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时间:
2008年11月6日-8日
会议地点:京仪大酒店(五星级、位于北京海淀中关村核心区)
会议主题:
开拓期刊数字化市场 ,打造期刊新型、立体产业链
会议亮点:
30年改革开放中国期刊成果观摩
中国期刊数字化市场高峰论坛
期刊网络传播排行发布盛典
主办单位:
龙源期刊网
联合主办: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传媒周刊
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
故事期刊协会
学术支持单位: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中国期刊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网络出版研究所 媒体特别支持单位:
新浪网杂志频道
中国新闻出版报
商界传媒集团
科技与出版杂志

会议嘉宾

  • ·全国期刊社负责人代表
  • ·全球电子期刊协会代表成员
  • ·中国故事期刊协会理事单位
  • ·数字期刊市场用户代表
  • ·报刊发行、广告、投资界代表
  • ·传媒及网络传播研究专家学者

邀请函

会议宗旨 | 会议主题 | 会议议程 | 专家视点 | 联系我们 | 会议地点

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市场前景

图片
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研究院院长、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博导喻国明教授

    尊敬的石峰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业界同仁和媒体朋友,大家好!

     有一句童话里说“爱情像一个屁”,憋在肚子里伤了自己,放出来伤了别人。作为我不想伤害自己,释放出来,可以提供给大家,大家有一个判断。

    制度面、技术面、市场面,制度面的事情可以推动、呼吁,但是我们很难对他有实际的作为,因为这是另外一个领域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去控制大概的是技术面和市场面,这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一个牌。

     想从这两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数字化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功能和形式,让我们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价值的构建事实上应该是有规律可寻,甚至可以说是传统的,只不过他的实现方式与传统的方式更加多样、灵活、智能。比如说,以数字网络基础为例,他的价值实现就相当于图书馆的价值构建形成,有某种惊人的相似。首先作为图书馆,必须要有一个海量的内容聚集,就像龙源期刊网一样,如果龙源期刊网只有十本杂志、五十本、一百本杂志,他的价值很低,但是他有2000多种杂志,以后还会更多、上万种杂志会聚他这儿的时候,由于这种规模他具有价值。所以说一定要有一个量的、规模的积累,所以任何一个数字化中在你刚开始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会有某种规模和门户。但是,有了规模之后,这样的内容还不能够很好的实现他的价值,必须要进行分类和检索,以便人们用很便捷的方式去把握如此丰富的内容、信息、知识。因此,搜索和分类就成了互联网技术、传播技术价值构建的重点突破、重点方式。

     在完成搜索、分类之后,他的进一步在同类内容当中,也许还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这些丰富的内容必须要建立起一种价值的评价,或者说跟某一些人群的关联的排序。也就是说必须建立几种价值关系,这种价值关系图书馆情报学提供的一种手段就是引文率,不知道哪本书对大家最有用,但是找到了大家使用的法则,进行价值评价。哪篇文章的引文率最高,在某种手段上就说明,把握这个题目、这个主题,他的价值是比较高的。在互联网上,实现这样数字化的技术,实现这样的一种价值关联,形成一种社区的概念,为人们进行这种内容的导航,进行某种价值的评价,使人们把握一个海量信息,以一种更加有效、更加简约、关联度更高的方式来提供这种服务,实际上这在互联网从生产到消费都有各种各样的丰富手段。比如说微机百科,实现了在内容生产上,对于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和使用的模式,他跟传统的百科全书的写法、承载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在消费方面,事实上他也需要一个引导,因为在互联网上内容海量是一个基本的信息,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哪个是跟我关系最大的,哪个是我所需要的,排出信息垃圾,建立有关联的,尤其是跟我的生活方式、跟我的工作趋向,跟我的价值要求,关联度很高的个性化定制的消费模式,实际上就成了他非常重要的价值构建的方向。我们都知道在美国图书出版业是非常丰富的,在美国这样一个图书出版如此丰富、海量的过程中,他就出现了一个叫做荐书人特殊的职业,你想要看本月新出版的文学图书,可能有上千本,我们不可能对此一一浏览,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即使有这么多的时间也很难用专业的眼光进行评判,专业的鉴书人,就可以依据社会上各种风格建立不同的排行榜。如果你信任这样的排行榜,信任这样的专业的评价,你就可以按照某一个排行榜,某一个荐书人所推荐的排行榜订阅相应的图书,也许可以用很简约的方式,比较省力的手段读到你最想要的书。如何动用这种智力,或者技术资源来形成这种观点,形成这种有效性的筛选,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在我们的期刊杂志上,其实有大量不同的读者,我们的读者在如此丰富的内容中,实际上是需要引导的,因为越丰富的咨询,其实对于读者来说,就是一种所谓的咨询的污染,在这种污染当中,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混乱,我们必须建立秩序,而这个秩序可以用智能技术化手段实现。比如说如果对院士的选择和视野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在网上跟踪一百个院士我们期刊网站上的浏览和阅读,他对哪些东西最感兴趣。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局级干部,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办公室白领,可以通过我们的追踪技术为我们同类人中的精英人物,看他们如何选择、如何阅读,我们提供一个范本、提供一个连接的层面,提供一个排行榜,这样的话也许社区的聚合作用是非常强大的。而在信息的聚合之下,由于工作比较单一、人文价值等等的不同,他的商业价值开发是很大的,除了阅读秩序之外,他的商业价值是很大的。

