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报刊数字化生存策略
报刊数字化生存策略
——中国报业网总裁黄菊芳
黄菊芳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作为最后一个发言人,我的压力很大,在座各位都是期刊专家,而我来自报业网,今天我之所以来参加这个学习,就是想从期刊界的发展,尤其是从龙源期刊网八年来在市场上的发展吸取一些经验。

我想借这个机会说三段话。第一,我从内心非常地感谢龙源,原因有四个。第一个,是龙源高瞻远瞩的精神。在99年的时候就能够引领期刊进行全球的网络化、数字化,打造了一个网上期刊发行平台和一个期刊超市。说实在的,当时我个人认为那时网络没有达到现在的发展阶段,得到大的认可是很艰难的,但是他们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努力,最终把这个平台搭建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通过这个平台让这么多的期刊得到超价值的回报,让他们的内容进行二次和三次的销售,我觉得这是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的。第二个,龙源的服务让我感动。据我了解,穆总是办期刊的,汤总是房地产人,是企业家,他们这样的组合非常优秀。而这个优秀的组合又带领着一个优秀团队,从新产品的演示中可看出他们都很专业。过去,提到龙源,大家都说是期刊界的整合者、电子化的整合者、网络的整合者,具有非常良好的声誉。再有就是龙源的产品及龙源的团队,我觉得他们自始至终都是本着真诚、优质的服务,服务于期刊的。

第二,因为我是做报业的,听了一天的期刊的数字化的运营,大家是不是也想听听报业的数字化运营。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能在这里做非常详细的阐述,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这么多的报纸,他们的数字化是怎么样运行的。

第三,我想向大家展示一下现在的创新迎来的新机遇,不管报纸、期刊等等都是大传媒,这些传媒都遇到了新的机遇。

我将第二大块进行五个小点的阐述。报业的数字化,相对来说,报纸的数字化比期刊是晚了一些。2005年,报业的涵洞论之后,报人对网络数字化的发展引起了很强烈的反思,并且迅速做了一些研究。新闻出版总署对这块也非常重视,成立了报业数字研究室,目前为止,有45个数字报的技术产品,他们这些技术产品目前都还在实验当中,运行当中。这些产品有的已经能够看到未来发展的价值了。但是有一些还处在过度产品当中,还可能进行这种探讨,包括数字化报。现在全国大概有1938家报纸,49个报业集团,推出数字报的报业集团基本上占了70%,报纸大概相对来说不到20%,数字报最开始的是由社会上的一些机构提供的技术,报纸本身自己只生产电子版,将最原始的内容以WORD文本的形式发到自己的报纸网站里面,接下来由于数字报的话题的提起和研究,就将报社排版的PDF版传到网上,但是报社自己的技术不过关,有几个公司把这个传到公共的平台上,包括报社自己的平台,让读者、网民可以像报纸一样,翻出一页二页三页,想读科技类的点科技板块,整个报纸形状就在网上进行展示,目前数字报到这个阶段。但是随着PDF版的发展,发现有些问题,很多的读者觉得比较麻烦,一天的报纸大概有六七十版,最低也有十几个二十几个版,一个一个点,点开这个版还要一篇一篇点,这样浪费了时间,网民认为这个不是一种优良的服务。所以现在在改进,把PDF版的所有的内容进行打碎,进行重新提取,拿到一个服务器上面,一个平台上面,然后进行检索,那你只要点时尚两个字,所有关于时尚的全国的报纸的内容统统在这个平台上出来了。这样的话让我们省了很多的时间,金融的点金融两个字,有金融内容统统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样实现了检索,数字化发展过程当中的进步,已经有一些公司专门在做这方面的服务,这种服务被企业被读者或者是消费者已经购买,我们称之为电视服务,就像到了餐馆之后,我想点什么菜,数字报就会告诉你点什么菜,你点的菜就是你所需要的,这样的话我想是目前大家认可的一种数字报的一个体现。当然脱离了报纸的形状了,就不是看一篇一篇的文章经过处理了,未来真正的数字报是怎样的呢?又想体现出报纸的感觉,又想要能够这样子方便,便捷,现在有很多的专家在研究了。包括全球的优秀的技术专家提出来,可能跟期刊不一样,另外一种概念是我们去年八月份开始的一个大胆的设想,中国报业是服务报纸的,所以始终不离开报纸,我们把报纸的形状和它的内容进行模板化,搬到网上,形成真正的网络报。当然这个网络报最开始是从时尚、生活、科技等这方面开始的,这种报课式的网络报现在正在进行市场的调研和技术的开发,从去年八月份到现在,我们的技术到现在为止没有过关,所以可能在未来的两到三年才能产生出真正的数字报,这是目前数字报的一个情况。

