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会议背景 会议主题 会议议程 会议议题 组织机构 演讲嘉宾 宣传报道 联系我们 参会注册 往届回放
会议报道

·张伯海:有战略,就会有跃动起来的千军万马

·汤潮:媒体变局中的中国期刊蓝海战略(附PPT下载)

·龙源携百家期刊老总开设蓝海战略论坛

·传媒周刊采访

·赵小兵:期刊、新媒体与资本

·发现期刊网络传播的“长尾”

 

资料下载

·下载嘉宾演讲文档

·节选精彩录像下载

·下载大会宣传短片

·关注大会图文简报

 

主办单位
主办:龙源期刊网
合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传媒研究中心
   《传媒》杂志
协办:艾瑞市场咨询
平面媒体支持










网络媒体支持









主编访谈
本期主题:
诗歌之根,心灵之家
本期嘉宾:
梁平
《星星》
主编
访谈实录>>  往期回顾>>

赵小兵演讲:期刊、新媒体与资本



汉能投资集团执行董事赵小兵演讲


  感谢龙源给我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我没有专门准备演讲稿,希望接下来的20分钟能给大家一些体验。

  期刊、新媒体和资本,主要是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一看环境的变化给大家带来什么启示。从期刊整个市场来看,大家要把这件事情弄清楚,首先要了解中国期刊市场的发展背景。国外期刊在充分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很多都是企业的集团,这与国内期刊是非常大的一个不同。国外消费类、行业类、时尚类、财经类期刊集团CEO级别的人,我接触了很多。这些集团形成一个力量,在应对市场的竞争、资本的竞争和新闻媒体的竞争时是非常强大的。而国内期刊呢,由于没有充分向资本市场开放的原因,导致了中国的期刊以个体的冠军居多。也就是说,我们在座的期刊很多的老总,可能是在一个细分市场上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领导优势。在我们的市场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这种优势可以保持很多年,可以相安无事;但在市场环境巨变的情况下,这种单本期刊就像一棵非常高的树,很难成林。而没有成林、没有形成一个期刊集团的时候,当新闻媒体变化的大浪打过来,就处于一个非常被动和不利的局面。真正按市场规律去组建、有实力的国内期刊集团,估计十家都不到;而目前我国有九千多种期刊,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单本期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国外的一些期刊集团,他们把所有行业媒体集中在一起,有非常多的资源可以共享,他的单本期刊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其他的企业集团可以支撑、应对整个市场。

  互联网的到来对期刊经营环境的影响,这几年变化并不是很大,外来的资本还没有明显进入的可能性,期刊的经营还是受到一定政策的保护。但实际上,这种保护给技术这样一个浪潮给冲破了。比如说传统期刊的经营,它有非常多的有利因素。例如刊号,国家批了这个行业的刊号后,同样的刊号国家新闻出版署就不会再批了,这对大家是一个保护。另外,并不是谁有钱就可以办一个与我类似的期刊,这又是一个保护。这么多的保护使大家在经营上相安无事。但是呢,如果今天有人办一个网站,跟你期刊的定位恰恰吻合,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婚姻与家庭》这类的杂志,它以半个月为时间段来解决大家的婚姻问题;但有一个人办婚姻类型的网站,他不需要一个刊号,就可以覆盖全国,而且每天甚至每时都可以更新。我们昨天就与百合网的一个投资人在一起。百合网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婚恋网站,如果它再提供资讯来帮它的会员解决婚姻问题,它就比你有利得多。因为它不受任何的限制,而且有非常充分的资本投入。此外,它还没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既不用运输也不用印刷,它明天或现在就可以放上去。这样的话,如果这个公司上市了以后,《婚姻与家庭》这类的杂志就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而且这个挑战,你与它是不对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来你没有外来资本的投入,而它有;二来你有很多客观环境的限制,而它没有。国家似乎在保护你,在妨碍它,而实际上它是最不受束缚的。它甚至可以上市,可以拿到几百万、上千万的美金,而你不行。所以说,期刊这个市场,在新闻媒体到来的时候,单本期刊处于一个绝对不利的位置。

