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逻辑的优化

提高历史课堂实效需要讲求教学逻辑,即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规律和内在理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就特别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教材中的知识逻辑、思维上的学科逻辑和学生的学习逻辑。

一、梳理知识逻辑,整合教材内容

知识逻辑即教科书编写者依照“课标”要求梳理出来的历史知识逻辑。[1]第13课标题《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定义了本课的时间(约1644年至1840年)和内容(鼎盛与危机)。(剩余2889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