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全球期刊门户

从龙源期刊网络传播数据看期刊数字阅读新趋势

作者:马雪芬

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四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分论坛上,龙源宣布成立期刊网络传播研究中心。龙源期刊网从2005至2010连续6年对其合作的3000多种期刊进行网络传播TOP100的统计与信息发布,并就此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期刊网络传播研究,先后推出6部研究报告的白皮书,获得了业界的关注和认可。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龙源成立“期刊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使期刊网络传播研究的力量更为扩大和增强,通过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对打造期刊内容产业、创新数字传播技术和提高市场营销等期刊业务提供更有力度的理论支持。

最近刚刚出炉的2011年龙源期刊网络传播数据立足2010年9月到2011年9月的龙源合作期刊的各种传播数据,不仅有历年发布的个人付费阅读的TOP100期刊数据,还创新推出目前为止数字期刊内容主要的投放市场国内外公图、国内中小学和党政企事阅读TOP100期刊的信息。 这组数据较为清晰地描述了当下期刊数字阅读的趋势和特征,从中我们发现,文学和时政是用户阅读数字期刊的最大诉求,这也符合期刊的社会功能角色。

国内最早致力于期刊数字化传播的龙源期刊网,已经成为国内期刊数字阅读最大的服务商,多年来除服务个人用户外,还为众多国内国际图书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期刊数字阅读服务。而机构用户已经成为龙源期刊网与其他数字期刊平台相比最大的优势,也是目前数字期刊阅读的一方重要市场。在龙源期刊网络传播数据中,机构用户中单刊的最高的访问量已经超过个人用户的最高阅读量(如党政企事业单位阅读TOP100期刊排行中,最高的是《青年文摘》(彩版),阅读量为7.18万次,国内个人付费阅读量最高的为《三联生活周刊》,6.16万次。因此,龙源期刊网络传播数据也体现出个人付费阅读和机构用户使用两架马车并驾齐驱的阅读特征。

文学诉求和品位阅读成为主流

纵观今年的龙源期刊网络传播数据,无论是TOP100期刊,还是TOP100文章,均呈现出明显的布阵特点,优秀的文学、文摘刊物及品牌期刊占据的份额最高,与往年相比,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对文学刊物的追求体现了阅读群体的阅读素养,在今年的龙源期刊网络传播数据中,这一特点尤为明显。在龙源2011年度的各项发布中,你可以看到各类大刊名刊比肩接踵,如《青年文摘》、《意林》、《视野》、《收获》等文学、文摘类刊物均高居各榜单榜首位置。

表一:2011龙源期刊网络传播阅读排行TOP100 按用户群阅读Top10期刊

中小学阅读TOP10 党政企事阅读TOP10
意林 青年文摘(彩版)
青年文摘(彩版) 意林
中国中医药咨讯 三联生活周刊
教师博览 领导文萃
父母必读 视野
电脑爱好者 青年文摘
故事大王 人生与伴侣
中国当代医药 今日文摘
中国实用医药 南方人物周刊
37°女人 新民周刊

表二:2011龙源期刊网络传播阅读排行TOP100 国内外公图阅读Top10期刊

国内公图阅读Top10 国外公图阅读TOP10
意林 炎黄春秋
青年文摘(彩版)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南风窗 兵器知识
三联生活周刊 南都周刊
视野 37°女人
青年文摘 当代
电脑爱好者 收获
伴侣 疯狂英语·口语版
领导文萃 伴侣
理财周刊 青年文摘

表三:2011龙源期刊网络传播阅读排行TOP100 国内外个人付费阅读Top10期刊

国内个人付费阅读Top10 国外个人付费阅读Top10
三联生活周刊 收获
意林 三联生活周刊
今日文摘 长篇小说选刊
南方人物周刊 当代
看天下 意林
青年文摘(彩版) 青年文摘
中国新闻周刊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 青年文摘(彩版)
青年文摘 十月

需要强调的是,数年来的龙源期刊网络传播均呈现这一明显特征。这也印证了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内容的文学性成为吸引用户的核心要素,正如多位国际知名杂志主编所主张的那样——在新媒体环境中,杂志更要充分挖掘自身的魅力,那就是极具文学性的深度故事,这也是杂志独特于其他媒体的特质所在。就文学性而言,毫无疑问,与其他类型的刊物相比,文学、文摘类期刊在这方面肯定略胜一筹。尤其是以《收获》、《当代》、《十月》为代表的文学刊物,它们往往是中国畅销小说的诞生地。

从龙源期刊网多年来的TOP100文章分布来看,文学类也一直高居榜首,并且,多年来这一阅读布局特征一直不变。在各种TOP100文章排行中,出自文学类期刊的文章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90%以上,并且小说类型尤为突出。由此可见,用户对网络文学的热度持续未见,广受欢迎的是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如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都位于龙源TOP100的前端。

