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儿童对东亚与欧美面孔的面部情绪识别及发展模式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395(2025)05-0569-10
doi:10.3969/j.issn.1001-8395.2025.05.001
少数族裔群体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常因身份和地位的相对弱势而面临多重挑战[1-2].这种挑战不仅体现在经济和教育资源的获取上,还延伸到心理健康、社会资本积累和社会融入等方面.例如,少数族裔群体在社会资源的积累、教育机会、职业晋升等方面的劣势,加剧了其在主流社会中获得平等机会的难度[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占比超过 9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1).同样有研究表明,中国少数民族群体在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和心理健康方面受到结构性不平等的影响[45].这些不利条件不仅影响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也对其认知发展和社会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在社会认知研究中,情绪知觉在理解群体互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情绪知觉涵盖情绪识别、社会知觉、心理理论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他人面部情绪的识别是情绪知觉的核心之一[8].面部表情在社交互动中承担着情感交流的功能,能够让个体通过观察他人面部表情来推测情感和意图,从而调节自身行为并改善互动效果[9-10].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增加,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情绪表达的差异变得尤为重要.尽管快乐、愤怒、悲伤等基本情绪在各个文化中普遍存在,但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情绪表达和解读方式的不同[11].研究显示亚洲背景的个体通常依赖眼部线索识别情绪,而西方背景的个体则倾向于通过嘴部表情解读情绪[12].这种文化差异使得个体在跨文化情境下难以准确解读他人表情,进而影响群际交流[7,13].相比之下,群体间的情绪感知研究更加关注“内群体优势效应”(ingroupadvantage),即个体更擅长识别同种族或文化群体的面孔情绪,而在面对外群体面孔时,识别准确率往往较低[14].
在社会认知功能中,面部情绪识别不仅影响个体的情绪理解和人际互动,也在跨群体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人口数983万人(国家统计局,2021).主要聚居在四川凉山、云南和贵州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为自治州的原住民,占凉山人口的53%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1).尽管彝族文化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语言和习俗,但现代化进程使其与汉族主流文化接触增多,传统文化面临融合与变迁的挑战[,一项对7~9年级彝族青少年的早期纵向定量研究表明,在上学后,彝族青少年对民族认同的感知随时间逐渐减弱[15].
儿童时期是个体文化认同和社会身份构建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儿童在社会认知能力、情绪理解和面部情绪识别方面的发展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产生深远影响.情绪识别能力随着儿童到青少年的成长而逐步发展,这一过程受到认知、社会和神经系统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16-17].在这一时期,面部情绪识别能力的提升不仅表现为识别准确率的提高,还包括反应速度的加快.随着儿童进人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与信息处理能力显著增强[18].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也表明,情绪识别的发展离不开日益复杂的社会互动经验[19].儿童通过观察情绪情境中的线索,不断增强对复杂情绪的识别和理解[20-21].然而,这一发展轨迹并非完全线性,青春期的激素变化可能导致情绪识别能力的短暂波动[22].因此,情绪识别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与复杂性的特点.
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往往与他们的社会交往质量直接相关[23],理解这一过程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此外,研究儿童在社会认知和情绪识别方面的能力差异,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教育政策和心理支持措施,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促进少数民族儿童的社会融入和文化认同[5].
综上,本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某小学10~13 岁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彝族和汉族儿童发展阶段的情绪识别能力.彝族和汉族被试均通过电脑测验程序完成东亚与欧美面孔面部情绪识别任务,该任务要求被试判断电脑屏幕左侧和右侧呈现的两张带有特定情绪的人类面孔图片是否为同一种情绪.任务条件分为2种:东亚面孔面部情绪识别和欧美面孔面部情绪识别.研究的问题包括:1)彝族与汉族儿童在识别东亚面孔面部情绪时的表现是否有差异?2)他们在欧美面孔情绪识别任务中的表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民族的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模式是否一致?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为理解少数民族儿童的情绪认知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2 研究方法
2.1实验参与者 本研究样本由彝族和汉族两组共649名儿童(年龄 10~13 岁)组成.彝族参与者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某小学,共195名彝族参与者(119名男性,76名女性).汉族参与者来自中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山东、河南、湖北、辽宁8个省份的12所学校,共454名参与者(296名男性,158名女性).彝族和汉族组的具体参与者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彝族和汉族组年龄分布
Tab.1 Age distribution of Yi and Han groups
在注册信息及使用测验程序时,研究已获得参与者及其法定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编号:THU201906).
2.2实验程序 所有参与者均需通过电脑进入面部情绪识别测验程序(测验程序由北京视友公司开发),根据说明使用鼠标和键盘完成面部情绪识别任务.在每阶段任务开始前,参与者会看到关于此阶段任务的说明,阅读完成后,点击“确认”按钮,进入东亚面孔和欧美面孔面部情绪识别实验。(剩余1942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