  两年前搜狐曾搞了一个传媒领袖的对话。作为主持嘉宾之一,我和很多报社、期刊的老总做了对话,包括《今日观察报》的何利、《电脑报》的老总及赛迪集团的老总。我对他们说,是你们造就了搜狐和新浪。国外没有一个像搜狐、新浪这样的网站,也不可能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外平面媒体的集中度非常高,它隶属于很多的报业集团和杂志集团,这些人知识产权的意识足够强,资本经足够多,他们不会轻易用他们的资讯内容去支持这些网站。我刚听到一些人说“我以与新浪合作为荣”,而实际上是你们造就了新浪。如果我们两千家刊社,做出一个决定,明天都不给新浪和搜狐提供资讯了,那我们看看新浪的股价,看看搜狐的股价,会怎么样?今天这个环境的变化,让我们的报纸、杂志太过于分散,同时让集中的经营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我曾提过一句话:“登不如整”。就是说,一本杂志或一家报纸,用自己的内容去办一个网站,这太难了,尤其是杂志更难。因为互联网每时每刻都在更新,而杂志一个月或半个月才更新一次。还有一句话:“整不如搜”,人家搜更厉害。与新浪和搜狐的合作,强势的杂志可以拿到钱,不强势的杂志还得求着它登。登完以后搜狐弄一点搜索工具,哗啦一下把你的内容都给搜到它那里去了。为什么搜索引擎的公司股价最高(像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引擎公司的股价比新浪还要高),原因是它们根本不生产内容,也不要你买内容,只要你在互联网出现我就能搜到,搜到我还不用付钱给你就能得到所有的内容。另外,还有一句:“搜不如博”。很多用户自己生产内容,我自娱自乐,从而造就了youtube这样的公司。全世界的网民,像蚂蚁搬家一样把自己的内容或者把自己从电视上剪下的短片支持这个网站,让这个网站变成16.5亿美金的公司。youtube公司从成立到出售不到两年的时间,把2000多万美金的投资变成了16.5亿美金的一个交易,创造了一个神话。从这个角度来讲,期刊要充分重视媒体对这个行业的冲击和变化,它比我们想象得要大得多,来得迅猛得多。

  在这个大浪中,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即使国家的政策在未来的三五年在体制上不做任何变化,实际上对我们来说,不是保护,而是限制。因为外来资金不能投你啊。在你最好、最值钱的时候没有人能投资你、也没能投进去你,这样就导致你没有外来资金进来。而新媒体受到的限制比较少,他们可以拿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金,做一个与你定位类似的网站,足以限制你这个杂志长期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对于一个好的传媒来说,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环境,无法阻挡技术前进的脚步,那么我们该怎么去改变自己、应对这个环境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曾与很多传统媒体集团、包括国外媒体集团沟通和交流。在这个环境的变化中,我觉得龙源的价值非常重要。我们怎么去定义自己,这点对我们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冲击,会有三浪到来,第一浪直对日报,第二浪直对杂志,第三浪直对电视和广播。这三浪一定会到来,这在未来几年会逐渐印证。京华时报的老总一次在与我吃完饭后,受我的话启示,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名叫《报业的冬天来了》,这篇文章在网上都可以搜到。确实有很多的日报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与你类似的一个新闻媒体会不会在未来的五年内,把你替代掉,不需要你这个媒体存在了,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我知道《婚姻与家庭》这类型的杂志在国内有几本是做得非常棒的,但是,不要小看百合网这些网站,将来可以IPO的话,他们可能拿几千万甚至几亿美金,这样来他们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

  对于新媒体的冲击,日报的老总从不重视到感觉到,从感觉到到现在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其原因在哪里呢?在于你的目标用户不在看你的媒体了,这是一件最可怕的事情。为什么他不看了呢?你可以问问身边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小孩,他们读日报吗?过去的调查中,他们很多是读日报的;而现在的调查中,城市里99%这个年龄段的人是不读日报的。这样来,你出产的产品就是给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和比我们更小一点的人读;而以后的人,他可能永远不读日报了。他们不读日报在干嘛呢?他们在上新浪和搜狐网站,他们认为通过网站就可以满足对新闻资讯所有的需求,而不需要去看一张日报。这样你的产品就有很大程度的替代性。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对你来讲,就是一个灾难。所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大家要去反思,要琢磨怎么去定位自己。