     我举这样一个例子说明如果我们能够用某种引擎式的,引爆点式的东西,能够把某些读者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有效的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这样的一种模式就是符合Web3.0的时代,Web3.0的广告是某一个目标要找到他的消费品是很难的,也许通过电视,通过电视大面积的覆盖,投入产出成本不合适,但是如果他能够找到一个明星式的人物,或者某一个社会的风云人物,而这个风云人物的影响,恰恰对某一个消费品覆盖的潜在消费者相适应,那么重合度是很高的,完全可以用这个明星、这个风云人物的事件来聚集大家的人气,形成某种关注,甚至把某一个广告、某一个消费品、某一个服务推出。这可能在现代的广告领域所说的Web3.0广告的概念。事实上这样的技术也是在现在海量的咨询中,如何利用人们的海量智力资源和注意力资源解决的重点。我想技术发展的重点,目前呈现出这样一个层面上,围绕这样一个关键点展开。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产业和市场的发展,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经济现在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挺高,而世界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出来,对于期刊界来说,纸价的上涨,广告某种程度上的削减也许影响不大,因为期刊很多本身是靠卖杂志,他的预算本身、收入本身跟报纸相比,受这个东西的影响相对少一些,但是受影响是绝对的。对于我们期刊界的发展来说,实际上有所谓的增收和减支的两个基本面,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在我看来,在增收和减支方面,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我们相应的资源整合和业务的扩张。第一个是在同类媒介内部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是一种结构性的整合,他是一个强使的杂志,或者说是一个强势的栏目来带动把那些弱势的栏目、弱势的杂志带动起来,就像一个火车头,火车头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自己冲力十足,自己的显山露水,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以及对于市场的吸引,他还有一个价值就是对于弱视者、相关的、同类内容的带动作用。如果一个强势的刊物不能发挥结构性的盘活带动作用,对于他的优势和价值的利用是可质疑的,或者说他的价值强度是比较低的。这可能是我们考虑问题的一个重点,就是对于同类媒体的整合是以强带弱,盘活一片为中心的。第二个是在不同的媒介中的整合,实际上他要解决的是同一个内容、多次售卖,他的价值多重的挖掘和实现。我们通过龙源期刊网也都介绍了,类似像纸介的杂志,过去只是一次性的售卖,无论是广告还是内容,通过龙源就可以进行很长期的多次的售卖。事实上在我看来,除了龙源之外,还有多种的数字化技术之下实现的手段,包括手机的、其他的新媒体的手段,比如说移动电视、分众传媒、楼宇电视等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实际上这些新的媒体是我们跟他们进行内容和广告合作最好的多重价值实现的平台。而这些通路性的文件,最大的缺憾就是缺少内容,缺少在线性的咨询,使他的商业价值都受到质疑,而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在线资源的实时性的服务,作为内容产业来讲有很强的优势。从内容产业通过不同的媒体、多重实现之外也是一样的,包括杂志上的广告,跟某一个多媒体形式有一个关联,一万钱的广告让广告主多交10%,在某一个移动公交,或者移动媒体、手机媒体上以某种方式作为一种延伸性的呈现,我相信有相当多的广告主,但凡这种模式对他的广告有价值的话是可以接受的。这种广告的配合,无论是新媒体采集广告还是期刊采集广告,采集广告是有成本的,固定的客户关系,这种成本和客户关系,他的收益,无论是对于媒体还是对于广告主来说都是重要的。这就是不同媒体之间的整合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跨行业整合的问题,跨行业的整合问题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媒体内容产品、媒体的品牌力,如何能够在社会资源的、商业资源的社会流动的环节中,如何发挥媒介内容的纽带作用,媒介品牌力量的影响作用,为社会资源的流动,为他的价值链的构建的本身,为我们这种老百姓的消费链、工作链、生活链的贯通提供一个更加有效的介入式的、嵌入式的服务。在这种介入、嵌入当中,不但像往常那样借经济大势,实际上在生活工作的创新中,我们的媒介也可以造势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就有可能收获内容和广告之外更多的社会效应和商业效应,这实际上就是跨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时间关系,点到为止。谢谢大家!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甲48号盈都大厦B座12层
电话:010-58731820 邮件:service@qikan.com.cn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60024
Copyright◎1998-2008 Dragonsource Group 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