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龙源总编穆广菊与刊社领导 |
主持人穆广菊:今天这个会议其实有三大块内容,一个是专家学者从理论的角度,行业的角度进行了一些分析;另外一块,龙源结合数字化发展策略做的一些报告和计划;再一块就是刚才几位刊社代表讲的一些策略,一些做法。从刚才四家刊社的发言里面我感到一种非常新颖的东西,比如说《商界》的中国期刊业未来猜想,还有《双语时代》的我们可能走在未来的路上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指明了未来之路。
和去年不同的是,面对未来,他们的演讲显示出了期刊的定力。去年往往是说冲击、困惑,在今年都有了应对之招。我借此话题再请讲台上的四位嘉宾谈谈关于数字化发展的策略。我先请《意林》的社长杜务先生讲一下面对互联网化,全球化的环境,《意林》将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发展期刊?
《意林》社长杜务:大家好!《意林》从03年成立至今,发展确实在期刊界引起了很多赞誉。《意林》的月发行量在四年之内能突破一百万,这确实是不可思议的现象.尤其是在数字化、网络化充溢的情况下。无论是纸媒体还是数字媒体,期刊的核心内容是为大家提供什么样的内容。但期刊的功能是不同的,有的是在提供信息,有的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感觉。《意林》就像一个花店一样,卖的不是花,而是一种美誉。在数字化方面,《意林》坚持和龙源这个平台合作,我们一起把内容呈现给大家。同时,我们也期待着跟龙源的深层次合作,包括无线增值、广告等等。
主持人穆广菊:现在是一个媒体融合的时代,《小说月报》有很多小说都被电视剧采用了。那么,我想请马津海主编讲一下《小说月报》在这方面的发展有什么更深更远的思路?
《小说月报》主编马津海:汤总、穆总,大家好!其实我很惭愧,因为《小说月报》的排名很靠后。其实穆总很早就和我联系过,但那时我们一直不太认知这个数字媒体,也不太熟悉,说实话我也不太懂,直到前年才和龙源正式合作。我们现在在龙源的排名很靠后,我们应该加强和龙源的合作。
如果问《小说月报》有什么新的发展和策略,那就是与龙源合作。《小说月报》本身没有太主动地和影视界结合或者叫融合,但据我了解,所有影视界的编剧、导演、制片人对《小说月报》都非常关注,而且经常会打电话。比如说前不久冯小刚的集结号就亲自打电话要小说的原作。去年的冬天,影视界搞了一个和媒体强强联手的结盟仪式,请了国内最厉害的各个行业媒体,比如说华谊兄弟王中军去了,海月集团的老总去了,出版社请的长江文艺,杂志社请的《小说月报》。我们四家在杭州做了一个结盟的仪式,这些老总反馈给我他的哪部剧是来源于《小说月报》的。其实这些我都是不知道的,所以今后在这方面的结合我想也没有太多的设想,更多的设想应该还是和龙源结合,谢谢大家!
主持人穆广菊:感谢马主编对龙源的信任。龙源最近和北京文学准备开展一个活动,目的要让网民们自觉地参与到杂志的编辑当中去,实际上这也是数字百年的雏形。同时,也欢迎类似的文学刊物来参与。下面有请《大家故事-天下事》的黄主编。
《大家故事-天下事》主编黄伟祥:主持人好,各位同仁好。说到数字化,很多期刊都有个看法和想法,但是对天下事来说感受是最深的。天下事现在有两个工作室,一个是天下事传媒工作室,一个是图文博客工作室。这两个工作室直接解决了两个问题: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但编辑的队伍并不强大。我们把同行的一些精英,特别是一些知名媒体,请到了我们的工作室,可以说是编外编辑。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天下事的读者内容是由读者来说的,所以内容是由读者说了算,这可能是天下事以后想尝试所走的。
主持人穆广菊:纸质杂志进入了网络编辑的功能,这可能是天下事成功的原因。的确,龙源和天下事的合作也就几个月,但是能上到百名排行榜里的确是很好的例子。
最后请《党员文摘》的宋愚总编讲一下《党员文摘》和《当代党员》是怎么样促进数字化发展的。
《党员文摘》总编宋愚:我简单说一下刚才穆总提出的问题。我们《党员文摘》和龙源合作时间很早,2001年初,我们便开始和龙源合作,为什么这么快这么早和数字化合作呢? 大家都知道,意识形态是很鲜明的,你一定要讲求艺术,一定要轻松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是我们一个努力的方向。第二,你一定要与时俱进,用最新的载体,用最新的技术传播我们的刊物,所以,我们在很早就非常重视数字化这一块,我们认为,随着高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不断地改变,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和成长以后不断成长的新读者。
主持人穆广菊:我听说你要求你的两个编辑部成员在编辑《党员文摘》和《当代党员》的同时在网上编辑网络版,介绍一下。
宋愚:我们要尽快地用数字化的形式办我们的刊物。虽然纸版的期刊和数字化的期刊会长期共存,但是数字化的生存是今后的必然趋势。《党员文摘》在国外的排行榜能够有提名,如果不是数字化是走不出去的,现在走出去了就说明我们在这块发挥了一个很好拓展。为了做得更好,近年,我们的编辑同时做纸版的时候都要求他们开始做网,从今年开始,我们把四个刊物的编辑部和网络的编辑融在一块,既编纸本又编网刊,我想借助这种编辑的方法,在观念上,在手法上把网络的编辑,网络的特征渗透在我们编刊的过程当中,一个刊物两种载体,都是我们的刊物,所以期刊是会长期存在的,我是认同的,但是它的形式至少是两种,纸本和数字化,这是并存的。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这个突破,今年开始,我们三个刊物的电子版在陆续地推出,几个月来我们一个刊物的点击率都超过200多万人次,所以不可小视。我们刊物的阅读主要是中老年,青年读者主要在网上,现在在很多大学都有我们的读者,他们主要通过网上进行浏览,所以下一步我们要和龙源期刊网进一步合作,把我们这种电子刊型的书做得生动,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和技术的创新让我们的读者能够扩大,能够长期延续下去。谢谢!
主持人:就像宋主编说的那样,网络杂志培育了新一代的读者,针对这一点,龙源期刊网推出了免费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有网络版的功能,网络版的功能里边可以自动地去订一篇杂志,过把主编瘾,在龙源提供的网站上进行编辑。数字化是期刊走向未来必须采取的措施,刚才宋主编讲,纸版的杂志一定会存在下去的,但不再是单纯的纸载体了,将来会有视频的、多媒体的,甚至还有电视、电视剧等多种形式。希望在座所有的期刊社利用好龙源提供的平台。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