  我研究了一下国外主要的媒体集团。他们非常强大,首先他们是一个集团,而不是一个单本的刊物。他们怎么定位自己?他们说我不是一个报社,也不是一个杂志社,我是为我的目标读者、我的目标受众服务的一个资讯提供商。在新媒体充分到达的时候,你是这个目标行业非常好的一个资讯服务提供商,而不是一个杂志的经营者,这样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你仅仅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杂志的经营者,在未来的三五年在座的很多人肯定要退出期刊这个市场,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情。以《婚姻与家庭》杂志为例,如果我有很多婚姻与家庭方面的资讯,我有一个很庞大的读者群,我有这方面的增值服务,我甚至还有婚介所在各地。我是一个综合的服务商,当你这样来定义自己时,你不仅不会在这个浪潮到来的时候被打垮,还会分享到新媒体和资本在这个环境变化中给你带来的收益。

  我刚才听到很多报社的老总说与新浪合作如何如何,我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实际上你是在帮它,在给自己挖坑。你以与它合作为荣,却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自己。而你与龙源的合作却不是这样的。龙源为你提供了测试和分析,这两张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国内的读者和国外的读者,过去是以杂志的载体来消费你这本杂志的资讯,而现在它获得资讯的形态已经发生了一个变化。这是什么样的变化呢?它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文摘、家庭、文学、养生类等方面杂志内容的资讯。未来中国有2、3亿甚至5亿互联网用户的时候,你的受众可能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可能有一天,你的杂志由10万册发行量变成5万册、1万册、几千册、甚至零册的发行量,你的杂志却活得非常好。那时已不再叫杂志了,你是细分市场的一个资讯提供商,你再也不用与印刷厂打交道,再也不用与职场打交道,再也不要发行公司,你已全部转到互联网上。阅读杂志的人在减少,这一定是一个趋势。当这个趋势不可阻挡时,如果你非常好地把你杂志的内容转到互联网,你就不会在大浪打过来时倒下。龙源帮助你,你也帮助龙源,你与龙源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动合作关系。

  在与杂志社老总举办的一次沙龙上,我突然来灵感,后来写了一篇名叫《新浪网与中央电视台》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说,新浪过去站在兼管者的角度,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广电总局、文化部、新闻办谁能看得起新浪?谁给它什么特殊的许可?没有。就影响力而言,新浪目前是仅次于中央电视台的媒体,它没有编辑,没有记者,没有采访权,也没有国家授予任何特殊的经营权,它只有一个ICP证,与千千万的网站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但是它拿到钱,有非常强大的运营能力,而导致了它的影响力在这个国家的新闻媒体方面成为仅次于中央电视台的媒体。这么强大的一个媒体是谁造就的呢?是传统的媒体,是国家政策这样一个独特的限制,是资本的推动,以及他们强有力的运营能力。

  接下来,我总结一下今天自己所做的演讲。我认为与新浪的合作不重要,而与龙源的合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很重要的,它在测试你。与新浪的合作,它会像大海一样把你淹没掉。你想想看,你到新浪看资讯时,你能记住什么?你只能记住新浪本身。新浪像海绵一样把你吸到它那里,让你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你到龙源,你还能找到你是谁,你的品牌还在。当新媒体、资本的浪潮和新技术的变化到来的时候,你要记住三件事情:1、你是一个特定受众群资讯的提供商。你知道用户的需求,你不是单本杂志或几本杂志的生产者。2、你要把一种新的消费形态以新技术消费的形式去非常好地运用,就是说,你要去与龙源合作,要去办自己的网站,要去试探你的读者在互联网、手机这些独特的领域是怎么进行消费的。你还要有一个形态的转变,不要受过去杂志这样一个媒介形态对你思想的约束。3、你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品牌来通过媒体的转形,使你的目标受众群了解到,这些杂志,不仅仅是细分市场的一个资讯提供商,当我对这些资讯的需求转移到互联网和手机上的时候,我在这两块领域都找到了它们。所以呢,我还会认同它,还会消费它,还要给它做贡献。这样的话,你在蓝海就会变成赢家。

  谢谢各位。


   参会联系:010-58731855 58732670  合作联系:010-58731763/1767-8083  赞助联系:010-58731735/18200-8018

2004 -2006 Dragonsourc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版权协会会员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版权联盟成员
《中国版权》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

京ICP0600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