是和之前拍摄记录在P2卡上的品质是一样的。
  张 将来节目完成后不能永远占着这些硬盘,我一直在考虑不损伤画面质量的前提下把它们最后存储在一个理想的介质上。
  《DV@时代》 刚才讨论的是DVCPRO HD节目母版保存的问题。除了母版外,在节目分发时肯定还需要各种格式的拷贝。在非编中,不管是制作DVD,还是把它回录到DV格式磁带上,都很简单。通过像Canopus带有标清分量输出接口或SDI输出接口的非编,可以直接录制为标清磁带。
  张 如果《这张老脸》参展的话,目前还是要选择流行的标清DVD格式。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