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不同烤烟品种在黔江烟区的适应性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以湘煙7号、渝金香1号、GZ36等6个烤烟品种为研究对象,从烤烟农艺性状、常规化学成分、致香成分含量、评吸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旨在明确生态环境与烤烟品种的互作效应,筛选出适宜黔江高海拔多雨生态烟区种植的烤烟品种。结果表明:在生长发育方面,GZ36的大田生育期最短,渝金香1号的大田生育期最长,2个品种之间相差4 d;在叶绿素含量变化上,GZ36的叶绿素含量含量较低,而湘烟7号和渝金香1号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在烟叶形状上,渝金香1号和LY1306的主脉较粗,而GZ36的主脉较细;在烤后烟叶化学成分上,湘烟7号与LY1306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GZ36的致香成分含量最高,湘烟7号的致香成分含量最低,其余品种的致香成分含量差别不大;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方面,GZ36表现最差,湘烟7号、渝金香1号和LY1306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与云烟87整体一致;在经济性状方面,渝金香1号、湘烟7号、K326、LY1306的产质量均略优于对照品种云烟87。(剩余10460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