第二个情况,我刚刚从深圳回来,跟一个非常大的技术商谈了一个合作,我刚才说到数字化的真正技术还没有到,他们经过三年多的研究,认为数字报比方正的还好。我问他好在哪里,他现场做了演示,推出一个非常优秀的概念,由家庭影院变成家庭多媒体,家里面都有电视机,液晶电视机,过去大家看家庭影院的时候,有时候可能电视机上面有一个机顶盒,那个机顶盒只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节目。现在他们也有一个机顶盒,但那是一种多媒体机顶盒,是看报纸的、看杂志的、看新闻的。这个多媒体机顶盒放在电视机后面,按动摇控器,数字化就出来了,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电视放得大大的,家庭主妇坐在沙发上看数字报,数字杂志,这就是一个创新,给家庭主妇提供了一个看报的休闲场景。在电视上阅读,我觉得是非常新的形式,他们称之为家庭多媒体。这种机顶盒目前是三千多块钱、四千多块钱一台,他们将在全国进行区域化的市场运营,把家庭多媒体放到各个家庭当中去,形成一个家庭读报的热潮。
我谈到的报刊数字化生存策略之一就是技术,技术是前提。如果谈数字报没有技术的话是无法实现的,有很多例子已经证明了,很多报业集团都想搞数字报,但是技术方面有些跟不上。第二个,我想报刊数字化策略,运营是关键,好的技术出来了之后,我刚才说的家庭多媒体,那么好的产品如果运营不得当,或者执行不力,或者方式不对的话,这种东西是很难在市场上打响,很难让终端的读者使用到的。
第三个,我觉得报刊数字化生存策略还是要内容,内容是核心,怎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电子杂志兴起已经一两年了,很多的电子杂志支撑不起这个成本,原因有两个,最主要的还是内容。大家跟我讲,电子杂志太乱了,看来看去,几个杂志摆在上面,我们不是来看图片的,没有内容的东西我们点一次就不点了,所以第一轮的电子杂志的死亡大部分就是在于内容的贫乏,我们这么多的优秀期刊,他们多的是内容,能不能将我们优秀期刊的真正优质内容杂志化呢,我觉得这是下一轮杂志人需要做的事情。

第四个,我觉得宣传推广是必要途径,尤其是这种新媒体的推广,更加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让大家接受,很快地使用。上午的时候,我记得上海的一个中小学老师讲得很好,他们通过培训,组织活动等等来推广龙源的期刊数字化平台,我觉得这些有效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五点,数字化的生存是根源,还是得盈利,有关盈利模式的一些探讨,是大家最关注的。今天我听到这个报告当中也有很多提到了盈利模式,包括喻老师也讲到了怎么样去获取长久发展的经济利益结构,刚才我听到《商界》杂志的刘总,他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来办的这样一份杂志,可以跳出杂志人来办杂志。刚刚我仔细地问了一下,他经验很丰富,在很多工厂里做过厂长,现在来做《商界》传媒集团,每年纳税都是一千万以上,我想有个关键点,要用企业界的思路和公信力办传媒、办杂志,这样的话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探索出更多盈利的模式,保证杂志的长期生存。从龙源期刊的广告部负责人那我也看到了,他推出这种广告的整合是非常好的,中国的九千多本杂志,有哪个平台能够把它的整合起来,从内容的角度整合起来,龙源已经做到了。下一步从金融的角度谁能整合它?像报业里面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都在做报纸的代理,期刊大部分都是自己经营,一个月一期,周期比较长,但是没有像这种,一个公司经营全国一百家期刊的广告,或者更多期刊的广告,跟他进行深层次的运营合作,联合起来将内容再生产、出版书籍。我觉得这些都是盈利模式的探讨,龙源在这个基础上,下一轮就可以和各大刊社联合出版书籍,打出系列图书,这样的话,除了将杂志的内容通过付费阅读实现一部分的价值、实现书籍的买卖之外,还可以成立一些其他的合作项目,探讨更多的盈利模式。