在期刊数字化的转型中,刊社一方面在积极准备转型,另一方面却又有很多顾虑,比如,在浩如烟海的网络环境中自身品牌会不会受到弱化。但在龙源期刊网络传播数据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品牌期刊的身影越来越多。如果说早期的网络传播排行中偶尔存在一些良莠不分的现象,那么,现在这一现象早已荡然无存。在2011年龙源期刊网络传播TOP100的所有数据中,品牌期刊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如中国期刊业的知名品牌《青年文摘》《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意林》《收获》《当代》《电脑爱好者》等,均榜上有名。结合国内品牌期刊纸质版本线下发行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一些期刊的网络传播排阵布局与线下销售份额基本吻合,比如,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时政类刊物《三联生活周刊》在龙源期刊网络传播中高居时政类刊物榜首;中国老牌著名文学杂志《收获》高居文学类榜首。更值得一体的是,近年来纸质文学刊物发行量持续下滑,但在网络传播中,文学期刊却广受欢迎,其内容优势则得到了充分体现。

国内外7连冠从国内阅读TOP100文章的分布来看,已经摆脱了以往网络阅读猎奇猎艳的庸俗化倾向,充分体现了用户的阅读品位和眼光的提升。跻身阅读量前100的文章中,我们清晰地发现,文学和时政阅读也是主要的方向,且大多数文章均来自知名刊物,如《收获》《当代》《十月》《中国周刊》《炎黄春秋》《三联生活周刊》等。《收获》《当代》《十月》是目前中国最优秀的文学类杂志,《中国周刊》、《炎黄春秋》和《三联生活周刊》则是目前中国最畅销的时政类刊物,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从这TOP100文章的源头分布上,我们也看到了用户倾向于选择了优质刊物的优质内容。如果说纸质期刊购买行为体现了绝对理性(动辄10元、15元的售价),那么这种理性购买在数字阅读上也得到了延续,这也再次说明,无论是在何种介质上,优质的内容永远是最稀缺和最宝贵的,是读者的上乘选择。

期刊数字阅读从任意向理性逐渐过渡

分析历年的龙源期刊网络传播数据,我们发现,阅读量和浏览量最高的期刊和文章分布正呈现一种逐渐从散、乱向聚集和规律性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随着机构用户的逐渐增多,期刊数字阅读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理性色彩。

龙源网络传播党政企事阅读TOP100期刊主要包括文学、时政、生活服务和商业类期刊,比如文学、文摘类的《青年文摘》、《意林》、《视野》、《小品文选刊》,时政类的《三联生活周刊》《领导文萃》《南方人物周刊》《新民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生活类的《人生与伴侣》、《家庭》《家人》《伴侣》,商业类的《理财周刊》《电脑爱好者》《经济研究导刊》,与这一群体的人群特征和职业特点非常契合。来自党政企事业单位的用户都是成熟人群,其阅读选择表现出明显的理性和成熟特征。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的渗透,互联网人群已经逐渐走出年轻化的单一特征,互联网人群的逐渐扩大也意味着数字阅读群体的逐渐扩大,这一点已经被印证。

从龙源最新发布的中小学阅读TOP100期刊我们看到, 教育教学类和生活保健类期刊居多,据了解,目前中小学购买的数字期刊资源,主要使用者是教师,这两大阅读取向非常清晰地反映出人民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实际需要。

此外,从国内浏览TOP100文章的分布来看,实用性文章占比越来越大,足见用户的理性阅读习惯已经日渐形成。在这100篇文章分布中,医药健康类内容、计算机使用和维护以及教辅方面的文章成为主要的构成类型。《电脑爱好者》杂志有7篇文章上榜,此外,《电脑知识与技术》、《网络与信息》、《计算机应用文摘》等相关杂志的内容榜上有名。教育教辅类文章也是主要的选择方向,《优秀作文选评》杂志有9篇文章排在点击量100文章中,同时,《作文周刊》、《小学教学参考》等教育教辅类杂志也有多篇文章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

期刊数字阅读的理性特征还体现在个人付费阅读的上升上,从龙源网络传播数据看,从2010年9月到2011年9月的一年,国内个人付费阅读全文的次数最高的达到3.39万次,超过1万次的个人用户有20个。相比之下,国外个人用户付费阅读全文的次数较低,但最高的也达到6190次。个人用户付费阅读的上升,表明期刊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阅读期刊的一个重要方式。

随着期刊出版商对苹果iPhone手机、各类Pad的逐渐认可和利用,期刊数字化呈现出多形式、多介质特点,尤其是Pad版期刊的迅速成长,大大推进了期刊数字化阅读进程。近年来,龙源期刊网紧紧抓住各类阅读终端和阅读技术带来的网络传播机遇,适时开发了各种访问端口,支持用户PC访问、手机访问等,并相继推出手机版、Pad版期刊。这些新兴阅读方式已经成为用户阅读龙源数字期刊的重要途径。从龙源网络传播数据wap阅读排行的期刊分布来看,以故事类、情感类、传奇类期刊为主,这与手机阅读用户目前低龄化、低收入化、年轻化的特点直接相关;而iPad版期刊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iPad版TOP10分别为:《大众摄影》、《电影世界》、《疯狂英语》、《汽车杂志》、《三联生活周刊》、《看天下》、《中欧商业评论》、《中外管理》、《IT时代周刊》,其中,《大众摄影》的阅读量达到6.5万次,这10种刊的阅读量均超过1万次。从ipad版期刊排行的分布来看,图片见长、文章优质、内容稀缺、适合高端人群的期刊在iPad版上更有发展空间。而国内iPad属于相对高收入成熟人群,iPad已经成为这类人群阅读数字期刊的重要平台。

版权所有@1997-2012龙源数字传媒集团 龙源期刊网 www.qikan.org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2209 京Icp备102167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